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许自从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还不曾以如此轻松或者轻薄的态度谈论过“跳楼”!然而,在人文精神成为世界共同价值标准的今天,“跳楼”已经被媒体习惯性地称为“秀”了。近年来,民工因为领不到工钱而跳楼,或以“威胁跳楼”讨工资的事件络绎不绝。除了在春节前民工们要急着回家时,有一次相对集中的:“跳”,平时,一个城市一个月之内不会没有一起这样的报道。以至于在媒体看来,这已经不是新闻,报也不是不报也不是。所以每次都弄得记者老大不高兴。这回倒好,有7人在18层楼上坐成  相似文献   

2.
2016年1月13日,37岁的四川籍民工李家富因讨要工钱而客死西安(2016年1月18日《华商报》A3版《农民工讨薪时追着包工头出工地 十多分钟后路边身亡》),为这个刚刚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抹悲凉. 反观近年媒体对农民工讨薪问题的报道,直接报道具体讨薪事件的新闻很少,而多以“死亡”、 “跳楼” (包括跳桥)、“堵路”、“拉条幅示威”等为主要新闻点出现,在这类报道中,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追问具体讨薪事件本身,更在于讨薪所造成的能刺激受众眼球的比较极端的表面后果.  相似文献   

3.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被成为“武汉最牛跳楼秀导演”的章和进自从2008年初以来,为讨薪无门的农民工策划过多起“集体跳楼”讨薪事件,每次都预先向多家媒体和有关部门报料,结果大多数策划都取得预期目的。章和进总结成功的经验,认为记者的报道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上峰 《传媒》2003,(4):13-13
时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已经成为某些地方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媒体也抓住这一热点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民工讨薪特别行动”。这些行动无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社会效果,譬如一些“老赖”企业因为怕曝光,就部分支付民工工资或口头承诺支付。然而,倘若每到岁末年关,媒体“讨工钱”总是新闻“亮点”,乃至成为“惯例”的话,我认为倒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民工成为都市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帮助农民工讨薪、为农民工解决住宿问题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方面的报道日渐增多。但是,这些报道是否完整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各地跳楼、跳桥事件。出人意料的是,人们发现,这些事件背后,竟然还有策划师。5月27日,武汉一工地5名工人为讨10万元工钱作出集体跳楼的样子。后来人们发现,这起事件是一名男子策划的。该男子自称,本人策划过的跳楼秀不下8次,并数次给媒体提供线索,媒体加以报道后,通常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两个典型案例:案例一: 据《新京报》2009年6月10日报道,被成为"武汉最牛跳楼秀导演"的章和进,自从2008年初以来,为讨薪无门的农民工策划过多起"集体跳楼"讨薪事件,每次都预先向多家媒体和有关部门报料,结果大多数策划都取得预期目的。章和进总结成功的经验,认为记者的报道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7,(2):6-10
岁末年终,又是农民工该拿钱回家的时候。类似农民工遭遇欠薪的报道,又出现于各类媒体。“辛苦一年,让农民工拿钱回家过个好年!”寒冬中,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愿望吸引着上至党和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目光。关注的目光,让许许多多的农民兄弟感到了浸入心田的温暖。然而,温暖并没能让所有的农民工把钱带回家。“欠薪”、“维权”等仍是这个冬日里颇有热度的关键词。据建设部门提供的消息,在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截至2006年10月,2003年年底前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为337亿元,目前已偿付了336.82亿元,农民工工资历史陈欠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至2006年底,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  相似文献   

