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的第二篇小说,写于1918年春。作品以二千多字描叙了孔乙己痛苦和不幸的一生,高度浓缩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不愧为是一颗璀灿的短篇明珠。著名作家巴金称赞“《孔乙己》写得多么好。”短篇名家沙汀把《孔乙己》视为典范之作。一些中外作家和评论家也赞誉《孔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塑造了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形象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评价《孔乙已》“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孔乙己》体现了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意图,同时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是一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小说以清朝末年鲁镇的咸亨酒店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很多评论家认为,孔乙己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负面的读书人形象。但是笔者认为,孔乙己是被很多人误读且误解的对象,用他的话说,便是被  相似文献   

5.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里,选用了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两篇小说,一篇是《故乡》,一篇是《孔乙己》。鲁迅先生写这两篇小说的目的是在于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这篇小说自发表至今已有8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依然认定:“孔乙己的悲剧告诉人们,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小说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性。”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对小说主题的再认定问题。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孔乙己》深  相似文献   

8.
<正>因为联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把《孔乙己》《社戏》《故乡》三篇小说放在一起,发现了三篇小说都有“豆”在其中。《孔乙己》中有茴香豆,此豆和孔乙己关系密切;《社戏》中有罗汉豆,此豆在江南水乡很普遍,蕴含着平桥村的风味和人情;《故乡》中有干青豆,此豆乃闰土送“我”的“礼物”。三豆虽至微,但都有深义。笔者从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豆”,以窥探鲁迅先生文笔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9.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两篇课文在人教版义教实验教材中,虽同是九年级学习的两篇课文,却不在同一个学期当中教学,《范进中举》在上册第五单元中学习,《孔乙己》在下册第二单元中教学。但这两篇课文体裁同为小说,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的知名度可谓大矣选咸亨酒店的生意如今可谓火爆。单看人物的知名度,便知作品价值的高低。试问1919年以来,有几篇短篇小说可与《孔乙己》媲美的芽就是鲁迅自己的小说,也不是篇篇都可以与《孔乙己》并驾齐驱的。作品成功的秘诀,有时作家本人也未必意识得到。我们来探究《孔乙己》成功的秘诀,看能不能学到鲁迅的高招。1这篇小说不但写孔乙己是怎么样的,而且写了他为什么是这么样的。这就是说,深入到了文化层面。这是《孔乙己》成功的最大秘诀,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点。每个人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不但念过书的人是这样,就是文盲也是这样。中…  相似文献   

11.
凡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人,无不为作品的艺术魅力所陶醉,确实,《孔乙己》是一篇美文。作者善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精炼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作品不配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和《祝福》这两篇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两个典型形象外,其他次要人物也给人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揭露社会现实,衬托主人公的悲惨命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回顾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内容,当情节一幕幕演绎之际,我发现,无论是小说场景布置还是人物语言以致情节结构抑或其他要素,小说《孔乙己》竟然更像是一场以咸亨酒店为舞台背景的独幕剧。因此,本文拟就戏剧的诸要素如舞台背景、戏剧矛盾、舞台说明及人物台词等角度试图说明《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戏剧特征,而并非否定它的小说文体属性。而探究小说的戏剧因素或许可以为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优秀的范本之一,具有很高的典范意义。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小说在创作技巧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鲁迅先生说过,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余篇小说,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  相似文献   

15.
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我有意把它们合起来讲。分析艺术形象时,我看到同学们对孔乙己和范进的命运极为关心,便命了两个思考题让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和当时社会的凉薄,揭示了封建末世下层读书人的病苦.教读《孔乙己》后,印在我心中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孔乙己那件永远脱不下的长衫.  相似文献   

17.
张淑琴 《阅读与鉴赏》2007,(6):69-69,30
一篇好的小说,往往在简单的故事情节模式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让读者浮想联翩,长久品味。《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会加深对主人公的一层同情。孔乙己的好喝、懒做、虚荣、清高、以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者用寥寥数页的简洁凝练的笔墨,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丰富的主题意蕴。然而,对《孔乙己》的主题解读,几乎形成定论的是:《孔乙己》是与《范进中举》一样,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的批判。然而,简单地将小说的主题归结为封建科举制度对...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又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勾画封建主义社会的芸芸众生相,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痛苦。主人公孔乙己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20.
对比:《孔乙己》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安徽潜山二中汪启明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他的朋友刊伏园,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格外推崇这篇小说。甚至连日本的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一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