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音乐历史长廊中,封建时代占据主导音乐地位是儒家思想里以说为主要的音乐理念,倡导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高雅音乐更好的了,主要的意思就是,重视高雅音乐抑制俗曲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电视文化与高雅音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胡妙德音乐在电视中播出量大,受众面广,影响深远,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同样也有高雅与流行、严肃与通俗之别.高雅音乐是相对于流行音乐而有的。当前多数人的看法是,大凡品位高、格调雅的中外严肃音乐及健康的民族民...  相似文献   

3.
现代传媒之一的广播,无论制作者自身有多么深邃的思想,作为广播节目来说首先要迎合广泛的社会气质才会有它存在的空间,对于古典音乐节目来说也不可免俗。对于古典音乐来说只有让它融入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真正走进大众、融入大众,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社会作用。所以,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制作应该重视高雅音乐的娱乐性功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它,甚至参与到其中来。在制作古典音乐节目的过程中如何让娱乐走进高雅,让高雅洋溢娱乐,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第一,营造"娱乐"的欣赏环境,改变高雅音乐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一批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创新经营模式、主题定位分明、空间设计优美、文化格调高雅、图书选品精准的特色书店脱颖而出,成为城市的全民阅读支撑平台和市民读者的精神家园.其中,音乐书店以音乐类图书为主要载体,为读者提供多元的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5.
刘飚 《声屏世界》2000,(12):26-27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办的音乐台,尽管名称各异,本质上多为流行音乐台。在广播音乐的播出种类上,流行音乐无一例外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极具信息化、多元化、高效化的世界,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时尚、快节奏的音乐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流行音乐成为当今音乐文化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传媒应该怎样为大众宣传高雅音乐?如何让更多的听众喜欢高雅音乐?  相似文献   

6.
湖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原创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通过不同形态的声乐演唱形式来诠释古典音乐和艺术,颠覆大众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引领观众感知声乐艺术独特的魅力。本文立足当下高雅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和目前音乐综艺日趋同质化的时代背景,对《声入人心》节目在选题与受众匹配问题、高雅音乐通俗化传播、节目本身模式创新、文化传递价值导向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其现象级成功的观察分析,为音乐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广严肃音乐文化的音乐类节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艺术     
徐小娥 《大观周刊》2012,(21):267-267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锤炼,而不是知性的练习。音乐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教一些与音乐紧密相关的倾听艺术.培养学生耳朵对于高雅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敏感度,懂得怎样从第一个音符起就开始享受演奏了。对倾听将会改变他们的看法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孙平 《新闻实践》2004,(6):35-36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今年3月29日正式开播。围绕“享受音乐,感悟人生”的频道主题,定位于公益形态、走高雅音乐路线,音乐频道推出了一系列崭新的音乐节目,以欣赏类、普及类、专题访问、观众参与和信息服务类等方式与观众见面和互动。 当今频道专业化己经成了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观众分层化、频道专业化的气候下,央视音乐频道的创建,满足了广大高雅音乐爱好者的愿望,应该说是符合趋势的一种举措。但是,符合趋势并不一定具有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建设化大省的步伐,我省的高雅音乐活动日益活跃,如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就从无到有,从一台变为多台;青少年学习乐器成为一种时尚。全国音乐比赛“金钟奖”落户羊城,更是我省音乐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李婧  周箐 《兰台世界》2014,(12):53-54
唐中后期宦官专政,利用职务之便管理宫廷之乐,使宫廷乐从高雅艺术成为俗乐。宦官"薄雅扬俗"对待音乐,使得宫廷之乐散落民间、军营,引起民俗乐和军营乐很大反响,对整个唐代的音乐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中后期宦官专政,利用职务之便管理宫廷之乐,使宫廷乐从高雅艺术成为俗乐。宦官"薄雅扬俗"对待音乐,使得宫廷之乐散落民间、军营,引起民俗乐和军营乐很大反响,对整个唐代的音乐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闫业景 《新闻世界》2014,(5):218-219
音乐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几乎人人都能在音乐的海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座城堡。被誉为"维也纳三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所创作的音乐早已成为高雅、尊贵和文明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对音乐家、作品及其所处时代的解读,说明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肉身凡人,他们的作品也都是可以理解和易懂的。  相似文献   

