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9期上刊登了樊敬亭、李玉清二人写的《这个语段有两个结论吗》的文章,阅后似有所“悟”,现写出来以共勉。 先谈句群与段落问题。句群又称语段,是语言的一级单位,段落是文章篇章结构的一级单位,二者分属不同范畴的概念。在具体文章中,句群与段落又交叉重合在语言这个载体上,从形式上看,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句群=段落;二是句群<段落,三是句群>段落。 再谈层次问题。句群可以划分层次,这是研究句与句之间各种关系的需要。句群的层次像划分多重复句那样,第一层可在前、可在中、可在后。如果是并列关系等复句扩展而成的句群,还可能出现几个第一层。划好层次,又需注上关系。段落也能划分层次,这是研究段落深  相似文献   

2.
本册八组教材,24篇课文,6个读写训练重点,其中“读”的三组训练为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②划分文章的段落;③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的三组训练为:①怎样选择材料;②详写和略写;③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读”是为“写”服务的,而“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是贯穿全册的综合性要求。“选材和详略安排都要紧扣中心”,是做到“中心明确、段落分明”的基础功训练。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我们常常从文出发,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自觉不自觉地用文艺评论的标准,从文章学、写作学的角度去剖析学生作文,其结果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空话连篇,内容“似曾相识”,缺少生气。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心智活动,应该回到教学原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生活出发,从写作的主体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分层递进”原则,既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又要发挥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考点指津1.文章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和脉络,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成分。文章的思路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2.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地位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承递”,思维纵向延展;第二种是“并列”,思维横向扩展;第三种是“总分”。文章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的段与段、句与句并不都处在同一层面上,往往呈现出“网络”状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5.
教育名言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德国作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持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近代大学者梁启超也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在当今中国教坛上,继承和发展叶圣陶这一光辉思想并成功地实践了的,当数魏书生。笔者发现,在魏书生那里,教师“不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1995年冬天,我们在盘锦实验中学考察、学习,一个星期,魏书生没讲过一节课,全部由学生自学。对此,他这样解释:“过去还讲点儿课,现在连讲也不…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我们常常从文出发,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自觉不自觉地用文艺评论的标准,从文章学、写作学的角度去剖析学生作文,其结果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空话连篇,内容“似曾相识”,缺少生气。作文是学生的一种心智活动,应该回到教学原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生活出发,从写作的主体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分层递进”原则,既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又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学生在同一年龄段,其智力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同时,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调控以及性格等方…  相似文献   

8.
修辞手法分消极的和积极的两大类。消极修辞一般是指用明确、通顺、精炼、缜密的词语或句子来解释和说明有关科学、法令、书信、报告等内容的方法。例1:“段落是讲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层次是讲文章叙述的先后次序。分清段落,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理出层次,能了解文章叙述的先后次序。”(小学语文第八册《段落和层次》)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怎样划分作品的段落?什么叫段落大意、小标题和提纲?(南充五龙乡民办小学任志华等) 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给所读的课文分段、编写段落大意和小标题。为什么需要分段呢?我们知道每篇文章都有其服从内容的结构,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引导儿童分段、编写段落大意的目的就在使儿童理解作品的结构,分辨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理解作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作品的基本思想。怎样来划分段落呢?可以按照事件及生的时间先后来分。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高小四册)这一课,可以这样分:1.李大钊同志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坚决不离开北京;2.李大钊  相似文献   

10.
所谓素质教育进课堂,其实就是说教育者在课堂上应按明确的目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天赋,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技能。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中,我逐步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处理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关系。教与学梁启超先生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语文教学很容  相似文献   

11.
段落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文章层次的基础。它是以一个或众多个句子构成的,各句之间呈现并列、承接、选择、转折、因果和总分等逻辑关系。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要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了“段式读写训练”的经验。现以总分式构段读写训陈为例,介绍如下。一、读写目标1.学习总分式构段,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确每句话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具体叙述。2.根据总分式构段规律划分层次,归纳段落的主要意思。3.运用总分式的构段方法写一片段。二、读段指导弟弟很爱学习…  相似文献   

12.
勤娘懒闺女     
《魏书生的“懒”》一文发表《山东教育》后 ,桓台县田庄二中分校师生 ,以“勤娘懒闺女”为教研课题 ,进行了大讨论、大争辩。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说“头脑不是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善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梁启超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 ,最要紧的是拿怎得着结果方法教人。”世界通才学者奥本海默说得好“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教会了学习方法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具备了自学能力 ,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离开学校以后 ,也能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 ,才能不断地…  相似文献   

13.
第三课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复习要求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懂得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能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特点,正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联系课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文章的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太阳》、《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14.
古人写文章,虽然形式上不断句,也不分段落,但只要是好文章,其字、句、段问的逻辑关系都是十分讲究的。我们今天给古文断句,也必须慎之又慎,来不得半点马虎。初中语文课本第6册所选的《出师表》在断句和分段上,有两处值得商榷。一、第一部分是分析当时形势,提出三项建议。其内部层次似应作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15.
段落是文章的高层结构成分,又是由句子组织起来的。只有句子有序,句与句之间有内在联系,文章才能有条不紊。反之,段落层次不清,意思上互相拉扯纠缠,人们读了就不知所云。九年义务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因此,三年级必须重视“段”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按照“写了什么内容 ,是怎样写的”的顺序去概括文章 ,划分段落、归纳主题、分析艺术手法 ,也就是侧重对材料和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侧重对关键句子、重点词语的品味 ,只重阅读“吸收” ,不重阅读“表达” ,只管阅读“认识” ,不管阅读“应用” ,破坏了文章读写的循环系统。有的甚至把课文当成圣经 ,违背了“课文是例子”的教学原则 ,特别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我提出了“以写促读 ,读写互动 ,发展思维”的课题 (原题为“线式作文教学法” ,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0 0年第 7期 ) ,其主要步…  相似文献   

17.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教学的真谛。但我们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堂上失去着应有的真诚。可以说,教学的伪善化已经成为一个急需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实现这一跨越却是何其艰难。  相似文献   

18.
《鲸》是一篇阅读课文,着重介绍鲸的特点、种类及生活习性,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着重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结构的逻辑关系.特别要在鲸的“大”这方面做文章.鲸的“大”,是世界上任何动物都不可比的,它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导力.所以教学中抓住鲸的“大”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能通过抓住鲸“大”这个特点,明了课文段落之间的联系,领悟写动物的规律,学习到多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一、抓特点:教学时首先要抓住鲸“大”的特点,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提领全文,使学生对文章的联系一目了然,学习有兴趣.在学生对课文感知的基础上.出示思考题:①鲸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9.
《壁虎》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习作例文,在分析这课的段落层次时,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一课的写法与哪一课相似?” 大家纷纷举手,并异口同声地说:“跟《爬山虎的脚》一样。”我点了点头,同学们很快就划分了文章的段落,有的还写出了段意。但是,我接着来了一个否定,说:“不一定!”顿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个个面面相觑。 有个大胆的憋不住了:“老师,您不是说过,凡是写样子(外形)的为静态,写行为、去向、活动的为动态吗?我看《爬山虎的脚》和《壁虎》就是这样,先写样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侧重讲解段落结构,层次划分,要求学生背诵段落大意,将语文课上成了文章学课;有的教师侧重讲解写作技巧、艺术特点,要求学生死记写作方法,把语文课上成了写作学课;有的教师侧重介绍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硬背有关人物形象的“结论”,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欣赏课……总之,“语文不姓语”的倾向在部分学校相当严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小学语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