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999年董保柱研究员在田间观察德宏的地方优质米品种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优质软米多小穗和双层壳两种水稻育种新材料。经过连续10年的艰难育种攻关,育成了特大型育种单株。2009年7月1日经德宏州科技局成果科和德宏州科技局科教科  相似文献   

2.
<正>1999年董保柱研究员在田间观察研究德宏的优质软米品种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优质软米多小穗水稻育种新材料。通过连续14年的艰难育种研究,现已选育出一批多小穗优质软米新水稻,突出特征是:每个小穗可结2—5粒谷子,比中国目前种植的稻谷每个小穗仅结1粒谷子多结1—4粒谷子,每穗粒数可达200—300粒,比目前中国种植的稻谷每穗粒数100—200  相似文献   

3.
稻痴     
“鱼米之乡”江苏武进县,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地,这儿产出的大米做成的饭,香、软、爽,每年来此购米的单位不计其数。“武进大米”成了优质米的代名词。“武进大米”好吃有名,这固然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关,但更主要在于武进出了一批农民育种家,其中人称“稻痴”的全国劳动模范羌涵孚,便是最突出的一个,是他带领他的伙伴们在风雨中铁打滚爬几十年,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水稻良种。有人说,武进的稻种是羌涵孚和他的伙伴汗珠甩八瓣儿换来的,“武进大米”是他们的血汗凝成的珍珠,这话一点也不过分。最近,记者来到武进县稻麦育种场,采访了这位著名农民育种家。  相似文献   

4.
快速有效的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的基础是通过选择优质的幼苗品种,只有优质的品种进行生长、繁殖,才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的林业育种技术,想要培育一个优质的品种要经历的时间起码在十年以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也得到了应用。通过新技术,可以有效快速的提高林业育种的成功率和优质率。本文研究的是林业育种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林业育种新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有均 《内江科技》1994,15(1):29-31
稻米是我省人民的主食品,水稻生产历来受到重视。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米价严格受到控制,而不区分品质优劣与否;另一方面,因人口众多,首先追求数量,不可能对优质米予以关注。在此政策导向下,水稻育种工作历来以丰产作为主要目标,以产量高低决定取舍,致使广泛栽培的品种多为高产质次,产量虽稍低而质优的品种很难在生产上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民中已出现优质米的需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3,(10):139-141
<正>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3年组建并恢复玉米选育种研究工作,以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为重点,2003至2005年承担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四川省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江市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内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科研体系建设",是内江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科技支撑单位。2004年至今承担了四川省"市、州农科院(所)联合育种、联合试验"、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及预备试验、内江市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自开展育种工作以来,以收集、改良和创新玉米材料为指导,先后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数百份,含热带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是充分利用西藏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辅以人工光、温进行青稞杂交后代就地加代技术研究,从而研制出可使青稞杂交后代实现一年两代的就地加代技术,使西藏青稞育种缩短为3~4年,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步伐,为西藏青稞产业提供优质品种和原料.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诱变30是遗传研究所培养成功的.在黄淮海平原推广试种,表现出抗逆性强、丰产、品质好,其品质和抗病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指标,经济效益高,深受群众欢迎.1987年河南省出口诱变30,7,000吨,创汇189万美元,比其他大豆多创汇35万美元.大豆诱变30的育种工作是从60年代末期,在遗传、育种、生理、生态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首先选择了丰产、杆壮、粒大、优质的58-161作母本,抗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的徐豆1号  相似文献   

9.
王筱 《华夏星火》2013,(4):18-19
年初刊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要提升生物育种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主要农林动植物的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这一规划的出台势必将推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 生物育种时不我待 2月28日,"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是为响应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发布,推动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和产业化进程而举办的.论坛主席许智宏院士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发展生物技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当前我国面对的时代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1.
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有8 000年以上的禾谷类作物栽培历史,相关的育种知识对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作为发起国之一,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相继完成了粳稻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和籼稻"93-11"基因组精细图谱,并在科技部"973"项目水稻功能基因组的支持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解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以水稻为抓手,通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复杂性状的分子模块解析,探索建立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以带动小麦、大豆、鱼类等动植物复杂性状的解析和设计育种技术发展。经过近5年努力,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分子模块,在水稻高产优质协同改良、感受与抵御低温、广谱持久抗病与产量平衡、氮高效利用、高产性状杂种优势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得到实验验证。相关成果入选2015年和2017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发挥了中国科学院在水稻等作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空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是指普通种子经过太空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最终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自1987年以来,由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现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花  相似文献   

13.
泰为 《金秋科苑》2012,(14):49-49
太空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是指普通种子经过太空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最终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自1987年以来,由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现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400多个太空品种。 那么,太空育种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太空植物,就得先说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培育新品种的作物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作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育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并存的基本格局.本文针对当前作物育种方法面临的问题,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虚拟育种和基因组重测序等前沿育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7):744-745
正成果简介针对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国家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葡萄资源收集评价、特异种质挖掘、果实主要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性研究,特别在优质早熟鲜食葡萄育种和高抗优质酿酒葡萄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培育出的14个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9个"京"字号系列鲜食葡萄品种早熟和极早熟,改善了我国鲜食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填  相似文献   

18.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高优503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通过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面包型小麦新品种--高优503.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已通过两省一市及国家审定.1998年获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一等后补助,并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目前,高优503累计推广面积1 265万亩,增加产值8亿多元.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邱林权  张宇 《内江科技》2014,35(9):127-127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转基因技术拓展玉米传统遗传育种模式,取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所谓转基因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采用基因枪或根癌农杆菌质粒介导等方法进行遗传转化、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转入到受体中,从而获得具有高产、优质的玉米产品,玉米转基因[1]育种是这项技术应用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成果之一。然而,自转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建于1981年,隶属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是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的畜牧兽医科研与开发机构,主要从事畜禽疫病防治、畜禽营养与饲料、动物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在胚胎工程与克隆技术、禽用系列油乳剂灭活苗研究、畜禽系列配合饲料与添加剂研制、优质瘦肉型种猪育种、优质黄羽肉鸡繁育与饲养等方面成绩斐然,其中"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获农业部新兽药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