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晓帆 《图书馆学研究》2006,(9):98-100,F0003
本文从信息公开制度入手,探讨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旨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2.
时政     
政府信息应走在传言前面据长江日报,“广元蛆虫柑橘“短信已经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公共事件。这起事件可以说是“传言“走在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前面。这些年,政府在信息发布方面受到的质疑不少。信息公开浓缩着政府自我变革的政治勇气,承载着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渴望,让人们不再从传言那里获知信息,让政府不被传言逼着走,政府信息公开应当也可以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3.
龙莉 《新闻传播》2009,(9):45-45
造成近年来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群众不明真相.而在于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缺失,政府公开的群众不关心,群众关心的政府不公开,甚至是政府公开的群众不相信,政府公信力缺失。本文将从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两个方面反思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海市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互联网使用时长、信息获取网络平台、公共事件关注度、信息公开评价四个层面对高校学生的政府信任度的影响进行考量,探寻公共事件关注度及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与政府信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日均使用时长与高校学生政府信任评价呈显著负相关;对公共事件的关注程度与政府信任呈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取网络平台对政府信任评价无显著影响;对所在地政府在公共事件中对事件的"缓报瞒报"程度评价与政府信任评价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日益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有效地做到信息公开对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的现状以及信息公开应坚持的原则,提出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中国立法史上第一部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设“透明政府”的专门法规.标志着我国各级政府将迈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时代。汶川大地震是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后.国家发生的第一件重大公共灾难事件。此时,政府信息公开也面临着大考。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情况的研究.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在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应对中的作用以及需要改善和握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一张由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的,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公众对于照片的真假产生了普遍的争论。直到现在.政府部门依然没有给公众一个权威的结论。虽然华南虎事件已经淡去.但是它将政府信息公开提到了公众的视线中,不仅将政府信息公开的缺陷暴露在了我们眼前,而且为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的思考点。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探讨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就最近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专家建议稿)》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政府信息公开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草案》特点与不足,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民众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的视角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效果的评价方法,丰富情报学在政府信息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过程]选取教育、住房、医疗等12个民生相关领域的生活事件,通过不同角度的查询语句模拟人们对上述事件的信息需求。定义匹配率、可见度、覆盖率以及查询平均有效网页数等指标来衡量政府网站公开的信息符合人们需求的情况。结合检索系统和人工筛选共同判断哪些网页符合人们的信息需求。采用全国35个城市政府网站的227万网页数据进行评价实验,评价指标兼顾对内容层面的相关性和评价可操作性的考虑。[结果/结论]本文将信息公开视为政府向民众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根据公开内容所能满足的民众信息需求定义评价指标,衡量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并通过对35个城市政府网站进行不同维度的指标计算得到评价结果,检验了该方法在政府信息公开实际效果评价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看政府信息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探讨政府信息资源及其建设的问题。认为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政府网站的质量取决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与“微博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多重“玻璃门”难以打开.随着微博传播工具兴起,这一状况似乎有了改变的契机.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渤海油田溢油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些热点事件被聚焦放大、持续关注并推动解决过程中,微博可谓无“微”不至,“微内容”、“微价值”成为推动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传媒法角度探讨微博信息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分析微博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改进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妮 《图书与情报》2005,(2):6-11,40
文章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涵义、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基础,结合当前我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困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释了政府在公开信息的时候,大众传媒因其特有的优势,而成为传播政府信息的最理想渠道.政府在利用媒体公开信息时,需要几个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概要介绍了加拿大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活动的重要法律-《信息获取法》。围绕政府信息获取权的概念,提出了系统分析、大胆借鉴世界各国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在确保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的电子政务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的制度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保障密不可分;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政府职能运行过程分析了政府信息的自扩散性 ,说明了政府职能运行过程即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效用实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时代,拥有80%以上社会信息资源的政府,用户对其信息利用率仅为10%,信息时代的“数字政府”运行的刚性程序化与模式化是政府运行科学高效的技术保障,但从总体上讲,“数字政府”仍然改变不了最终由人操作的结局,因为数字信息平台是否运转。为什么运转,数字信息的收信,公开等仍需要人的能动作为。那么,“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呢?  相似文献   

18.
国内各省(直辖)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各省(直辖)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继开展。文章从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三个方面的编制工作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各省(直辖)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进展情况,论述了其存在的不足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建立透明的阳光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及其实施将使档案开放工作面临新的机遇。文章从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与特点、档案开放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对于档案开放的启示及对策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工业时代 ,拥有 80 %以上社会信息资源的政府 ,用户对其信息利用率仅为 1 0 %。信息时代的“数字政府”运行刚性的程序化与模式化是政府运行科学与高效的技术保障 ,但从总体上讲 ,“数字政府”仍然改变不了最终由人操作的结局 ,因为数字信息平台是否运转 ,为什么运转 ,数字信息的收集、公开等仍需要人的能动作为。那么 ,“数字政府”信息如何公开呢 ?本文从法律角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