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五部组成。他在本书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了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舞剧。"我"的家族里的先辈们,爷爷、奶奶、父亲、姑姑等,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生着让子孙后代相形见绌的传奇般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中国优秀古典小说代表之一,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本文浅要分析暴力场面的描写形成的原因,客观全面地看待《水浒传》中的暴力行为以及隐含在这个行为背后的精神力量和对这个时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予》中,频繁出现的暴力描写起到了如同镜子的作用。这些暴力描写反映了一些问题:美国黑人生活的残酷社会现实:美国黑人作家创作理念的转变;暴力解决黑人面临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意境、主题、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四个方面出发,追随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对于红高粱的世界里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探索的过程,概括出那里的人们在苦难面前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形态,感悟其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展示了红高粱的世界里生命力的蓬勃绽放状态,从而对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暴力是非裔美国作家埃里森小说的重要主题。埃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青年在白人主宰的社会中追寻身份认同但求而不得的历程,故事中多处出现了有关暴力的意象、场景和事件。根据约翰·加尔通的暴力理论,《看不见的人》涉及直接的身体暴力、种族界限引发的结构暴力和种族歧视导致的文化暴力。暴力作为不可调和冲突的恶果,成了无名黑人青年对抗种族歧视和寻求身份从边缘“看不见”到中心“被看见”的方式。埃里森对暴力的多维度描写展现了其反思暴力和呼唤团结的伦理诉求,有助于引导读者用同情和友爱去对待他者,正视暴力之下团结成为乌托邦的必然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体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暴力电影影响,暴力叙事成为美学风格和表现方式,暴力美成为审美客体。暴力美学的本质在于超越暴力的血腥与残酷及反人道的一面,反向追求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战记文学《平家物语》,力图探求暴力美学在作品中的深层内涵与美学效果,从新的角度解读古典文学作品,批评传统文本话语中常被忽视的暴力叙事。  相似文献   

8.
独特的童年经历、牙医经历和"文革"记忆,使余华内心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暴力情结。对于暴力的沉迷,使余华在告别先锋时代的暴力叙述后,又在长篇小说《兄弟》中,以超然物外的冷漠态度、冷静细腻的细节描写、多方位的叙述角度,开始了暴力言说,为读者呈上了一场暴力和杀戮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西方殖民者对南部非洲土著黑人的压迫。通过后殖民理论探讨莱辛的暴力观,说明黑人的反抗是殖民者压迫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暴力则是黑人反抗殖民者压迫的有力手段,表现了黑人的反抗意识和莱辛的暴力观。  相似文献   

10.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暴力主题的描写十分丰富,本文在梳理莫里森这一写作特色的文学渊源及其现实基础的前提下,着重阐述了《宠儿》和《秀拉》这两部小说中母弑子这一极端暴力行为及其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论《红高粱》的文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创作于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文化大碰撞时期,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精神实践的一部分,浸淫着厚重的文化蕴含。《红高粱》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具有主体体验的功能,乡土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另外,母题的传承与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对《红高粱》文化的阐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对莫言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2.
《百年孤独》是众所周知的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言的家族小说《红高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然而《红高粱》不是《百年孤独》的单纯翻版,渗透着许多中华民族独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暴力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一种暴力,不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同时也极大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与可持续发展。在对暴力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青少年暴力的表现、差异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社会生态学模式和我国当前的社会与青少年实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暴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黎族童话具有丰富的教育学意义。通过分析黎族童话的特征、内容等,挖掘黎族童话中蕴含的教育意义,结合黎族童话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有利条件,说明黎族童话进入中小学课堂、进入校本语文教材是完全必要和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暴力美学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追求,其目的是消解暴力。受中国传统文学中暴力表达及暴力与侠义共存的江湖文化的影响,当代武侠电影显示出鲜明的暴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暴力的神圣化、伦理化,暴力动作的舞蹈化,暴力的浪漫化,暴力的喜剧化。当今电影创作有渲染暴力的趋势,无论从道德意义还是从美学意义讲,这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被赋予一定权力来管理学生、维持课堂秩序和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如果教师滥用赋予自身的合法权力,就很容易导致暴力的产生。教学生活中的暴力建立在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它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它会压制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并泯灭学生的个体尊严。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消除教学生活中的暴力,就必须"多管齐下":既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权力欲望保持警惕和克制,也需要靠教师养成民主的素养,更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来约束教师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莫言有感于现代“不肖子孙”“种的退化” ,在《红高粱》中着意高扬祖辈们元气充沛的生命强力 ,作为建构民族品格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与之相应 ,《红高粱》在艺术上表现为感觉的狂欢 ;儿童视角的选择 ,叙述者“我”的设置 ,异彩纷呈的意象的展示 ,共同构成了《红高粱》卓异的艺术风味。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20.
暴力指行为人通过对被害人的人身、精神或财物实施损害(或己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要挟,使他人处于不能抗拒或反抗的境地,以达至自己犯罪目的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发生各式各样的暴力事件,引起学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文章拟从暴力事件发生的私人成长域、塑形环境域、终生融炼域、暴力行为存在域、暴力本体情感域等空间着手,分析暴力事件频发的多维度缘起,期望对挖掘当代社会现实状况中有价值的信息起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