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写的诗     
况周颐评赵佶的[燕山亭]词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亮]略似之。”况周颐所谓的“真”,王国维所谓的“以血书”的词,都是说词写出了人的真情,人的衷怀,犹如血泪凝铸而成。赵佶在位二十五年,过着极其荒淫的生活,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崩溃。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但词所产生的客观动人力量,却是由于它‘真’,由于它是“血写的诗”。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李煜,抒情毫无遮掩矫饰,毫不矫揉造作,虽阅世甚浅,但不失纯真放任。本文就《虞美人》谈谈李煜的真情。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李煜,抒情毫无遮掩矫饰,毫不矫揉造作,虽阅世甚浅,但不失纯真放任。本文就《虞美人》谈谈李煜的真情。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第十二则云:“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主张意境说,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说”理论,而“境界说”的灵魂与核心就是“真”,只有那些表现了真景物、真感情的诗词才能得到他的赞赏和推崇。  相似文献   

6.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唐朝的王之涣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他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把文学情境论迁移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情境化和情境课堂化。  相似文献   

8.
鞠俊 《文教资料》2013,(31):70-72
意境是作家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高度、增添其意趣韵味而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就是“意境”。寒山诗自古以来能受到文士僧人的喜爱与传诵,与其独特的意境是分不开的,本文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间词话》作为美学经典文本,集结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精粹。王氏美学思想的价值在于它的创新。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境界”概念的重构,对理想与现实的中和,对优美与壮美的引进,对理性王国的张扬,无不闪烁着现代美学的光辉。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境界”为中心整合这些创新成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品格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人情”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境与情、入境始与亲”的名言。  相似文献   

11.
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以及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也人心之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学说,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是最感性的动物,情始终伴随着我们。刘勰曾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的论述,这些为我们点明了情与境辩证统一的关系,成为我们情境教学的依据。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交  相似文献   

13.
境界说是王国维标示词艺术特性的美学范畴。他论词首标境界,《人间词话》第一条:“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14.
闫嘉哲 《教师》2011,(17):125-126
王国维被人们称作中国文化和文论的但丁。《人间词话》终结了传统文论,而《红楼梦评论》又开启了现代文论。《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以"真"为审美标准,以自李白至近代词人的著名词作、词论为依托,将自己的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与历代文人墨客的主张同中有异。它既来源于前面所述的古代意境论,同时也融进了许多中西方美学思想,当然这其中不外乎还有王国维的个人创造。可以说这是一个天才站在中西方文化的塔尖为我们呈现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本文将从境界说的内涵入手,剖析其真景物与真感情的完美结合、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发表于1908—1909年)是王国维(1877—1927)最具创意的论著之一,明确提出了境界说。这是一部美学——诗学论著,王国维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证,阐述境界说;同时也以境界说为基准。评论中国古典诗词。《人间词话》及境界说,作为王国维治学途径转变(他在三十岁之前主要致力于西学研究,在三十岁之后主要致力于国学研究)之后兼容中西美学、诗学有关思想的成果,基本上摆脱了西方理论的束缚,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从文体看,《人间词话》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体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符合国人的论学  相似文献   

17.
曾丽军 《师道》2007,(7):80-80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  相似文献   

18.
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王国维(1877—1927),一代国学大师,他著有《人间词话》、《人间词》,其核心理论是“境界说”,他认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手稿》第三十五则)。这首《蝶恋花》是《人间词》中一首抒写人间离别之苦的词作,就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而言,它的确是一首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尤其是“无我之境”所要求于文艺的真实性,超出了传统美学所论之一般范畴,在中国美学关于意境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把它推到了宇宙人生的深处。“境界说”对文学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