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撑竿跳高运动员基础阶段专项体操训练的目的 撑竿跳高是田径项目中唯一与体操难度相结合的项目,他在空中腾起高度和过杆技术是整个撑竿跳高动作中最优美,也是最吸引观众的技术部分。运动员从竿上悬垂、摆体、团身、拉引、推竿到过竿,完成这些一系列动作,要求撑竿跳高运动员具备有像体操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撑竿跳高是跳跃和体操高度结合的竞技项目,世界上很多优秀的撑竿跳高运动员都和体操有密切的关系。撑竿跳高运动员“撑体训练”是在撑竿跳高和体操这两个项目的结构特点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种边缘自由体操、边缘吊环、边缘单杠、边缘双杠的训练手段。由于所设计的“撑体训练”动作与撑竿跳高技术动作相适应,因此训练时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3.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各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而插竿起跳技术又是撑竿跳高各技术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说它是重点,主要是由于撑竿跳高技术具有连续的特性,这种连续的特性是指:助跑影响着插竿起跳,插竿起跳影响着摆动,而摆动又决定着团身后翻,后翻影响着拉引,拉引决定着过杆,而且,插竿起跳动作正是这整个技术环节中起承前启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动作,也是能量转换的转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唯一使用辅助器材表演技术技巧的竞技项目。从完成动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完整的撑竿跳高技术包括持竿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伸展、拉转推竿和过竿落地等技术环节。持竿助跑是撑竿跳高获得动量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由于撑竿跳高在助跑的最后部分要举竿插穴,而举竿动作又和起跳联系更为紧密,所以通常把插穴与起跳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撑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要通过合理的插穴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在田径界人们一直把撑竿跳高看作是田径运动诸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把它比喻为田径运动中的“杂技”项目。这种比喻并不为过,因为撑竿跳高不同于其它项目的显著特性就是,运动员手持撑竿,通过持竿助跑、插竿起跳、悬垂摆体、引体转体、过杆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使人体腾起并越过一定高度的横杆。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中,运动员和撑竿之间要有非常好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素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许多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新增添 了撑竿跳高项目。撑竿跳高是技术最复杂的一个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弹跳以及臂、腰、腹、背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以及勇敢顽强、机敏果断等意志品质。而目前普通学校的体育课中没有这一教学内容,加之动作难以掌握,场地器材等设施要求又高,不易普及。我在数年的训练中,针对此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学校场地、器材及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积累了点滴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观看挂图、录像 通过看撑竿跳高的挂图和教学录像,使运动员了解撑竿跳高是由持竿助跑、降竿、举竿、插穴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图片录像等先进的手段对世界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在撑竿跳高比赛中表现出的优势动作进行力学分析,对比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模式,找出不足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训练手段,试图使我国握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更快地向理想状态逼进。  相似文献   

8.
撑竿跳高是一项引人入胜的勇敢者的运动,当运动员借助撑竿通过助跑、起跳、腾空飞越高高的横杆,那娇健的身姿、优美的动作,协调而高超的技巧,无不给人以健与美的享受和惊与险的刺激。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公认为技术复杂的项目之一,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李世明 《中华武术》2004,(11):45-46
长期以来,撑竿跳高仅是男子的正式比赛项目,直到1995年国际田联才正式设立了女子撑竿跳高世界纪录,1997年巴黎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首次把女子撑竿跳高列为世界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开始重视女子撑竿跳高项目的发展,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世界纪录屡被刷新,成绩增长极其迅速,从我国运动员孙彩云创造的第1个被承认的世界纪录4.05米,到目前美国运动员德拉吉拉创造的世界纪录4.81米,增长幅度已这76厘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尽管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技术上与男子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女子撑竿跳高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要实现女子撑竿跳高成绩的飞跃,技术上的突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完整的撑竿跳高技术由持竿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伸展、拉转推竿和过杆落地等环节组成。我们结合多次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进行科技攻关服务所获得的资料,提出了影响撑竿跳高动作技术的关键问题,对女子撑竿跳高的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探索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突破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因此要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该项技术动作,其教法的研究和改革是极必要的。我在多年的田径教学和多轮次撑竿跳高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进行了教学改革。一、撑竿跳高教法的现状我查阅了有关撑竿跳高的著作共8本,其中有1957年的《田径运动讲义》;1961年、1978年、1983年三种版本的全国体育院、系统编教材《田径》;1979年的苏联撑竿跳高的训练体系;1986年的民主德国田径训练大纲;1985年的苏联田径教科书;1985  相似文献   

