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法制书中,“待实、待至”义为“等到(发现实情)以后”,“对众”义为“当众”,“上言”义为“奏”,“稽程”义为“延误程限”,“推迁”义为“死亡”,“论说”义为“争论”,“容奇”义为“收留”,“高下”义为“好歹”,“青好”义为“愿意”,“交”义为“总共”,“陪填”义为“堵塞”,“守当”义为“看守”,“影授”义为“靠山”,“得实”义为“真实”。  相似文献   

2.
下面12个汉字,据说已经谬误了几千年。其一,“出”字与“重”字的颠倒。“出”字系“两山”重叠,可谓“重”也;而“重”字为“千里”二字合成,真可谓出远门矣。其二,“射”字与“矮”字的颠倒。“射”字由“身”和“寸”组成,身高仅有一寸,自然“矮”也;“矮”字则由“矢”与“委”组成,“矢”者箭也,“委”者放弃也,将箭放出,才是“射”也。其三,“牛”字与“半”字的错位。“牛”字从形体上看只有半边一撇,本该读作“半”;而“半”字头生双角,活像一头牛,本应读作“牛”。其四,“凤”字与“鸭”字的错位。凤为鸟中之…  相似文献   

3.
“桃花原”与“桃花源” “桃花原”与“桃花源”,虽仅一字之差,意思却截然不同。“原”者,“原野”也,指“开满桃花的原野”;“源者”,“水源”也,指“绝境”位于“桃花林”水源之处。文中的“桃花林”与“桃花源’”有一个明显的分割处,便是有一个数十步长的,“初极狭,才通人”的山谷。简言之,“桃花林(原)”尚是“世间之物”,而“桃花源”才是“世外之境”。所以渔人发现“桃花林(原)”,并不等于发现“桃花源”。只有在原文第2没穿越山谷之后,才算真正发现了“世外桃源”。当然,因为“桃花林”临近“桃花源”,也属…  相似文献   

4.
我怎么哭了     
校园里总是“任逍遥”,希望自己是“真心英雄”,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是“步步高”,对着挂红灯的课本我们常高喊“给我感觉”。新年一过,只好去操场“快乐2000”,对着篮球、乒乓球想说“爱你一万年”,但学习压力大,所以只能叹一声“宝贝,对不起”。可是听见了操场上的喧闹声,恨自己“心太软”,抱起篮球,“没有我你怎么办”。考试后的几天,处处“伤心太平洋”,考好的都说“新年快乐”,但想起这“寂寞的冬”,“孤星泪”夺眶而出,有人高喊“回家真好”。回家像是从“天涯”归来,昏黄的灯像“烛光”,对电视可谓“相思成灾”,…  相似文献   

5.
一个“义”字道白了中华伦理文化之精粹。“义以为上”,“义无反顾”,“见义勇为”,“见利思义”,“仗义疏财”,“仗义执言”,“义簿云天”,“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义”成了高尚人格的代词。而“义”总是与“利”相关联,即所谓“义利之辨”,于是,对“义”的崇尚和坚守又总是体现为对“利”的克制,这就形成了“以义制利”或“利以义制”的价值模式,苟子曾将这一模式概括为“重义轻利”,遂成了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倾向。本人曾认为王船山的“义利观”并未超越“重义轻利”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有很多古汉语的虚词,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的“毕”是副词,有“全”的意思,与“原形毕露”的“毕”一样。“相如既归”(《廉颇商相如列传》)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既”都是“已经”。 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相当普遍,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保留在成语中,例如古文的“亡”有“灭亡”、“逃亡”、“死亡”和“丢失”等义,都分别保留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亡命之徒”、”家破人亡”和“亡羊补牢”等成语中。再如“负”,“负隅顽抗”、“忘恩负义”、“负荆请罪”、“身负重担”等成语,分别是“凭借”、‘’违背…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8.
1、“么(也写作“么”)姓,姓“腰”,不读“什么”的“么”;2、“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3、“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4、“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5、“黑”姓,读“贺”,不读“黑白”的“黑”;6、“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7、“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8、“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9、“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10、“折”姓,读“舌”,不读“折扣”的“折”;11、“单”姓,读“善”,不读“单…  相似文献   

9.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0.
“倍”与“备” “倍”与“备”常易用错。如把“备受青睐”写成“倍受青睐”,“备受欢迎’写成“倍受欢迎”,“关怀备至”写成“关怀倍至”。以“备”错写成“倍”的频率较高。 “倍”:跟原数相同的数,某数的几倍即几乘某数。“倍”还有“愈加”的意思。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处之“倍”,即为“愈加”的意思。 与“倍”构成的词有“倍加”、“倍增”等。如“雨后空气倍加清新”,“信心倍增”。 “备”,表示完全,至极,应有的都有了。 “备受”,即“极受”之意。“备至”极其周到的意思(一般指对人的关怀)。“求全责备”,责…  相似文献   

11.
“幸运之窗”,把爱献给“帝王”──因为没有“您”,就没有“我”亲爱的读者,过去年一年,在编辑寄语里,总是“我”说“您”听。现在,我们想让“您”说,“我”听。质量是“我”的灵魂,读者是我的“帝王”,“您”的参与是“我”成功的保证,所以请您赐教。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语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读”会“写”,二间“写”更为重要。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为读是“感知”,是“理解”,而写才是“提高”,才是“创造”。所以“读”的教学是基础,“写”的教学是“巩固”,是“深化”,它们在教学中是相辅而行的。在施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说“文明话”、“普通话”的意义,人皆知晓,于此不赘。而今要建议教师课堂多说“时髦话”,似为“超级震撼”,令人莫名,可能有“炒作”之嫌。说到“时髦”,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无须嗤之以鼻而拒之千里。我们得有鲁迅先生倡导的宽容的雅量,鉴别的眼光,“拿来”的勇气。从人之常情说,“随众”乃正常心态,亦是普遍现象。“随众”意即“跟潮”,“跟潮”及时谓之“时髦”。触摸到时代脉搏,便会融进“新潮”之列,变成“时髦”之人,这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倘若“那边”已“火爆”得“一塌糊涂”,这里还“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似文献   

16.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7.
快乐学历史,轻松促创新。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应该“活”起来,应该让学生变“静”为“动”,变“练”为“用”,变“学”为“玩”,让学生“悟”在其中,“获”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的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进门歌     
《新作文》2007,(6)
“口”字进“门”“问”你好,“一,,字进“门”把门“l’q”。,’l汉,字进“门”别心“闷”,“市”字进“门”不吵“闹”。“才”字进“门”“闭”上眼,“耳”字进“门”听新“闻”。“人”字进“门”星光“闪”,“日”字进“门”惜时“间”。“活”字进“门”真宽“阔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全称“博士研究生”。所谓“博”,就是“广取博纳,博采众长”;所谓“士”,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研”,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谓“究”,就是“正本清源,寻根问底”;所谓“生”,就是“创造创新、生机勃勃”;而所谓“博士研究生”,就是在学术方面博采众长、切磋琢磨,创造创新,在生活方面生机勃勃、生意盎然,在精神方面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  相似文献   

20.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二房一场”等,都是凭着使用“一下”“一场”这些次数补语,和“可以”“那么”“怪”等助动词、副词,而勉强使得名词用作动词的。其实,“母女一场”的“母女”与“白干”等其他词语不同,不属名词活用,而是关系名词,而关系名词有它不同于一般名词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