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中,含“名词”的动词短语主要有三类——动词+名词+介词(take delight in,do wmng to,have mercy on等);动词+介词+名词(come to a conclusion,make up one’s mind.come in to use等);动词+名词(take steps,make progress,play roles等)。命题人对这类动词短语常以下列三种方式考查:  相似文献   

2.
《荀子》一书(计三十二篇)出现“不”字2436例。一、《荀子》一书“不”字在句中的分布:1.不+动词,计1238例;2.不+形容词,计298例;3.不+助词+动词(或形容词),计466例;4.不+介宾词组(或介词)+动词,计48例;5.不+名词(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计39例;6.不+代词,计41例;7.不+数词,计14例;8.不+副词+被限定词语,计83例;9.副词+不+被限定词语,计206例。二、“不”限定谓语与限定谓语部分的问题:在否定句式中,不少限定整个谓语部分的,如“不”用作兼摄式句的状语,“不”用作递接式句的状语。三、关于肯定有“之”字与否定式无“之”的问题;四、与“不”字有关的动宾倒置;五、双重否定的结构类型,“不”与其他否定句连用,“不”与其它否定词中间有别的语言成分;六、与“不”字有关的几种句型  相似文献   

3.
汉魏以后的汉语,新词数量增加很大,其中出现了通过比喻手段使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新的双音词,并被广泛运用。这些词主要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类动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动词(名词)语素”;名词的结构特点是,结构中前后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一是定中关系,二是并列关系;形容词的结构特点是“名词语素+形容词语素”  相似文献   

4.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的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相似文献   

5.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禹)贡金九牧”一类句子的结构特点,指出这是一种省略介词“于”的动宾补式结构:S1+V+N+于+S2,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使之(宾)被动的关系。与使之被动的语义相同的结构是:①使令兼语被动式:(A)S1+使+N+V+于+S2(如:使子南戮于诸侯);(V)S1+使+N+为(被)+S2+所+V(如:勿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②使令兼语主动式:S1+使+S2+V+N(如:使九州之牧贡金)。所以“贡金九牧”并非“倒句”,亦非“动宾词组用为使动词的使动用法”,而是使之被动用法。使之被动用法句与使令兼语被动句语义相同,二者间存在着的变换关系,是认识“贡金九牧”句子的结构与语义的可靠条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1.“Whatareyoudoing,Jack?”(杰克,你在干什么?)“Immakingthebed.”(L.81)(我在整理床铺。)在问句与答语中的谓语动词均为现在进行时时,该时态可以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也可用来表示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现在进行时由助动词be的现在式(am,is,are)+现在分词构成。现在分词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a)一般情况下,是在动词词尾直接加-ing。如:read→reading,listen→listening;b)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应先去掉字母e,再加-ing。如:take→taking;have…  相似文献   

8.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考察留学生对S+V+给+O1+O2和S+给+O1+V+O2这两种句式(分别记为S1和S2)的使用情况,前者例如“我寄给他一张照片”,后者例如“我给他寄了一张照片”。统计出这两种句式使用的正确率。本文采用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句式存在的若干种错误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留学生在这两种“给”字句的使用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两种句式混用:(2)“给”容易跟其他介词混用;(3)“给”容易跟动词“让”、“使”混用;(4)句子缺少主要动词,误将“给”作为双宾动词使用。本文采用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句式存在的若干种错误类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给”字句的教学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全面分析句式“NP+VP+AP”(NP为名词或名词短语,VP为动词或动词短语,AP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中“VP”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考查“A+谓语动词+as+形容词或副词+as+B”在这一结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形容词或副词要用原级;(2)其为否定形式时,前面的as也可用so;(3)谓语动词为系动词时,用形容词原级;谓语动词是行为动词时,用副词原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考察湖南境内湘语九个方言点的“V+X+N(L)”结构类型和地理类型。湖南方言“V+X+N(1,)”的类型共有四种,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句型“在+N(1.)”、“V+到+N(1.)”外,还有“V+体貌助词州(L)”和“V+体貌助词+在+N(1.)”。  相似文献   

13.
“经”作“经过”义时的词类归属问题。汉语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介词说;动词说;动词介词兼类说。就其语法功能来看,我们认为把“经(经过)”归为动词更符合汉语实际。  相似文献   

14.
1.[原句]Turn on the blender.(P.41)[短语]turn on是由“动词+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当宾语是名词时,名词放在副词的前后均可;当宾语的代词时,代词只能放在副词的前面。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学生对短语get away with“做错事而不受惩罚/逃脱责任”的语用错误,简析了get away with的用法误区并归纳其常见用法,最后提出相应的短语教学建议。短语get away with常与not使用在否定句中表达“A不(能)让B做了某事而不受惩罚”或“A不放过B做了某事”以及“不让某人逃脱做某事的责任”,两种常见的用法总结如下:(1)A+助动词,情态动词+not +have/let B get away with(doing)sth.(2)sb.+助动词/情态动词+not+get away with(doing)sth.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语法书认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边,以强调动作的结果(也有的说是强调动词的受事)的一种句式。①其基本格局是:S+[把N]+V/VP②在谈到运用“把”字句时,许多语法书都说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这“一定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把”字句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强烈(具体)动作行为、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字后边的词语,并含有对它加以处置或施加影响的意味。③例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你把房间收拾一下”、“你把这些材料整理整理”,其中…  相似文献   

18.
“with+宾语+非谓语动词”构成with的复合结构。该结构在句中常作状语,表示方式、原因、伴随状况等。在此结构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是难点,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要想正确无误地使用这一结构,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的含义和用法有充分的了解。1.with+宾语+带to的不定式在此结构中,当非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尚未发生时,就使用带to的不定式。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with后的宾语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不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与with后的宾语没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例如:(1)Withsomanyvisitorstomeet,hellbeverybusy.…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中“被+施事+谓语”式“被”字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不同于‘受事+被+谓语”式“被”字句(简称“被字句Ⅰ”)的另一类“被”字句──“被+施事+谓语”式(简称“被字句Ⅱ”)进行分析,主要谈以下四个问题:一、被字句Ⅱ的结构类型;二、被字句Ⅱ的表意类型;三、被字句Ⅱ与被字句Ⅰ的区别;四、被字句Ⅱ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笔者试析了表达“唯一”条件的常用句型,如only+介词词组+助动词+主语+动词原型;only+连词+条件从句,主句:onlyif或ifonly+条件从句;连词so/aslongas,while,where等引导的条件句型,这些句型强调“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会产生某种结果,是英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表达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