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雪梅  王朝阳 《传媒》2021,(8):44-45,47
网络大电影是互联网与传统电影融合创新的产物,但它的生产市场与院线电影却有较大不同.本文从网络大电影的生产与成效、生产与反馈/场景、生产与融资/收益、用户与商品消费等层面分析闭环结构如何存在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网络大电影生产市场的闭环本质,是互联网传播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经济、商业整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并由此形成电影产业的新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2.
江琳  周德良 《今传媒》2016,(9):114-115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量、票房、观影人次和屏幕数量持续增长,电影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可喜态势。同时,一些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电影产业,对电影产业链环节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互联网趋利型经济模式无法改变甚至加剧了影片题材和类型的单一的现状,爱情、喜剧、动作三大类型电影依旧独占鳌头,而作为以作品艺术性为衡量标准、拥有内容蕴涵的艺术电影,却很难在这个看似拥有广袤空间的电影市场内施展拳脚,我们不乏看到一些优秀的艺术电影甚至难以收回成本。本文试图梳理当下艺术电影的发展现况,并从中找出导致艺术电影踽踽难行的原因,对艺术电影的营销策略以引玉。  相似文献   

3.
就在电影的理论研究潜心于对西方文化理论的引进,迷醉于同样的演绎式推理之时,电影因数字技术的强势介入,正在经历一次"华丽的转身”,正在把各种传统的观念、程序和模式从受约束的"身体”上抖落出去,获得一次凤凰涅榘的新生.另一方面,新媒体和新艺术也给电影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除了影像风格和叙事法则的改变,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与艺术表现有关的各种新形式、新手段、新技巧持续地被引入电影.从技术到艺术,再从艺术到美学,这是任何一种艺术成长与发展所经历的一般过程.技术提供了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与前提,技术的不断更新催生了艺术的实践新探索.然而,从艺术走向美学的道路,不是自然呈现的,也不是笔直通畅的——首先需要一种重返的意识,然后才是艰难的探索前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对好莱坞压力的反应,也出于东方民族电影生存出路的寻求,亚洲国家在亚太文化圈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洲新电影"现象。由于亚太文化圈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亚洲新电影导演从时代背景、生存环境、影片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对"亚洲新电影"的释义入手,以亚洲新电影导演及影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亚洲新电影导演的文化语境,论述亚洲新电影导演的共性风格、文化表征和艺术追求,并探讨"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丹 《出版广角》2016,(24):78-80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要有文学、戏剧、音乐和绘画等艺术性的内容做支撑,而且也要有科学技术做保障.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艺术的每一次发展革新都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影制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开始以新的面貌与形态面对世人.本文从数字电影的制作方式入手,探究数字电影作品的特性和本质,探讨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尹鸿  张晶 《编辑之友》2021,(2):33-37
"十三五"时期,中国电影从非常态高速发展进入了以提升电影质量、健全电影市场、完善电影产业、扩展电影影响的新常态轨道,初步形成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建构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坐二望一"大市场,创作生产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良、制作精湛的头部电影,提供了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的电影,为中国从世界电影大国成长为世界电影强国奠定了基础.面对国际形势、经济形势、媒介生态、技术升级的新挑战,"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影将通过工业体系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类型的丰富、市场规则的形成、全球战略的调整、传播渠道的扩展,为观众创造更加多样化的电影作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文化推动.  相似文献   

7.