13.
梁义 《中国广播》2006,(12):82-83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休闲音乐频率是2005年12月开播的纯乐曲频率,其定位是“纯真音乐,经典之声”。本着传播高雅音乐艺术这一目的,频率在2005年12月19日开办了《周末音乐会》栏目。该栏目时间为1小时,每周五、六、日晚20:00~21:00播出,次日下午15:00~16:00重播。《周末音乐会》节目是一档着重展示音乐现场魅力的栏目,也是山东省各类广播节目中,唯一一档以  相似文献   

14.
胥燕  沈卫珍 《兰台世界》2015,(3):158-159
本文探寻了东晋南朝上流社会体育运动呈现高雅特征的历史原因,对流行于东晋南朝上流社会主要的高雅体育运动项目围棋、投壶、山水之游进行了历史考证,以史为鉴,指出了东晋南朝上流社会高雅体育运动的历史价值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音乐艺术实践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于高等传媒教育而言,它又是一种重要的专业教学资源.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与育人模式为理论原点,对大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在传媒实践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和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古典音乐的通俗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莉红 《新闻知识》2006,(10):65-66
在当今急剧变幻的流行音乐浪潮里,人们逐渐厌倦了文化上的浅显感觉。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开始展现出来,追求文化上的厚度成为人们的审美趣向。摆脱纷乱、向往沉静而讲究秩序的心态,或许是人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代心理动力。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感慨地说:“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耳朵将无法欣赏美妙的高雅的音乐,我们的眼睛将无法欣赏凡高画卷中那美丽动人的金黄色。我是主张将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没有这个标准,再多的使命感,再多的教育也没有用。”走向高雅,走向纯净的艺术世界,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声了。作为广播音乐工…  相似文献   

17.
刘飚 《声屏世界》2001,(11):31-33
从事广播音乐编辑工作多年,面对听众中在对待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两极分化的态度,如何达到雅俗共赏?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并且每个编辑所做的尝试也不一样,有的是从编辑手法上,有的是从主持方式上……,而笔者是在音乐的选材上总结出两点经验,即“古典音乐通俗化”和“流行音乐高雅化”。  相似文献   

18.
交响音乐诞生于西方欧洲,她是音乐王国的统帅,人类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近年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大众对于交响音乐早就萌动着一种走近了解的期望和渴盼,这本身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进步。 然而对于中国的大众来说,踏入交响殿堂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长期以来,对普通百姓而言,交响音乐犹如阳春白雪,被视为太高雅的贵族艺术而束之高阁。因此,在大众与交响音乐之间,需要搭建一座桥梁,使大众和高雅音乐沟通起来,丰富民众的精神家园。 外国的音乐人为之作了艰苦不断的努力,至2002年,终于制成《感受交响音乐》的专题电视片,甫一播出便得好评如潮,观众称,这套系列节目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交响音乐大普及,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提倡开展高雅艺术教育,是弘扬社会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是高雅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高雅艺术在高等学校的传播普及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本文着重探析高雅艺术在高校传播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实现高雅艺术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马平安 《传媒》2016,(8):41-42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在22年的发展历程中,吉林音乐广播多次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国广播文艺奖、优秀广播剧评选等活动中斩获殊荣,并由此成为国内知名的地方音乐广播电台.其积极向上、时尚动感、高雅清新的节目特色,在赢得了行业内外一致好评与认可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以纯音乐节目为主导,以娱乐信息为烘托”的独特传播形态.近些年来,吉林音乐广播还主动与广东音乐台、北京音乐台等20家国内知名电台展开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升自身作为专业音乐电台在整个东北地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总的来看,吉林音乐广播的成功离不开其在受众需求、内容生产、品牌建设与价值引领等四个层面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