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标题,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对一篇文章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总编辑手记》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他还强调,做标题,一定要设法把“题眼”拎出来,加以强化,切忌用“官题”。文贵创新,标题亦然。要让标题“跳”出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标题出彩的总编辑李德存陈俊李德存是张家口日报和张家口晚报的总编辑。他的新闻标题制作叫响河北新闻界,已不是近几年的事了。在河北日报工作期间就有人总结说:“他标的标题形象生动鲜活,仪态悠然,且趣味横生,自成风格。如《一张通告管住了白“喝油”的“电驴子”》...  相似文献   

4.
读过今年第四期《新闻战线》发表的孙友深同志的文章《新闻改革,难!》,颇有同感。文章提出的“新闻改革难,关键在于新闻体制的束缚,总编辑几乎没有自主权。”是一个大胆的、实事求是的披露。孙文谈到:“编辑记者有怨气——埋怨总编辑胆子小。”其实,总编辑胆子小,也是事出有因的。自1957年反右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左”的乌云长期笼罩着新闻界。在一些总编辑中,由于身处新闻工  相似文献   

5.
在每年的省市好新闻评奖中,新闻编辑特别是要闻版编辑都是大赢家:除了所编辑的新闻作品有望获省市新闻奖的好作品“编辑奖”之外,还有望获省市新闻奖的“好版面奖”和“好标题奖”。尽管1998年以来,中国新闻奖评选取消了“好标题奖”项目的评选,有的省市新闻奖“好标题奖”项目的评选也随之取消,然而相当多的省市新闻奖评选仍然将“好标题奖”项目纳入评奖范畴。广东新闻奖“好标题奖”项目的评选便持续至今。广东新闻奖“好标题奖”项目获奖标题数量约为参评标题数量的50%,《深圳商报》每年虽然只能推荐一个新闻标题参评,但自2004年以来的广东新闻奖评选中,《深圳商报》推荐参评的新闻标题年年获“好标题”奖,获奖率为100%。这其中有何奥秘呢?  相似文献   

6.
明洁 《中国编辑》2004,(5):37-37
2004年8月8日,由本刊组织召开的“出版业转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北戴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十位代表莅会。 出版界专家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先生,上海文化出版社原总编辑、《咬文嚼字》及《编辑学刊》主编郝铭鉴先生,广西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李人凡先生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对编辑管理、编辑能力、编辑如何面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与总编辑在这篇文章标题下所说的总编辑,指的是出版社的总编辑。所以需要作这样一个题解、题注,是因为对于出版社或者编书机构来说,过去并没有总编辑之称。古代的书籍编辑机构中,相当于如今称之为总编辑的,一般称为总裁,如《永乐大典》以解缙为总裁,《明史》之以张廷玉为总裁等等。也有称之为都总裁的,如《宋史》以脱脱为都总裁;或者称之为总纂的,如纪昀之为《四库全书》总纂。就是未曾有称之为总编辑的。总编辑之称,本来是用之于报纸的。清  相似文献   

8.
蒋肖斌 《青年记者》2017,(22):35-36
谈到这个话题,我觉得有必要先看一个标题:《“小皇帝”王俊凯的新年愿望……高考顺利啊!》,这是2016年年末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文化版面的一篇稿件,标题出自一名退休返聘的老编辑之手,但又是省略号又是叹号,搬上微信公众号直接就能用.老编辑起完这个标题,还特地叮嘱夜班编辑,千万别把这些标点改了,“都是情绪啊”.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以后,湖北省专业报记者协会及时在大同湖农场召开总编辑理论研讨会,紧密联系办报实际,认真研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强专业报编辑记者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把全省四十多家专业报办得更有水平,更有特色,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有45名专业报总编辑副总编辑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部分同志带了论文在会上宣讲,研讨会开得既有学术气氛,又有务实精神.《旅游导报》总编辑潘杏英强调专业报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她还着重论述了专业报要讲究新闻宣传艺术,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的问题.《湖北科技报》总编辑王铁兵认为科技宣传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报纸要力求专业性和社会性融合,把科技宣传落到实处.《国防教育报》总编辑高万亿谈了专业报要以“专”为主,“专”而有度,把专业报办得更加有朝气,吸引人.《书刊文摘导报》总编辑李德复论述了文摘报的导向功能及其社会性.《湖北新生报》总编辑沈俊军、《青年人报》总编辑罗庆平、《荆州广播电视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0.
论编辑失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面对千差万异的作品和作者 ,从事着严格的科学性和独到的创造性劳动 ,编辑工作中的闪失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编辑得当与失当在编辑活动中并存 :有编辑得当的惬意 ,也会有编辑失当的遗憾。据报载“赵兰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曾经历了一番磨难 :书稿先是被一家出版社拿去 ,不料编辑左删右改 ,被弄得不像样子。余秋雨赶快追回 ,伤心至极。……”(见《报刊文摘》1997年1月2日)另 ,潘知常在《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50页注解中特别指出了他的《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一文原标题发表时被编辑改…  相似文献   

