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最大进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到底“尊重”学生到何种程度目前说法不一,而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尚没有论及。前不久在一次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教育专家的“课改”报告会上,多次听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学生就是上帝,教师应当象尊重上帝一样尊重…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无为而治”。作为校长,“无为而治”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人为本。尊重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具有强大的激励力量。因此.教师如果处在被尊重、被肯定的环境中,其自身价值受到尊重与承认.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将他人管理内化为自我管理,使管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万作芳 《中国德育》2012,(14):76-76
问:近年来,教育系统涌现出了孟二冬、殷雪梅等时代楷模,学习他们的事迹,一边是感动,一边是沉思,他们的精神特质到底是什么? 答:教育系统的时代楷模具有共同的精神特质。 他们身上闪烁着爱和奉献精神。“爱是教育的基石”,每个人都有爱和尊重、被爱和被尊重的需要。以孟二冬等为代表的时代楷模从爱自己、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结合工作岗...  相似文献   

4.
张莹 《学习之友》2013,(6):44-44
刘文典有个得意门生叫陶光,是西南联大的年轻教师,因为教务繁忙,陶光有些日子没去看望刘文典。有一天,陶光特地抽空去探望老师,谁知一见面,就被刘文典一顿臭骂,说他“懒虫”“没出息”“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等等。陶光听了很生气,认为自己一向尊重老师,又不是奴隶。怎能随便被辱骂。正要发怒反击时,  相似文献   

5.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5,(11):30-30
普天下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让自己“省心”。希望孩子能“吃得开”、“玩得转”,并能得到他人的欢迎与尊重。自动自发的孩子就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总在不经意问给父母制造种种惊喜,而在生活中,也是招人爱、惹人疼,常常被别的父母视为自己孩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催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应该是众多理念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尊重的理念包括: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多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尊重学生,不是说在口中虚无缥缈的教学理念,而应该是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读到“尊重”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对“长辈”、“老师”而言的,其实不然,尊重还包括对同辈,对自己的尊重。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可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人交谈,与人共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了尊重自己,就可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好高骛远,或否定自己,或者急功近利。学会了尊重,会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获得自信、愉悦、充实、有活力等积极情绪的体验。反之则会造成自卑、焦虑、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相互尊…  相似文献   

9.
何捷 《吉林教育》2007,(7):86-86
初为人父,急于掌握一些育儿经,于是凡有带有“儿童”、“孩子”等字眼的书籍都不肯错过。友人推荐台湾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受良多。书中处处弥散着浓浓的母爱,体现着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展示着一颗饱含期待的慈悲之心。马上联想到自己的本行——教育,想必也应该也需遵循这个“慢”道理吧……  相似文献   

10.
尊重是什么     
王志国 《中国德育》2008,(11):79-80
“尊重”二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尊重是对人的一种赏识和肯定,是一种认同和重视,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催化剂。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不少教师称之为“教本”.教师也将自己称为“教书匠”,同时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社会尊重为知识的传授者。教书的过程美其名日“传道、授业、解惑”,实际上是”照本宣科”。“教科书”在教师心目中是完美无瑕的,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2.
文雨 《甘肃教育》2007,(12S):1-1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尊重可以体现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然而,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与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使得“尊重”具有了多重的选择性,在尊重与被尊重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不同的指向。简而言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晚辈对长辈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之外,被“尊重”者的身份和特征,也会使得受到的“尊重”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浙江嘉兴读者张珩来信:4岁的女儿渐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而顶撞我们。一方面,我为女儿的成长高兴,因为现代父母都有“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予以尊重”的概念;另一方面,我自己在“长幼有序”、小孩要“有耳无嘴”的传统中国家庭中长大,成长过程中似乎没有被尊重的经验,因此常常疑惑:怎样满足孩子被尊重的需要而又不是放纵孩子?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主持: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尊重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而尊重需要的满足与否对孩子积极自我的确立、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期,我们分享杭州武林幼儿园6位家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2006,(9):8-9
教师节就快来临了,关于教师的话题讨论又无可避免的热闹起来。曾几何时,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尊师重教“被默认为一种潜在的社会公德。是否尊敬教师又被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或者一个人是否有素养的标尺。古代有更是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孔子作为教师的“形象代言人”被历代人民所尊崇。  相似文献   

15.
綦妙儿 《辅导员》2013,(17):13-13
一位年轻人因事业无成而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遇见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这些沙子吗?”年轻人摇摇头。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到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点点头,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只有成为珍珠才会被人承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6.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8.
老师的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只有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在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师长”的表率作用。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金钥匙”,换言之,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师德的首要要求。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去热爱学生呢首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人格不可侮辱,自尊心不可伤害。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师生之间存在年龄和知识的差距,教育和被教育的地位不同产生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是师德师风问题,而且还是遵守法…  相似文献   

19.
杨祖涛 《教育与职业》2007,(33):138-139
康德“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还指出道德教育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这样才能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所以,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个体的道德需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据专家介绍,在国际上,往往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很多国家政府都会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由于这种形式体现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意识,因此已逐渐成为某种“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