9.
如今,做“秀”似乎比全民健身还普及,连讨要自己血汗钱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也做起“秀”来了。如网上报上电视上都说《广东农民工讨工钱频演跳楼“秀”》。不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回家之前却非从楼上跳下来,媒体说这也是“秀”。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11月28日到今年2月16日(即今年的除夕),《平顶山晚报》推出了一组“帮助农民工讨薪”的连续报道,这组报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走近农民工”系列和第二阶段的“讨薪进行时”系列。报道历时两个多月,共发稿30余篇。两个阶段的报道相互联系各有侧重,前者是后者的情感铺垫,后者是前者的目标指向,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可以说是一组较为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23日至5月30日,富士康深圳厂区发生员工跳楼事件13起。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媒体关注,媒体甚至被质疑是自杀事件的推手之一。关于富士康事件报道的研究多基于旧有的关注点。然而,这一连串自杀事件已经不仅是个体行为,更集中地反映出新生代民工的生存困境,暴露出社会体制的缺失,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来,武汉本地接连发生“跳楼”、“跳江,,等极端事件。作为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必须的,但是作为大众的舆论工具,如何着笔才能让报道不在读者中渲染负面和不良的情绪反应?作为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和谐媒体,除了要在和谐化的正面报道、良性报道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新闻内容艺术地、高明地“正”起来。  相似文献   

13.
连续两年跟踪报道涞水农民工郭增光讨薪事件,深度报道带着妹妹去上学的曲阳少女张宣、身患重病仍顽强同病魔抗争的女孩高茜茜,策划组织“爱心超市”,为山区贫困群众送去生活急需品……保定日报、晚报一直坚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困难群体,受到广大读者好评,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尤其是保定晚报策划组织的“爱心超市”,不仅在保定市引起热烈响应,还引起全国各大网站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则博士生用跳楼换取毕业证的新闻在网络上激起了不小的波浪,笔者搜索到一些新闻报道和评论,其标题如下:《博士生的“跳楼秀”再揭导师老板化内幕》、《“博士跳楼秀”能否换来学术的回归?》、《博士跳楼秀大学丢了魂》、《跳楼要的不是毕业证,是博导的良心!》、《“博士跳楼讨证书”暴露大学师德的沦丧》、《“跳楼讨证”是中国大学的悲哀》等等。  相似文献   

15.
韩燕 《当代传播》2006,(2):38-41
本文通过近年来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报道进行分析,观察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总体建构方式和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媒体由于定位和地域的差异而在“农民工议题”建构方式上有何异同,探讨媒体在农民工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报道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罗燕 《民生周刊》2020,(2):32-34
"治理欠薪的思路要从帮助讨薪转变为预防欠薪,而预防欠薪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依据法律支付工资。"春节将至,农民工讨薪又成社会热点,不过,今年更热的是国家治理农民工欠薪顽疾的力度。国务院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方面推出了大动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日前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都市媒体如何突破农民工报道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中国广播》2009,(9):30-32
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形成和正在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事实上农民工已经成为都市媒体受众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以往都市媒体对农民工报道存在的问题、当前都市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转变,提出今后都市媒体在农民工报道中的调整与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向冰洁 《新闻世界》2012,(8):272-273
“90后”、“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种标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是过于泛滥,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习惯性地贴标签,使其形象化、典型化甚至脸谱化,这极大地影响着受众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媒体不应过度标签化,在信息本身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媒体应转变报道思路,分析受众心理,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相似文献   

19.
朱颖 《新闻通讯》2013,(7):60-61
有困难,有不幸,找媒体,媒体出面,捐款踊跃,困难解决。越来越多的“落难者”将媒体当成了“万金油”,认为所有的“头疼脑热”都管用,而社会大众则开始对这些如出一辙的报道产生了“抗体”。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众,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无法承受的挫折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向媒体求助。给重症患者以救助,给贫困学生以资助,给农民工讨薪等,不可否认,救助类报道让不少深陷绝望的人重获新生,让不少人感动于我们的社会温暖如春。  相似文献   

20.
孙杉 《声屏世界》2006,(4):66-66
近年来,在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不经意影响下,“欲跳”的事情层出不穷。什么跳楼的、跳水塔的、跳立交桥的、跳高压线杆的,仅合肥一个城市,现在平均每月都有一二起,有时一个月甚至会发生数起。为什么“欲跳”的事件多了呢?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过去有很多种办法,然而为何现在却趋向于这种“跳”的方式呢?因为它有轰动效应。从一个侧面来讲,造成这种轰动效应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对“欲跳”过多过细地报道所造成的。媒体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通常它在对一起事件的报道中,贯穿其篇章里的不仅是过程的叙述,而且往往会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