1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大诗人杜甫的这种刻意追求的精神,古往今来为许多文人墨客所推崇,确也写出了一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佳作。无疑,从精编新闻的角度来看,编辑也应有这种追求精神。有时为了制作一个不落俗套的标题,编辑真是煞费苦心,每当制作出一个新颖出色的标题,编辑自有“一吟双泪流”之感。然而,制作新闻标题毕竟不同于作诗,如果标题时在追求“惊人”上向前多迈一小步,“惊人”往往就会变成“蒙人”,从而收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请看1989年9月发表在《四平日报》  相似文献   

12.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  相似文献   

13.
三味书屋     
范敬宜,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东北日报》任助理编辑。1978年起在《辽宁日报》历任农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1984年调任文化部外文出版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8日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白班对夜班有什么交代,夜班对白班有什么说明,都写在值班手记上,并把它的内容作为《每日快讯》印发给全社各个部门,起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就是报纸的总策划”──访《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本刊记者祥云1996年元月6日,在《华西都市报》创刊周年庆典会上,四川日报副总编辑兼华酉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通报说:“哗酉都市报》创刊以来,短时间内产生较大反响,初步形成了贴近生活、可读性强、信...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贵刊在1988年第5期发表冯根良同志的《新闻标题中的“顾名”》(以下简称“顾名”)一文,其中谈到“一家报纸曾有一个这样的标题:《马歇尔歇马华来士来华》。几十年后,这一标题至今有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笔者以为,这段文字有所失误,故不揣冒昧,愿把当时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者对报道中最有价值的内容高度概括的精华语言.它对传播信息、表现主旨、吸引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曾做过一次调查.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甚至有些读者只读标题,难怪《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8.
通讯     
对两类文章标题在排版算处理上的一点意见 ——兼谈冒号(:)在标题中的使用 《编辑学报》1993年第4期发表了我的一篇拙作《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在这期刊物的编排上却发现存在着一个需要更正的失当之处。现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拙作文题为《提高语文素养: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一个题中带有冒号的单标题。《编辑学报》在目次页与卷终索引、总目录上都是这样排的,但在正文页,该文题却被排成了 “提高语文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样的形式,且破折号后面的文字又是用小号字排的,这样,从形式上看,这个标题就成了一个含有正副标题的复合标题。再看这期其它文章,发现有类似情况的还不止我这一篇,如《优化与序化: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灵魂》,《科技期刊编辑的特殊贡献:著书立说》两篇的文题在排版时也作了同样的处理。与此有联系,而处理形式相反的也有一篇:  相似文献   

19.
点子三题     
近期一些新闻刊物“点子”说越来越多。也想凑凑热闹,就编辑的“点子”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拟了个题目叫《“点子”三题》。即编辑如何“想点子,出点子,抓点子。”点子——并非总编的专利“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出点子”。这是《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名言。这种提法已得到新闻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第十五版的一组专题报道引起不小反响。专题包括《向“有色广告”宣战》(通讯)、《从“民不举,官不办”说起》(言论)、《“有色广告”毒害社会》等文章。发表后,人民网、中国金融界网等多家媒体转载,CCTV-3的《文化访谈》栏目也打电话来详细了解情况。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批示:“这是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的好事例。”《向“有色广告”宣战》这一独家新闻能够“出炉”,源于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转来的一封普普通通的读者来信。这封来信,是一名叫“童衡”的读者所写。信的标题触目惊心:《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