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采用有反向引导动作和无反向引导动作伸展跳跃的练习以及新式跳深练习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员弹跳能力都提高了20%~30%。相反采用传统训练方法的对照组成员的弹跳力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认为新式跳深练习能使弹跳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排球专项弹跳力素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跳力是爆发力的一种 ,是指运动员的跳跃能力 ,是运动员速度、力量、协调性的综合体现。在排球运动发展过程中 ,排球运动员出色的弹跳在比赛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巴女排独霸排坛 ,就是借助其出色的弹跳。日本排球专家研究得出弹跳力指数与扣球、拦网技术运用次数 ,成功率成正相关。尤其是现代排球的发展 ,世界排球运动呈现空中争夺的格局 ,空中制高点决定进攻的成功率。而空中优势除了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外 ,出色的弹跳是夺取空中优势的关键。因而弹跳力水平的高低成为评价一个队和一个队员水平高低的重要素质。佘敏克在排球运动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跳深——提高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尽快提高弹跳力,是篮球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大课题,我仅就“跳深”这一发展弹跳力的方法谈谈自己实践中的粗浅体会,与同志们共同商榷。弹跳,是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之一。它不仅取决于绝对力量、肌肉的反应速度、爆发力和动作协调性,还取决于跳跃技巧。因此,发展弹跳素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运动员弹跳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的练习形式是运动员在一定高度的练习台上从跑动中或从安静状态跳下,然后下肢迅速蹬伸完成踏跳动作使人体腾于空中。当这种练习的结构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相一致时,即跳深时下肢承受的负荷形式与专项踏跳时的负荷形式相一致,所发展的是专项弹跳力;如不考虑与专项踏跳技术结构是否相一致时,则发展的是一般弹跳力。  相似文献   

5.
<正> 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弹跳力、起跳速度、助跑速度和协调性四个方面。良好的弹跳能力及高速助跑快速起跳,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特点反复探索、实践,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以下练习,实践证明它们对增长运动员弹跳力、提高运动成绩效果显著。一、重复练习示例 1.上下小凳,两足交替蹬起(如图1)。每次10-15次,重复2-5次。 2.单腿左右交叉跳前进(如图2)。每次前进30-40米,重复2-5次。 3.三级跳或多级跳。 4.助跑3-5步做起跳。  相似文献   

6.
弹跳力是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对提高运动成绩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多年的训练实践证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不能够每次课都做弹跳练习,然而要提高弹跳力。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各种跳跃练习。  相似文献   

7.
弹跳力是运动员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它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高低,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有关少年儿童生理的书籍和资料上,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提醒我们少年儿童时期的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不适合做大量的弹跳训练。然而要提高弹跳力,不进行各种各样的弹跳练习,是不行的,而且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跳跃训练。既要进行大量的跳跃训练,又要不违  相似文献   

8.
<正>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助跑速度、力量、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才能提高各项跳跃运动的成绩。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弹跳教学与训练经验,抛砖引玉,向同行介绍弹跳力练习10法。  相似文献   

9.
弹跳力是指通过下肢蹬地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弹起腾空的能力。它是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一个人弹跳素质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下肢和腰腹的肌肉力量,速度、灵敏和协调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更主要的是练习方法。发展弹跳力的关键是在肌肉用力时做到爆发用力,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充分用力蹬地伸展后,又能做瞬间的充分放松、跳跃是由伸膝、髋、身干肌群和屈足肌群爆发性收缩完成的,它的用力性质属于速度力量,也称爆发力。在发展下肢力量时应以伸膝肌、伸踝肌(踝屈肌)为主,注意提高腿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  相似文献   

