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吴光芸 《学会》2008,(3):27-31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民间组织对于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民间组织为公民的参与提供渠道和载体;有助于培养公民的公共道德素质,提升社会资本;有助于社会规范的建立;有助于培育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相信任关系。这就要求发展公共领域、提高公民素质,鼓励和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实践,以此来培植和促进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和对数据、图示工具的运用,概述了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别从行政管理和公民参与的角度对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从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带来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的多重性出发,从操作、管理和技术5个方面归纳分析了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并利用电子政务成熟度指数与民主化程度数据模型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即电子政务将沿着公民参与-电子民主-电子治理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和治理理论都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新兴事物,由于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受相同的社会因素催生,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电子政务蕴含着治理理论的思想精髓,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公民网络参与、政府结构扁平化、政府网上办公等方面,政务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电子化治理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科学模式。明晰电子政务的治理意蕴有助于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向,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4.
何希伟  杨紫薇 《科教文汇》2007,(10Z):133-133,1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成为公共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多主体(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公民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它代表着一种与统治不同的新的公共管理恩想。治理理论及其思想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电子治理下的政府管理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电子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政府电子治理的发展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政府管理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政府电子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作为未来行政管理的基础平台和实现无纸化政府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必然会对政府管理职能及行政制度进行有开拓性的转变和创新,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是我国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芸  李建华 《学会》2009,(7):10-14,35
民间组织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发挥着作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民间组织的支持,推动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民间组织也应加强自律,以更好地参与公共治理,从而形成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互动,实现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工业化国家普遍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公共行政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新形象,并开始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安排、政治安排和组织安排中的设计思路与应用方式。由此,电子政务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虚拟政府模式转变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成为公共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多主体(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公民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它代表着一种与统治不同的新的公共管理思想。治理理论及其思想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治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成为公共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多主体(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公民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它代表着一种与统治不同的新的公共管理思想.治理理论及其思想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自由的公民社会里,治理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换句话说,治权的主体除了政府外,还应有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在救灾这一重大的社会治理系统中,更应如此。在减灾救灾过程中,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等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制度,目的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公共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和完善,对于是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重构政府工作模式,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服务,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新途径,转变政府的社会角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表现为从外在的技术彩式到内在的组织关系,从表层的政务方式到深层的制度建设的变革过程,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管理的无缝化,一体化,代理化,参与化,知识化等方面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必然选择。社区组织作为参与治理的主要载体,应在创新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常态下,社区组织提升参与治理和服务能力,可以借鉴社群主义的一些理念和主张,大力开展社区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公共精神;不断完善社区组织功能,推动多元化参与治理;稳步建立互动合作关系,构建良好基层治理生态。通过持续的参与互动,推动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4.
单洁萍  曹庆萍 《学会》2005,(3):17-20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国家——单位——个人的单项直线型关系逐步转变为多元、互动、社会参与的结构,政府主要通过监督、规范、政策优惠等间接手段对社会进行调控。社团开始在缓解政府为社会发展提供公共物品时所面临的资金不足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由于发展环境和自身能力的不足,制约了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性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本质性维度,这是由人类实践的公共性本质决定的。作为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公共精神不仅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而且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公共性平衡,必须以公共价值为导向,惟其如此,才能建构良序的公共政治空间。重塑公共精神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性选择,也是化解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出路,这要求我们以公共理念为基础,以法治思维为保障,以制度意识为关键,以公平正义为旨归。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比较看我国的电子政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阳 《大众科技》2005,(3):108-109
电子政务是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政府管理观念相融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人类正在快速迈入信息社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同时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类的交流方式。民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电子时代”必然有其独特的“电子民主”。电子民主代表了未来民主发展的新方向,电子民主研究是当代社会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学术界围绕电子民主与直接民主、公民政治参与、公共领域、社会资本等问题进行了诸多的阐述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公共危机管理的分析,指出了其不足,同时通过对电子政务的探讨,发现了其作用和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电子政务作为公共危机管理平台、以电子政务来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电子治理是指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ICTs)来支撑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民主程序、并改善公民、公民社会、私有部门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经过20余年的技术创新与政策回应,电子治理的发展可以用5个具有内在关联的目标来描述:建立政策框架、提升公共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政府运作、民主程序中的公民参与、行政和体制改革。本文对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电子治理的总结评估表明:在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政府运作方面的投资力度最大,进步最明显;政策制定也已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但新的政策议题不断使问题愈趋复杂;进展最小是在提升民主,以及探索电子治理对行政和体制改革的启示这两个方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治理将会继续发展,并为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动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1.电子政务的重点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2.电子政务的目标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明:一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选择二是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功能目标选择。3电子政务建设存在四大风险:一是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有一哄而起的迹象;二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只关注资金、软硬件等“硬投入”.而忽视行政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三是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信息化系统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急于再上新项目.四是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重监管、轻服务,重视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忽视政府对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