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学生质疑老师老…  相似文献   

2.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11):32-33
小学生六项课堂权益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利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插嘴很有必要。课堂权益三:允许…  相似文献   

3.
教学新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活动: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学具:第1排和第3排摆6个,第2排和第4排摆4个,然后用算式表示桌上一共有多少个学具。学生们通过思考,想出了如下方法:方法1:4×2+6×2=20(个)。方法2:3×6+2=20(个)。方法3:4×6-4=20(个)。方法4:4×5=20(个)。方法5:6+4+6+4=20(个)。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自己当小老师,让下面的同学发问。甘语秋首先发问:“赵老师,你为什么要用4×5来计算?4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赵国宇边摆边说,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我是把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圆片分别挪1个到第二排和第四排,这时,圆片总共有4…  相似文献   

4.
课堂“插嘴”,通常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打断老师、同学的讲话,情不自禁地插上一句自己十分想表达的话语。在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课堂“插嘴”多少有些目无师长、扰乱课堂的味道。我对课堂“插嘴”虽谈不上深恶痛绝,但也不喜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思路的完整性,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遇有学生“插嘴”时,  相似文献   

5.
李淑敏 《文教资料》2006,(1):125-126
一、背景《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这一切已成为全体老师的共识。但进入初二以来,常听见老师们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沉默了,上课连手都不肯举,老师在上面只能干着急。”确实,我们的老师很想把课堂交给他们的主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 99页例 1、例 2。教学过程 :一、检测旧知1 准备口算卡片 ,让学生“开火车”进行。7 4  8 7  9 6  7 5  8 4  9 78 9  9 3  7 6  8 3  9 4  7 89 2  8 6  9 7  8 52 板书准备题 ,让学生个别回答。6 (  ) =1 0   6 4 2 =(评析 :通过“开火车”形式检测旧知 ,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二、导入新课电脑出示一个城堡 ,城堡上写有“6加几”。教师说 :“这个漂亮的城堡是个小小数学天地 ,老师想带小朋友们进入这个城堡。不过 ,大家要闯过…  相似文献   

7.
曾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观摩课 ,老师问学生 :“花为什么会开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A生说 :“她睡醒了 ,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B生说 :“她一伸懒腰 ,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C生说 :“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 ,想看看谁更漂亮。”D生说 :“她想看看 ,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 ?”E生说 :“她也长耳朵 ,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这时 ,有位学生突然对老师说 :“老师 ,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 ,笑着说 :“花特别懂事 ,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 ,就仰起她的脸 ,笑了。”老师的回答 ,让在场的人都感慨万千。要知道 ,那位…  相似文献   

8.
我的学生在遇到一些稍难的题目时,总会问:“凑,行吗?”不知老师们是否和我一样会产生困惑:如果说“行”,担心以后学生的思维会缺乏严密性;如果说“不行”,又怕会抹杀学生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凑,行吗?这不但是学生的疑问,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一、凑”是一种思维原型新课程一年级教材中有这样的题目:小明有花8朵,送给同学一些后,还有3朵,送给同学几朵?列式:8-3=5(朵)答:送给同学5朵。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列出:(5+3)=8(朵)答:送给同学5朵。另外一部分干脆直接写5朵,没有列式。仔细一想,在教学减法计算时,想加算减是认可的一种方法,可以适…  相似文献   

9.
在开始本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案例:案例一:“花为什么会开?”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生1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生2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说:“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想看看谁更漂亮。”生4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生5说:“她也长耳朵,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杜郎口的"10+35""0+45",其实质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其好处的认识,我想是不须要再讨论的,这几年的教改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学习绝不是老师的独角戏,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1.
四、课堂面貌:从“轻松畅快”到“深活结合”【案例再现】案例A:两位数乘两位数。用课件展示如下情境:李老师想买12本《安徒生童话》作为获得作文竞赛一等奖同学的奖品,每本17元,他带200元钱够吗?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7×12。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17×12的准确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师:现在请各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生:我们把12本书的价钱一本一本地加起来:17+17+……+17=204(元)。生:我们先算了6本的钱,17×6=102(元);然后102+102=204(元)。生:我来补充。第…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 ,学生常会迫不及待地插嘴。对此 ,有的教师常常给予批评、制止 ,而我却要为“插嘴”叫好。一、“插嘴”能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插嘴是课堂的润滑剂 ,一句幽默、天真、幼稚的插话会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笑声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儿童脱口而出的插嘴常有 :“这道题还有第三种解法” ,“我不同意这样分段”,“这篇作文选材老掉牙”……对此 ,我从不制止 ,反而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使得学生们畅所欲言 ,思维活跃 ,学得轻松愉快。二、“插嘴”能促进主动参与课堂上 ,有的学生的插嘴十分精彩 ,有创意 ,开拓了…  相似文献   

13.
曾经,我挺恼恨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因为,有时你正讲得兴起,学生一插嘴就会打乱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这种现象有时会扰乱课堂。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予其合理、宽容的对待,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巧妙地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曾经,我挺恼恨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因为,有时你正讲得兴起,学生一插嘴就会打乱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这种现象有时会扰乱课堂。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予其合理、宽容的对待,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巧妙地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发展的园地.审视课堂“民主”,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会这样:上《梦》的说话作文,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梦”.曾经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说:“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笑起来……转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大学毕业,在省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他在给当年的语文老师的一封信中,把那没说完的作文写给了老师:“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盛夏的鲜花盗去,装扮春天的风流.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世间的黑暗偷走,雪白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权益一: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记忆中 的小学课堂,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不时 地抛出一个个问题,点名让台下正襟危坐的学 生回答,一问一答的权力严格地分配给老师和 学生。小班化教学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 生碰到问题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站起来发问。 课堂权益二:允许学生插嘴。"发言先举 手",这是课堂上的老规矩。在传统的课堂教 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生都把小手 举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还是只点了一名学生 回答问题。事实上,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 的欲望非常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相似文献   

17.
一、尊重学生的成果教学片断1:教师经过一番生活情景的创设,引出例题“28+7”,大多数学生都一口喊出得数是35。师: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生1:我把7分成2和5,28+2=30,再加5等于35。生2:我先把28看成30,30+7=37,再减2等于35。生3:我先把8分成3和5,7+3=10,10+20=30,再加5等于35。生4:我把28分成25和3,7+3=10,10+25=35。生5:我先算8+7=15,再算20+15=35。师:说得太好了,随即板书:28+7=35想:8+7=15,20+15=35。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生举手,师统计)全班同学一致同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这种方法。师:看来喜欢这种方法的人最多,以后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19.
一、“自主学习”过于“散”时下,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以此体现教学中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精神。但是,凡事有个“度”,不少的语文教师还未等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有整体的了解,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学习”,明显地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这种断章取义的阅读方法,很难让学生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这种过于自由的读书,使…  相似文献   

20.
在复习课上,碰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个二位数乘以8,积可能是二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学生独立判断时,有的判对,有的判错。交流时,面对学生的意见分歧,我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把裁判权交给了学生。(以下s代表学生,T代表老师) s1:“我认为是对的,我可以举例证明:10×8=80,积是二位数,80×8=640,积是三位数。” s2:“我也会举例。” 听取同伴的意见后。判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