11.
撑竿跳高是运动员通过快速助跑和起跳,借助竿子支撑和弹力,以悬垂、摆体和举腿、引体等竿上动作使越过一定高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复杂的唯一使用器材表演技术技巧的竞技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提高撑竿跳高技术经常使用体操器械,或者是硬的结实的支柱,或者是一些器械(吊绳、吊环),这些器械会影响摆浪动作。我们发现,在这些器械上做各种技术动作是不符合撑竿跳高的生物力学特点的。采用拉力练习器,与撑竿跳高的运动学纤动力学结构是完全相符的。但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女子撑竿跳高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女子撑竿跳高一些较为普遍的技术动作来描述女子撑竿跳高的生物力学, 以便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此项运动的动作技术, 使教练员能更好地鉴别动作技术的错误, 然后快速作出适当的校正。  相似文献   

14.
形象地说,撑竿跳高可以看成两个项目:持竿助跑——这是田泾;利用竿子的弹性腾起过竿——这是体操。我们在本文中总结了顿聂茨撑竿跳高队多年积累的训练经验。该队有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谢尔盖·布勃卡。从这个队训练的课例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进行体操训练以及在体操训练中采用的一些成套动作范例。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体操训练包括以下几部分: 1.技巧练习、弹网练习; 2.器械练习; 3.发展力量的专项练习。在此我们将不强调体操动作的一般技术问题,这些已在教科书和专业参改书中做了  相似文献   

15.
撑竿跳高腾越高度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撑竿跳高技术要求每个动作环节,以及各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均应符合力学原理,这样才有利于能量的转换,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因此,每一个技术动作环节都很重要,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撑竿跳高的成绩,而从整体来看撑竿跳高的成绩又取决于握杆高度及腾越高度。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男子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90年代我国男子撑竿跳高成绩提高迅速,出现了一批优秀选手,1990年梁学仁在亚运会上创造了5.62米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但自90年代以来,我国选手竞无一人进入当年世界前10名行列,且运动成绩急转直下,回落到80年代初期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的落后是制约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最为复杂的竞技项目,这不仅因为其运动过程长、运动环节多、运动形式多变,而且因为运动员是借助一根弹性竿来完成各种高难动作。特别是采用尼  相似文献   

17.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最复杂的项目之一,是各体育院、系普修的主要介绍项目,是田径专修的必修项目。在撑竿跳高教学时怎样运用行之有效的教法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撑竿跳高技术,是每个田径教师和教练员所必须探讨的问题。目前,在撑竿跳高教学中还普遍沿用着50年代的教法,先从持竿助跑抓起,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悬垂技术进行研究,初步揭示目前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悬垂技术上的一些特征,做出客观、准确的技术诊断,使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更清楚悬垂技术动作节奏,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对撑竿跳高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幅度的技术改进,促进了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分析单个动作的改进情况,能进一步提出现阶段撑竿跳高的新技术。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采用了比较低的握竿点和在金属竿上跳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悬空后使竿变弯,从而使运动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但还未能充分发挥竿子的弹射性。起跳动  相似文献   

20.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撑竿跳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一个优秀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提高成绩的基础初学撑竿跳高,一般以基本技术的学习与训练为主,但在这一时期,身体素质的发展如何,直接影响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当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身体素质就显得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