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预算控制可分两个大的系统,即政府部门的内部行政控制和立法机构的外部政治控制.行政控制以强调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为主,政治控制以落实公共责任为主.行政控制与政治控制的进步及其二者的互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公共预算体制的发展.公共预算体制模式就是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及其内部各层级、各集团对公共预算长期相互博奕所形成的较稳定财政分配机制,其核心就是财权在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分配与制衡,并非传统的财权在政府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分配.我国公共预算改革的深化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的改革,将公共责任和行政控制引入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建立一种严格"控制取向"的预算体制.  相似文献   

2.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 加大义务教育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大的领域内的改革能否向深层推进,往往取决于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集中暴露了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确立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法制化的预算管理,加大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合理安排政府财政支出,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1978年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如何“收钱”、如何“分钱”上,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花钱”的问题。政府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建立公开和法制化的预算管理是财政进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政府的财政收支反映了政府职能的履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法定支出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进一步讲,即使各地均完成教育法定支出,区域间生均教育经费也并不能实现均衡,教育法定支出增长并不能实现教育财政效率的同比改善,教育法定支出面临现实的困境。同时,教育法定支出制度与现行财政体制、预算制度之间的矛盾,又使其陷入制度的困境。教育法定支出改革有两种思路,近期改革是细化教育法定支出的具体操作,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中长期的改革是预算改革,即逐步取消教育法定支出,以完善的预算代替教育法定支出。  相似文献   

4.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具体制度和方法,它由各级政府的多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对于财政全额核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理论上讲,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二者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不完全协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的对策建议,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问题。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存在"重物轻教"、"重城轻乡"、"重物轻师"等行为偏差,此种状况对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带来不利影响。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民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性,规范政府教育支出行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支出与财政非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率如果相等,即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达到最优,二者之差越接近于0,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对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弹性系数和徽墨效率水平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自2000-2010年呈提高趋势,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偏小对规模效率影响较大。提出了山东省应该从优化财政体制、增加地方政府财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及方面促进山东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而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主要是核算政府预算资全的收支活动,在我因核算政府预算资金收支活动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本文从我国预算会计报表的现状着手,分析了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局限性,通过我国基于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得出了我国基于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而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主要是核算政府预算资全的收支活动,在我因核算政府预算资金收支活动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本文从我国预算会计报表的现状着手,分析了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局限性,通过我国基于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得出了我国基于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学习、模仿苏联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传统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如财政范围过大,预算编制内容较粗,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等。建国后,我国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建设阶段,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过多次的改革,但基本上都是围绕财政收入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特别是1994年建立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使财政收入管理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打破了财政统收的局面。尽管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已在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架。本文借鉴西方国家的支出预算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情况,论述今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0.
武峥  刘宾 《许昌学院学报》2013,32(3):128-130
在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体制下,美国政府形成了项目评估、部门评估和跨部门评估的绩效评估体系。其中以项目等级评估工具(PART)为主的项目绩效评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我国政府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应借鉴美国项目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加快推动我国绩效预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