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要探究一些媒体的名牌栏目因何久盛不衰?因何拥有众多的受众?答案可能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然而,细细品味起来,除了这些优秀栏目十分注重采编播控各个环节的“精耕细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种理念贯穿始终,这就是人文关怀。这些栏目由于把目光投向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把普通个体的生存状态作为新闻的主角,因而引起了受众的强烈共鸣,深得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孙媛 《大观周刊》2012,(37):29-29
莎士比亚一反西方传统悲剧形象.将麦克白设计成篡位弑君的暴君形象,由顺转逆,并最终被诛。这一看似大快人心的结局却引发了观众及读者无数的同情和怜悯。这种同情和怜悯因何而发?麦克白的悲剧精神缘何而在?  相似文献   

3.
偶尔作画,时入画界,愈来愈多地听到一个热门话题:谁的画价高?比如谁的画一平方尺已经两万三万。谁的画今年一平方尺又涨三万五万等等.听起来很吓人。但细心地去看.这些画儿并没有任何变化和进步.因何涨价呢?想了想方才明白。原来画价遵循的不是艺术规律而是市场规律。市场的规律是有人买就有市场.就涨价;没人买没市场.就猫着价。进而才明白,为什么当今画界总是热衷于使用各种招数炒画.如同房地产开发商爆炒楼盘。其实都是为了卖价.为了多多赚钱赢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都市版.刊出一篇题为《苏堤还是苏隄.乾隆爷写错字》的报道。文中说,市民沈先生经过西湖苏堤时.发现御碑亭内石碑上刻的是“苏隄春晓”四字。“苏堤”因何写成“苏隄”?细心的沈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报道接着说:  相似文献   

5.
集体记忆与文化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些事情拼命想记住,却总是将它遗忘;而另一些事情我们拼命想要将其忘却,却总在某些时刻出现在回忆中。看来,记忆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那么记忆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灭呢?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记忆与忘却。集体记忆所探求的,正是这种种回忆背后的“缘”与“故”。  相似文献   

6.
电影与实际要区分,不能混淆。了解日本也是这样,电影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实际的日本社会如何,要靠自己去了解。在日本对于工作定义有很多,最近日本广播公司播放过一部纪录片,就是追踪现在日本职业市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融入武汉城市圈是目前需要城市圈广电人着力考虑的问题。融入武汉城市圈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摆在我们广电人面前有诸多问题.即:如何合作?如何优势互补?如何共赢?……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一种蕴涵新闻信息和文化价值的特殊商品。 工业产品需要品牌.而且品牌有大小高下之分。作为新闻文化产品的报纸呢?要不要品牌,品牌如何构成,怎样打造?  相似文献   

9.
避免新闻采访中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人们把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然而,在采访实践中,记者与被采访者又常常出现矛盾,有时会发产生冲突,甚至“对簿公堂”。那么,双方矛盾因何而起、冲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内在的因素和规律?笔者对此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使得我们不能不去重新认识,当今管理着日本的是一批怎样的人物,支配着日本的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思潮.认真思考如何跟新一代日本政治家和新一代日本国民打交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10,(10):31-34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寿终正寝。伪满垮台后,伪满“皇帝”溥仪的命运如何呢?随着俄罗斯解密档案的公布,揭示了溥仪被苏军俘虏后在苏联远东地区特别监狱中的生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继去年成功推出小沈阳之后,今年,赵本山携徒弟王小利等再登春晚舞台。大年初三,《乡村爱情故事》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进一步提高了王小利的人气。赵本山徒弟众多,王小利因何能脱颖而出,获得师父的厚爱?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地铁报的兴起成为世界报业开拓新生市场的重要领域。这一以流动人群为目标读者、以地铁车站定点发放为渠道、以广告营销为盈利手段的经营模式一经问世.即在传统报业引发连锁反应。从瑞典、英国到美国,从日本、韩国到中国的香港、上海、广州……可谓各具特色,亮点纷呈。那么国外地铁报的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就此做些探讨.希望能对处于萌芽状态的国内地铁报的经营有所启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面对一张雪白、干净的白纸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从版面设计的角度来讲.此时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平面。康定斯基曾经说过.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那么对于这个有生命的版面.我们该如何进行设计.使其更加楚楚动人呢?概括起来.数字版面在设计方法上有下面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县级电视新闻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最突出的则是.时效性差、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多、唱赞歌多.这是县级台电视新闻留给人们的印象。作为面向农村、面对农民的县级台.这样的新闻节目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看?又有多少新闻是老百姓关心的?现在,全国媒体都在大力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县级台以这样的新闻姿态如何参与多频道、多媒体的竞争?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由此看来.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丁东 《兰台内外》2011,(4):60-60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公开论战,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自居为“老大哥”的苏联站在了一起,与中国保持立场一致的只有最忠实的盟国阿尔巴尼亚。耿飚因何在此时向毛泽东说起了该国的坏话呢?  相似文献   

17.
解密日本报纸的高发行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明革 《新闻记者》2006,(11):82-84
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70%在亚洲,中国每天发行9660万份,日本则有6970万份。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有7份在日本,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中日新闻》排在前五名,《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也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位。(参见《新闻记者))2006年第7期)在不足38万平方公里(其中76%为山地)的土地上容纳着1.26亿人口的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日本报纸发行量的庞大由此可见。日本报纸庞大发行量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呢?哪些因素支撑起日本报纸庞大的发行量呢?  相似文献   

18.
长晚 《兰台内外》2010,(6):52-53
1924年,冯玉祥搬师北京,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并修改《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彻底沦为平民百姓。面对社会各界“杀了溥仪”的呼声,反对帝制的急先锋冯玉祥因何保全了溥仪的性命?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详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评论》2010,(5):16-16
在《冲绳札记》中,作者试图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在紧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它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作者把焦点转向冲绳,讲述了那个叫琉球的国家是如何被纳入日本的,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生存状态。大江健三郎在《冲绳札记》中译本序中说,论述了他一生的主题的,就是《冲绳札记》。  相似文献   

20.
孙文清 《新闻界》2006,(1):106-108
广告是一种承诺.广告承诺有实体承诺和虚拟承诺两种,实体承诺着眼于广告产品、服务的花色、品种、质量、功能、性能等优、特点的诉求,虚拟承诺就是间接的承诺,创意表现时常用虚拟的故事情节或借代物来寓意一种承诺。无论哪种承诺.都必须真实、可信.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实体承诺过于具体反倒会让消费者觉得不真实,相反,虚拟承诺因其模糊性.越来越显示出广告传播上的优越性。如何认识这种模糊性?虚拟承诺与虚假承诺之间如何界定?在广告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