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农村学生生活在广阔的农家天地,只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学生就会在生活观察中丰富习作内容,在生活体验中拓宽习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要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引导,帮助学生搭建真实语境、习作思维、习作想象和语言技巧的支架,以此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去表情达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华 《成才之路》2010,(36):3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举步维艰,写作成了教师感到最棘手、学生感到最头疼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必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之渠,让生活之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习作之园,让习作之园生机勃发。  相似文献   

7.
李金贵 《师道》2008,(7):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何达到要求?首先,学生的习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为主线,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其次,学生的习作要遵循学生的认知与习作逻辑,引导学生先观察后感受,先说后写。最后,要注意平时素材的积累,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习作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倡导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表达。如何创造习作契机,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表达顺畅呢?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写话习作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激发写话习作的愿望、放飞学生想象习作的翅膀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王春秀 《甘肃教育》2011,(16):86-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因而,教师在平常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作文的强烈愿望,同时将习作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习作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步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如何才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富有作文的热情,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诱发习作的激情。关注生活,积累表达语言;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减少禁锢,引导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积极向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杜红梅  陈立芝 《教师》2012,(10):52-52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块"硬骨头"。三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常常为习作发愁。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习作的泉源.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认识.在认识中习作,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新萍 《甘肃教育》2013,(20):39-3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有利于习作指导的活性元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习作环境,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达到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难点。我在习作教学中,从如下几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他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习作与兴趣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年级的作文阶段目标要求中,分别强调了乐于写、自由写、学会写。其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强调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动机,强调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从低年级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依托班级中发生的小事件进行习作指导,在学生习作起始阶段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面对小事,学会感受、学会搜索、学会表达、使学生的习作真正能表达生活。一、拥有巧心,抒写感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班级发生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