10.
弹跳力在许多运动项目中是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因此在运动训练时针对运动员的特点,针对本专项的特点,合理地、适当地选择跳跃练习的内容和妥善地安排弹跳力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和安排提高跳跃能力的练习时,应以下述各点为原则。一、个人特点:这包括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训练经历,运动员的类型——速度型、力量型或其它型。年龄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因为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发展跳跃能力的最佳手段区别很大。10—13岁是提高弹跳力的重要阶段,起跳速度此时培养效果最为显著,这个年龄的少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兰球联赛中,抢兰板球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必需加强弹跳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利用弹跳练习的设备是很有效的。也有的教练由于时间和经费不足,必须另求解决的方法。 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弹跳训练方法,能使运动员在人群之中比对方跳得高而且快。 其次是要练耐力,要让运动员能够连跳两次、三次、四次抢兰板球。通过弹跳的耐力训练也就有  相似文献   

12.
我们欣赏奥尼尔的身材,但我们更想成为艾弗森和内特·罗宾逊。土豆韦伯和内特·罗宾逊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弹跳完全可以弥补身高上的不足,1.75米的身高不也一样盖掉了姚明的投篮吗?篮球比赛中的弹跳力并不只是单一的用力向上跳,比赛中的各种跳跃动作各具差别,而且弹跳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在做弹跳练习前必须充分考虑你自身的弹跳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向“立体化”方向发展,网上争夺日趋激烈,如在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平均跳跃达200多次。它不仅要求运动员跳得高,滞空时间长,还要求跳得快,有弹跳耐力。因此,采用何种训练手段迅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弹跳素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了把教练员们多年在弹跳训练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经验和现代科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弹跳训练的  相似文献   

14.
弹跳力是篮球运动员中最主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每个教练在发展运动员的弹跳素质方面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曾邀请了一些学校教练来研究凡立·路德(Valley Lutheran)学校的弹跳训练计划,目的是使运功员在比赛中比对手跳得更高,起跳更快,脚步灵活性更好,同时发展运动员的耐久力,使他们有能力争夺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次篮板球,并自始至终保持这种争夺能力。执行这份训练计划,我们认为在赛季应当每天练习弹跳力,隔天进  相似文献   

15.
扬帆 《体育博览》2011,(7X):168-168
<正>1弹跳力的概念弹跳力是指通过下肢以及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弹起腾空的能力。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是指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各种跳跃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2弹跳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是最基本的技术。而在当今篮球的不断发展下,几乎所有的中远距离投篮都是跳投的形式,而近距离的投篮方式——上篮,也受着弹跳的影响,因此,投篮是弹跳在篮球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篮板球的争夺中,除了先天的身高因素外,弹跳力的好坏影响着高空篮板球的争夺,抢篮板球也是弹跳在篮球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封盖是防守的一种主要手段,封盖是否成功,是否能够对对方的投篮或传球造成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跳力,弹跳力  相似文献   

16.
李昂 《体育风尚》2020,(1):42-42
对于体育运动员而言,弹跳力是其运动能力的一种基础表现,能够体现出运动员的灵敏度、反应速度、力量、协调性等情况。由于排球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弹跳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在高校对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要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弹跳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出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高校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析,以此为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弹跳力是排球运动的重要素质之一。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对提高排球运动的技术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有关弹跳力练习的传统手段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戴姆帕教授为代表的中小负荷的快速练习;一类是大负荷的慢速练习。  相似文献   

18.
田径运动员的弹跳力是田径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它是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田径运动的竞赛越发激烈、精彩,对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训练的经验,本文论述了弹跳力素质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地提高弹跳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及其负荷控制,旨在为提高弹跳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帮助。弹跳力是指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它是运动员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9.
超等长训练法是苏联人在20多年前发明的,这一训练方法已成为他们成功地训练田径运动员的重要手段.苏联不象美国那样有着田径运动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但他们靠使用这种方法使他们的运动员在跑、跳等方面已赶上了世界优秀运动员.超等长训练是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超等长练习方法主耍有三种形式:一、各种快速跳跃练习.这些跳跃练习主要由最大速度原地连续跳、双或单腿连续跳不同高度的栏架、带助跑或不助跑的跨步跳或单级跳、负小重量的多级跳、各种条件下的多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技术训练 (一)徒手垂直方向跳跃练习 直腿跳;半蹲跳;深蹲跳;收腹跳;分腿跳;单脚向上跳;跳上高台;纵跳摸高;连续跳越栏架、横杆和橡皮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