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应当扩展的知识范围等。教师给学生硬性的学习指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被动达到教师教学目标的机器,他们不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失去了自主探索的兴趣。需求理论分析,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阅读素材,然后由学生自己从中学习到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他们自己就会愿意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提出问题,给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结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没有自己的思考,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问题,创新之说也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呢?  相似文献   

4.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蜓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新知。发现问题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他们的好奇心,学习就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也就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之后,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便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当中,开始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收获乐趣。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动力,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产生兴趣,这也使得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时比较困难。中职学生亦是如此,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懒散,学习效率和积极性非常低,这也给中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7.
正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喜欢以自己固有的方式传授知识,如果学生在教师传授知识的时候提出大量的问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在打乱自己的教学步骤,所以教师不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仅仅只鼓励学生在学完知识以后课下提问。有些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如果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无法回答,教师会觉得很丢面子,他们会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没有了,他们习惯于教师教授什么知识,自己就学习什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好。这充分体现出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当着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而学生自己能不能自主学习更是一个关键。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用的都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吐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开放式教学,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为指导式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新课改中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提出,说明认识和思考没有进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标志着学生已迈进求知的大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浅谈“探究式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与教育的本质层面上,阐述了探安式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还就接受式学习方式实施中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师如何应对学生探险究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与教育的本质层面上,阐述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还就接受式学习方式实施中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师如何应对学生探险究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下面我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许多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教师上课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去挖掘。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双向的活动。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等3个方面。教师如果能把学生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使其逐渐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主动的学习状态,英语学习就不再成为困扰学生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职高学生的基础一般比较差,但他们也爱表现自己,特别是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为了争先发言会把手举得高高的,希望老师能叫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爱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学习,也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解读》中也多处提到学法问题,对学法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有义务保护好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爱学,学有所得。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教学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的个性获得解放,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呢?这是所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语文教师也在潜心摸索,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发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式学习。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提问习惯,提出有效的探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让学生敢于提问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是最感兴趣的,研究起来也更有动力。因此,在指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我们要创设各种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亚红 《学子》2015,(2):44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动力。要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营造安全的学习心理场,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育者要经常提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一旦学生的思维启动了,探究意识就强烈,会把问题引向深入。在导入新知时,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争相提出:羊走了一圈用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等等,虽然这节课无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但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也就特别有趣,特别有劲。又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