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蕾  周钰婕 《海外英语》2016,(4):158-159
《简·爱》是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英国小说,其塑造了一位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尊严与荣誉的女性形象——简·爱。她的爱情观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英国国民,并且对于当今的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通过分析简爱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以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交往过程来分析简·爱的爱情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2012,(Z3):120-121
《简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名著,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小说通过叙述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女性生活,对十九世纪英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构成了强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英语沙龙》2010,(6):46-49
在这部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小说中,孤单的人在彼此的陪伴中治愈孤独。简是个受过虐待的孤儿,被粗鲁但非常富有的爱德华·罗切斯特聘为家庭老师。当罗切斯特表现出他粗暴外表下的温柔内心时,这对看似不可能走到一起的男女日久生情。然而,罗切斯特并未暴露他对一夫多妻的爱好。在他们的婚礼当天,简惊恐地发现罗切斯特原来是有妇之夫。心碎的她离开了罗切斯特。后来,一场可怕的大火烧毁了罗切斯特的宅邸,夺走了他妻子的性命,他的双眼也在大火中失明。简因此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这是爱情的胜利,他们重归于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简爱》的情节看上去属于常见的"灰姑娘"模式,受哥特式小说的影响,具有神秘的气氛。主人公简爱她至小由于父母双亡,简爱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这,这是一个充满了暴力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使简爱非常渴望平等的生活和平等的爱情。因此,简爱的爱情观主要概括为尊严、平等、自由、真爱。同时,这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意义相比将正常与疯狂、男权与女性、幻影和真人产生了颠覆。  相似文献   

5.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简爱超前的女性意识挑战了男性的权威,在简爱这本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简爱自尊、倔强的性格和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安娜则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新女性.本文通过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分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来很多学者评论家都认为《简.爱》是"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我们从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权主义和平等主义主张认识到简爱的反抗、热情、独立和追求性别平等。然而甚少有人鉴于勃朗特的基本主张——人性来分析叛乱的简和拜伦式的罗切斯特,论文则主要剖析简和罗切斯特的心理成长,同时阐明勃朗特的女权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简爱》和中国的《雷雨》都塑造了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两部作品中花大量笔墨对女性人物进行了细腻刻画,不同国度的简爱和蘩漪都是敢于反抗命运的女性代表,但结局却大不相同。本文就简爱和蘩漪的形象进行对比,并揭示造成其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寻求安慰和解脱的主要途径是借助富于宗教意味的想象,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历经了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与圣经的原型意象遥相呼应。小说《简爱》既有鲜明的基督教意味,又有深厚的反基督教色形,蕴含着十分浓郁的圣经情结。同时《简爱》又体现出自觉的女性意识,印证了“女性和神和耶稣基督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弱者处境使她们渴望将自己的有限生命与一种超自然神力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女性自身的自爱自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物性格对比的角度,去探讨《简爱》中两个关键人物——罗切斯特和圣约翰的人物形象塑造.在笔者眼里,一个热情若火,一个冷若冰霜.正是他们截然相反的性格,两人的爱情结果也完全不同:一个守得云开见月明,与自己的爱人相依相守,幸福一生;一个孤独一人踏上传教之路,最终客死异乡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这两部世界名著都反映了英国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女性的命运,表现了其抗争意识。文章着重论述了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差别:在两性关系上伊丽莎白主要表现为要求得到男性的尊重,而简爱则追求男女完全的平等,女性独立;在爱情方面伊丽莎白选择被动等待,而简爱则勇于大胆追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作家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作家主体个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简·爱》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女主人公简爱追求超脱物质、自由平等、纯洁健康的爱情婚姻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启迪现代女性应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要维护女性的尊严和人格独立,并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相似文献   

12.
《简·爱》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女主人公简爱追求超脱物质、自由平等、纯洁健康的爱情婚姻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启迪现代女性应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要维护女性的尊严和人格独立,并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相似文献   

13.
简爱和凯瑟琳之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简爱》和《呼啸山庄》中两位女主人公简爱和凯瑟琳不同的爱情结局 ,剖析导致不同结局的原因 ,比较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二姐妹对人生、婚姻和爱情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4.
石守梅  杨晓强 《海外英语》2014,(20):159-161
该文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出发,探究小说中两个女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命运的抗争,从而论述在19世纪中叶时代背景下女性权利的崛起。《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张婷 《海外英语》2014,(12):196-197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的戚戚美美、哀哀怨怨,有的惊天动、旷世骇俗,有的缠绵悱恻、刻骨铭心。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与爱丽丝·门罗的新作《亲爱的生活》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阿曼德森》讲的都是关于两位背井离乡的女教师简爱和薇薇安的爱情故事:前者在不幸的遭遇和不公的社会环境面前,表现的不卑不亢,独立、自信,一直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最后收获了自己甜美的爱情,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后者在面对命运时,选择妥协和忍让,最后怀着丝丝的遗憾和惆怅离开了原本打算和自己结婚的医生埃利斯特。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不能发现,她们的结局如此不同,原因是很明显的:一个是难以改变的客观社会因素,还有一个就是主人公们自身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简爱和林黛玉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她们都能大胆追求真正的爱情、婚姻生活,去追求真正的人生.本文重点比较了二人的遭遇、性格、追求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它成为了西方文学作品的创作源泉。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小说中对联圣经》话语、典故及多种比喻象征意象的引用,失乐园和复乐园原型意象的体现,以及女主人公简爱对于平等的不懈和宽容的性格符合((圣经》所崇尚的教义,也无不体现了夏洛蒂·勃朗特“圣经式”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简.爱在对待罗切斯特的爱情上表现出了作为生命个体的女性所应有的抗争意识,支撑这股抗争意识的动因与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所呼求的平等、独立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试图从该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女性个体意识觉醒两方面探究简.爱的抗争意识与特定时代风貌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一书,呈现出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具有觉醒意识的知识女性在挑战传统规范,追求平等和自由爱情的执着及理想无法实现的速茫。在否定不公平现实的情况下,一方面,夏绿蒂宣传妇女不应局限于家庭琐事中,应走向社会,追求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宣传打破门第悬殊,克服经济障碍,建立平等基础上的自由恋爱;另一方面,夏绿蒂笔下的理想女性简在社会中经历了艰辛后又回到家庭小圈子;而作为叛逆女性的简又终未能完全撇弃习俗的枷锁。简的这种形象透露出作家在对妇女出路摸索时的困惑,彷徨及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20.
谈及《简·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刻骨铭心的曲折爱情,以及简·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男女平等权利的精神特质,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则明显忽略、漠视甚至误解。文章拟从疯癫而又清醒、角色定位与人物原型、人物塑造的特定意蕴等方面入手,尝试解读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