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段军事演变为资产阶段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湖南人作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实践的开端,黄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魏源、曾国藩、黄兴和近代中国军事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军事逐渐由封建阶级军事演变为资产阶级军事。在近代中国军事变革过程中,湖南人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其中魏源的军事思想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思想的萌芽;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变革实践的开端;黄兴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则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事航空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近代中国政府也选派了大量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从1908年清政府派遣厉汝燕赴英学习飞行技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先后共有3000人次以上的人员被派往国外学习先进的航空工程和飞行技术。作为近代中国军事航空事业先驱,留学生在中国军事航空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是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核心力量,开创了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新局面,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而且还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为新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是保定近代军事教育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对保定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袁世凯在保定举办近代军事教育的背景、总体情况及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及影响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由于军事力量的落后一直遭受列强的侵略,不管持何种政治态度之人都梦想拥有强大的武器保卫祖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军事科技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随未形成规模,改变落后局面,但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所组建的湘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 ,对清代兵制进行了改革 ;并提出了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治军原则和“因势因时而变”的具有辩证因素的战略战术。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改革 ,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军事经济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戊戌维新时期,面对中国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认识到中国要想免于瓜分危机、亡国之祸,就必须大力发展军事经济,建设强大国防,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全面深刻地剖析了发展军事经济的迫切性,明确阐述了军事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为推进近代中国军事经济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康有为的这一思想集中反映了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摆脱困境,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奠定了康氏在近代中国军事经济思想史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发展过程中,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处于新旧军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拐点,既是新的三级制军校教育体制的开端,又是清末军校四级教育体制的结束。其为后来的军校教育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教育模式,开启了近代军事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军事思想对军事实践有宏观和根本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给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我们从事各项军事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袁世凯对军事留学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到抵制、排斥的过程,对于学成归国的军事留学生也持怀疑、排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是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兴办起来的。作为近代工业的先声,军事工业建设走了不少弯路,这在近代军事工业布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在其创办时期,受环境的影响和条件的限制,洋务派主张将军事工业设于沿海口岸的“海口理论”,导致第一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的布局在战略和经济两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随着“海防”危机的出现,从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洋务派放弃了“海口理论”,着手兴办内地兵工厂,以求改善军工布局。中法战争中闽厂的重大损失以及80年代后国内基础工业的发展,促成了军事工业布局的巨大发展,洋务派开始将战略和经济两重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军事工业的布局问题,而甲午战争中沪局的危机更进一步引发了战后清廷对近代军事工业布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的历史价值在于文化启蒙及其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当时的历史际遇,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和辛酉政变后,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深厚政治或军事背景的“洋务派”的上台,促使这场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率先在军事领域寻求突破,并最终导致了一场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军事变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晚清以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晚清军事变革战略推动了晚清政府向现代社会政治体制转变,从而促使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军事变革也逐渐削弱了清廷对新军的掌控,催化了革命的"种子",使新军与清政府离心离德,最终颠覆了晚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晚清军事战略与北洋军阀割据的产生与发展,与此后各地区派系武装割据的形成,以及军事政治体制的变化也都有着深刻的渊源.由此,它对于20世纪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逐渐意识到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从1909年始到1949年的41年间,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家学习先进的军事航空技术和飞机制造技术。这些军事留学生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积极组建雷达部队、重型轰炸部队、空中照相侦察部队,增加了空军新兵种,在抗日战争中名噪一时;担任空军高级将领,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担任军事航空学校的高级职务,成为空军教育与训练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近代史,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功不可没。湘军及其杰出领导者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及军事实践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开端。欲实现军事现代化,核心是“人”与“器”的发展:通过考察湘军在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培养(人)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器)两方面的成就,可了解到湘军对于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战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各国都致力于军事制度的创新,其明显的变化就是兵制由骑士制度转变为征兵制(义务兵役制)。军事领域所发生革命性变化,促使欧洲各国进行相应的政治、社会改革。当欧洲社会走入近代社会之后,战争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李鸿章主持创办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积极引进西方近代化的枪炮、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为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注入近代化的内容。从而在物质、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军事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多次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技术。回国后,这些留学生积极投身于军事航空学校与基层空军部队的教育与训练,参与近代航空学校的组建;担任航空学校校长、教育长等高级职务;成为近代航空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组建航空学会社团,编译出版航空杂志书籍,从而提高了中国空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第一实践者,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本文仅就他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改革军事制度、加强海防建设等方面的努力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