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2.
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昭示:人类社会系统的前进总是以人类自身的某种失去为代价。这种代价有时候甚至会是影响生命本质的灾难,而每次灾难的洗礼都会使人们在认识到生命可贵,生活美好,生存不易的道路上更近一步。  相似文献   

3.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命个体、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维度解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安全特性。安全首先表现为以人的自然生存为前提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生命个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安全体现了安全的自然属性;安全表现为以人的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人类自然生存的社会延续,其体现了安全的社会属性;安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这些安全思想实际上为当代人类化解生态危机与生存发展困境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生存是人类生命存在、社会文明和发展的首先条件。现代性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问题。现代化要先化人而后化物。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人的生存教育必然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教育。通过教育,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规避生存风险,把握生存规律,吸收现代性的积极成果,减少或避免其消极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存价值。生存教育既是新时代的价值诉求,也是教育之责任。  相似文献   

6.
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课程是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 ,其特质是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人类发展史和个体发展史孕育了课程的学习化特质 ,当代社会的转型展现出课程的学习生命关联的内涵 ,而教育改革创新则赋予了课程以许多学习“活动”样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多流于功利主义,不断培养出这样那样的"人才",相对忽视了培养"人"本身。这种教育过分注重让人去符合各种行业标准,却失落了对生命本质及其意义的探寻。一方面,社会固然创造出巨额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许多青少年出现厌世情绪,自杀率居高不下。从哲学高度引导青少年反思生存和死亡,体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已成为我国大中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生存哲学和类哲学研究都提出了人具有精神生命的问题,但对于人为何具有精神生命却没有从逻辑上给予说明。本文通过对实践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对精神辩证本性的解读,探索了人为何具有精神生命的学理问题,指出人除了具有肉体生命还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精神生命,即人的生命是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张晓燕  张杨 《考试周刊》2009,(41):51-52
生命哲学强调人的生命以及与之不可分割的人的生活、心理状态和历史文化等。在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亦将"生命"引入自身范畴,进而推动了生命关怀下教育实效性研究。文章从生命哲学对教育本质取向的影响出发,探究生命哲学视野下特殊教育的发展,从而诠释特殊教育与生命的本源性关联。  相似文献   

10.
生态哲学是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情况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生态哲学生命观讲求生命融合性与生命对等性,超越了主客二分与“人类中心主义”,显示出生态美学的时代蕴涵。生态审美观注重生命关联与生命共感,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和谐之美,从而引导人类不断走向人与天地万物和谐与共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从理念到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它既体现了教育哲学由传统的知识论、认识论转向存在论、生活论,也体现了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其的理论支持。生命教育实施可以从生与死、身与心、生存与发展的维度来建构。  相似文献   

12.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彰显。一是揭示日常生活结构性变迁的内在必然,为日常生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提供精神支撑和理性导向:二是揭开哲学与生活的原初性关联.为研究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价值立场、终极关怀与现实精神开出新的视角;三是为哲学走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新的视角和现实途径:四是为反思、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与出路提供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人是经由生活实现成长的。作为生活着的儿童,其生活的异化,即意味着儿童远离了符合自己缪斯天性需要的生活,丧失了滋养自身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系统探究阻碍儿童健康发展的异化生活的实质、表现及其成因,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儿童生活现状的反思和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一种独特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需要教育。教育归根结底就是生命教育。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就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起于身体,以身为本演绎人生是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其中共包括物、身、心三本体,我、你、他三主体和松、动、静三本能九条人生公理。生命教育遵循自然主义的身体哲学将会变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即:物身心共建生命,松动静展开生存,我你他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5.
廖伏树的散文集《阅读人生》,以开阔的知识视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进而关注人的命运,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展现人的生命的丰富性、神秘性和复杂性,从而使自己的创作具有一种穿透性和超越性,这就是散文的精神诗性。而为文者要获取的生活哲理,关键在于他能否沉入生活的底层,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并接受生活的磨难和冼礼。同时,他本质是一位诗人,不仅表现为一种散文的诗美品质,还体现在对诗性艺术形式的探求上,这包括诗性叙述、诗性意象、诗性意境和诗性语言等层面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人本原理出发,可推出其在应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在于对人生的关怀,即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生命、生存、生活”是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三生教育”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创新,把它建立在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基础上是至关重要的。人本理性哲学与“三生教育”是深度相关的,是“体”与“用”、根与叶的内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生与死可以说是每个人所必然面对的事情,那么,以逍遥自在著称的庄子是怎么看待生死的呢?文章从对庄子"道"的理解出发,阐述了人应当安时顺命。然后通过对庄子所表达的生死复通为一的说明,指出庄子已经超越了所谓的生死。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就如文章开始处"鼓盆而歌"的缘起一样,在安命与"道"之中,追寻永恒的快乐和自由。  相似文献   

18.
晏殊词生命美学的精神向度,大多表现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沉重叹息;对人生孤独与尘世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更表现为享受当下富贵娴雅生活情趣的价值追求和对人类生命无往不复的圆融观照。这美学四维,体现了晏殊对生命现象由感性体验到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不断体悟和升华的智慧精神。与同代词人张先、柳永相比,晏殊词更善于从主体生命精神的纵深之处掘进,在生命的感性欲望中积淀着更多的理性操持和诗性智慧,对生命本质的体察把握更为深刻,这就是晏殊词生命美学精神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