王昀 《东南传播》2015,(3):31-36
互联网正融入电影工业系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备受关注的变革角色。结合受众的多层面向意涵,从新近三部案例电影之考察来看,电影制作者可以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独特技术语境,一方面打造用户作为"我"这一主体的精准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一种集群式、共同体化的观影行为。尽管互联网真实改写了新时期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但电影市场的高票房现象仍是基于以内容、资本与受众为基本内涵的多重互动结果。我们应当以一种聚合化的视角,来解构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承载中国梦想、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始终在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形式传达着主流意识形态与观念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主张被提出以来,数十年间,主旋律电影以宏大叙事建构着国人的国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却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表现欠佳的窘境.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整体产业化水平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转化为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类型、剧作主题、视听呈现、文化视野等方面,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实现传承、突破与创新.新时代,电影创作始终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新主流电影始终在为走向更多元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做着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和电影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遵循电视的媒体传播特性,同时又需要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和表现形态.本文将从电影电视化传播的形成、传播形态与媒体特性、国内外案例分析及前景与挑战四个方面就电视电影的特点进行阐释,试图找出符合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达维 《新闻界》2015,(3):2-6,30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徐克导演作为新武侠电影的代表,致敬传统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拍摄的一部《新龙门客栈》,成为香港乃至中国新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同时赢得了世界美誉。他用游学西方的文化背景,引入数字技术,融入后现代艺术风格,大胆尝试了武侠电影特技化、科技化新突破,诠释了暴力美学的文化价值。他用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狂放自如的武打设计,让自己独树一帜,成为新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本文以《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为载体,从电影美学、人物形象、视听艺术、文化价值、叙事模式等方面来展开论述,阐述徐克导演把坚守着的侠义信念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用于新武侠电影中的尝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电影的结合赢得了网民、投资商、视频运营网站等互联网用户的热捧,伴随网络电影概念日渐清晰的是网络电影的市场商机日益凸显。当前网络电影市场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版权保护与政策风险规避、网络电影传播内容的监管、网络电影的产业融合将成为构建网络电影市场生态的三大关键。创新竞合观念、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机制、积极探索网络电影的商业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新拍摄影片达到了500多部,竞争也日益的激烈,电影营销宣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票房的水平,可谓"成也宣传,败也宣传"。电影营销方式也在追寻规律的同时,探索着更好的方式。于2011年12月16日上映的张艺谋的呕心沥血之作——《金陵十三钗》,在电影营销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纪录片营销的形式,赋予了纪录片在电影营销宣传中的新使命,创造出属于电影的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电影,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辨析网络电影与经网络传播的传统电影、与网络视频、与数字电影之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电影的出现,影响并改变了电影的存在方式与审美习惯。网络载体的物质特性使网络电影具有了草根化审美情趣、娱乐化审美趣味、整合性审美特征和后现代性的审美价值取向。笔者以为,网络电影将出现创意重于技术、草根化、庸俗化和专业化并存、更注重交互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任丰 《东南传播》2013,(9):98-102
一门艺术的形成必然有其自己的特性",第七艺术"的诞生把电影与其他六门艺术区分开来了,综合论者认为电影是综合艺术,事实上大凡每门艺术都有其综合性,但每门艺术也都有其独立的特性,否则电影就无"第七艺术"的诞生可言了,电影有别于其他六门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视觉优先的特性,就此我们不妨通过不同角度和内容对"看电影"进行探讨,一起对电影视觉优先的特性做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研究者赵大伟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九个方面,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①马云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思维包含四个关键: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②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可归结为:以用户为中心,完善用户体验,想用户之所想,从用户的情感诉求出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郑东汉 《视听》2016,(11):29-30
虚拟现实技术因为颠覆了传统的电影语言和观影方式使VR电影风靡全球,同时属于VR电影自己的新的语言语法和表现手段也处于探索时期,并且在与电子游戏的媒介融合中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将从VR电影的时空属性以及VR电影空间的逼真性、私密性、交互性切入,分析VR技术为电影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电影理论的研究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发现的"进化"史,由"电影是一门艺术"到"电影是一种媒介手段",或者各自成为一种研究视角,即分为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媒介、电影作为文化等.总之,电影已经被当作是艺术、媒介、文化角色全然分开的肢解物.其实,这并不符合电影发展的实际.作为唯一依赖高科技以及高投入的艺术,在创作之初就必须考虑商业回报,所以,传播事实上就是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周雅琦 《今传媒》2016,(12):91-93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欣赏电影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电影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个消费品?根据《道格拉斯·瑟克距离化》'Distantiation and Douglas Sirk'[1]一文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电影本质上是一件精神性货物,观众在观影的时间里,可以忘却现实中的烦恼与压力,跟随电影情节的变化,畅游在由导演,演员,编剧和摄影师共同创造的未知世界里.好莱坞电影,作为时下商业电影的代表,在追求艺术形式的同时,金钱至上的原则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我是传奇》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既向它的顾客提供了娱乐刺激和审美享受,也使投资人、制作人和院线等人都得到了满意的经济回报,符合了好莱坞优秀影片的全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