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童话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幻想性质的故事,它是扎根和立足于现实的一种幻想式的艺术创造。童话创作中的理性精神和超前思维体现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显示着作品品位的高下。文中以童话创作为据,指出,当今一批以保护地球为题旨的童话,以万般奇异的幻想表现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童话的艺术空间更为广阔,更注重于机警的幽默和“陌生化”的表现。童话发展至今,更加表明:童话幻想千变万化而永远新颖  相似文献   

2.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童话的幻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植根于现实的。童话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间接地反映生活,即童话是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然而童话的幻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植根于现实的。童话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间接地反映生活,即童话是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凤文化     
《高中生》2012,(21):59
与中华龙文化不可分割的是凤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种。自古以来,龙与凤的关系就是极其密切的。凤和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凤是古人幻想中的神鸟,凤头似锦鸡,身如鸳鸯,翅膀似大鹏,腿如仙鹤,是多种鸟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凤是凤凰的简称。凤为雄,凰为雌。然而自秦汉以来,龙逐渐成为君主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便开始称凤,凤凰的形象就雌雄不分,整体地被雌化了。  相似文献   

5.
童话叙事的空间是幻想与现实共存的空间.童话故事在这里发生、展开、高潮、结束,构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王尔德在《快乐王子》与《夜莺与蔷薇》里,充分利用童话幻想的特质,让故事在幻想与现实的空间里自由穿越,表达了作者唯美主义的思想观,同时也凸显了作者对现世的关怀与不满.故事中,幻想空间与现实空间所分别代表的幻想与现实交流、碰撞,使作品凸显出独特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没有水,鱼就不能活。幻想之于童话,正如水之于鱼,没有幻想,童话也就不存在。童话充满了奇妙的幻想,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散文故事。古人云:“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童话通过幻想,塑造假想的或象征性的形象,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它就尤其需要努力摆脱“实”的羁绊。可以说,幻想是童话最本质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也是童话区别于一切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标志。作家依靠幻想才创造出神奇的童话境界。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谈谈童话的幻想: 一、童话本身就是幻想,它是用幻想来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7.
童话象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意识中的童话象征,正是在构思童话幻想中寻求和形成的某种新的观念。因此,就美学范畴而言、童话象征无疑是一种深层结构。本文就童话象征的性质、意义及它的特点作了阐述,认为,童话象征是一种活泼而又严肃幻想与情理交织的意蕴,是一种似浅实深、浅中寓深、由浅入深、充满了儿童的体验和想象的幻化的艺术结构。儿童情趣浸渍其中,在童话象证中,童话幻想与审美理想达到了有机的,高度的统一。童话象征的深,不是深奥和深僻,而是深邃和深沉,它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它的艺术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童话形象构成完整、规范,无异于一部童话形象大全。童话逻辑运用巧妙,融合了幻想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剪裁匠心独运,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而且表达了追求终极和谐的东方美学观。尤其是他的童话所特有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和故事发生的时间的一致性、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叙事风格的简单明快、优关纯净,表现出“童话大师”般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9.
潘彩霞 《青海教育》2002,(12):28-28
童年,是梦幻与欢笑的岁月,是诗与歌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毕加索等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持这种观点。儿童在游戏中的全身心的投入,表明儿童的世界是一个透明的、美丽的、神秘的、艺术的世界。许多人认为童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气质、禀性打下坚实的底子。在这个阶段中,童话和神话的阅读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幻想的世界,童话的幻想世界远比现实要美丽和有趣。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儿童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哈利·波特>四部(<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火焰杯>)充满了奇妙的幻想,为小读者提供了快感.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幻想是他们的天赋和本能,体现在一切活动里,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文学创作,必然要反映儿童的幻想,并且通过儿童文学艺术形象的创造,唤起儿童的幻想,发展儿童的幻想,可见,幻想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童话是最具幻想特质的儿童文学样式,为各年龄段的儿童所喜爱.作为长篇系列童话,<哈利·波特>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创造出了亦真亦幻的洋溢着浪漫气息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氛围,让小读者感到既亲切又新奇有趣.  相似文献   

11.
论儿童文学与巫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术是从远古时代起就有的民间文化形态,在神话中就有巫术浑融于其中,在中世纪的民间口述童话中,巫术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超自然力量的一部分,是创造奇迹的根源之一。在艺术童话中,出现了对巫术文化的颠覆性表现,巫术童话的结构因素转化成童话素。儿童文学与巫术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儿童文学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儿童文学对武术意义不同的城县,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的童话诗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是普希金童话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幽默用语的原型和素材。就故事内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来说,普希金所有的童话诗,都保留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特色。普希金打破了贵族文学的传统,把民间童话和语言的叙述技巧引入到诗歌创作中。从此,散文形式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在普希金的笔下向诗体形式转变,更有利于朗诵和传唱。  相似文献   

13.
低幼童话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低幼儿童提供精神食粮,一直以来是儿童文学作家们尽最大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尽管20世纪90年代整个儿童文学界是被少年小说所占据。但是,低幼童话的所显示的蓬勃的生命力却不容忽视。首先,是在文学品质上的“提升”,表现在作品的厚重感的增强,作品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其次,是一种儿童情趣的回归,作家深入到幼儿生命的本体,以幼儿的思维、情态表现幼儿的特征,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幼儿形象;再次,是艺术形式的超越,超越了以往仅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现在,低幼童话的插图大量增加,而且以童话为蓝本的幻想性图画书发展起来。低幼童话由单纯的“听”,到“听”与“看”并重。  相似文献   

14.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童话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是童话家的生活体验、艺术素养、创作才能等长期积淀的结果。本文主要以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和中国童话家周锐为例,论述童话家是如何成为一个特殊的审美感受者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成年人的幻想在以儿童视角书写童稚幻梦时,本应天然地形成复调结构和多种叙事角度,从而出现富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是实际上现代童话书写反而呈现出鲜明的单一性,压抑了那些非教化因素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表达,儿童自身那种自由奇妙的幻想少有酣畅的呈现。这类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童话创作的本质因素。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就鲜明地体现出整个20世纪的中国童话在功利性文学观指导下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教化性特征。怎样放飞儿童幻想是目前童话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开创中国童话新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世界的思辨性、成人世界的现实性、童话世界的形象性是郑渊洁童话的三个主要特点。在创作中,他深刻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以"童言无忌,童心无邪"的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用现代的创作方法表现陌生化后的现实世界。他的童话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寓教于乐,达到了平等交流、启发童智的境界高度。  相似文献   

18.
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童话艺术。从其主要童话角色"艺术家"的现实性与浪漫性和复杂的童话叙述原则可以发现霍夫曼独特的童话艺术观: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赋予童话生活的真实。霍夫曼选择就在我们近旁的这类艺术家作为主要形象,对他们进行精确、复调的叙述,使童话作品具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性,凸显了文学转型期的一种过渡性和广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