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战以后,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教育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在经济比较困难落后的情况下,日本确立了一条以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道路,突出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并针对经济状况适时进行教育的改革与调整。纵观日本几十年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呈现出鲜明特点,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朝鲜半岛上分裂为两个国家,即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两国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以及战后初期人口素质基本相同;两国都是在长期受到日本殖民统治之后,又受到战争摧残;两国都非常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也都很重视。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之后,两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来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日本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其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比较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通过学习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经验,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中国教育行政监察考察团”对韩国、日本两国的教育行政监察工作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访问,与两国相互交流了教育监察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发展速度快是日本幼儿教育的突出特点。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受过幼儿教育的比率由1948年的7.3%到1996年上升为62.8%。日本幼儿教育比英、美等国起步晚,但二战后发展速度却超过它们。日本幼儿教育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日本为发展和振兴幼儿教育的采取了若干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日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中日经济发展的起点相差不多,但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后,日本却成了世界经济强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本文通过对二战后中日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分析,提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本政府能够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主动地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和文化意识不同,表现在广告领域的状况也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广告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已步入世界广告先进国家的行列。日本是世界广告大国.广告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探讨和研究中日两国广告发展的状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必将会使中日两国的广告事业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负责组团的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4年11月1日至13日对日本、韩国进行了考察。在日本期间,访问了日本国部科学省、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大阪府吹田市教育委员会,参观了一些中小学和成人教育机构。在韩国期间,访问了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釜山市教育厅,与主管基础教育、教育督导工作的官员进行了交流,还考察了韩国教育开发院和汉城市、釜山市的初中、  相似文献   

9.
应韩国釜山广域市教育厅和日中青少年旅行财团的邀请,以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平同志为团长的上海市教育考察团一行,前不久赴韩国、日本进行了考察访问。此次访问旨在考察了解韩、日两国政府重视教育改革发展,以及重视青少年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行为养成的工作情况。特别是通过与韩、日教育界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对共同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达成共识和理解,从而促进与推动上海与韩、日友好城市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光辉 《湖南教育》2006,(11):35-35
我有幸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访日代表团,赴日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友好访问。所到之处,都深切感受到日本文化与教育的特点。通过参观、考察、访问也充分了解了日本的教育制度及现状,学到了许多教育经验,真可谓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1.
郑州地区为东周郑、韩两国统治的核心地区,特别是新郑郑韩故城被郑、韩两国相继定为国都达550年之久。因此,郑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郑、韩文化。长久以来,学者都把郑、韩两国的文化面貌当做一体归入中原文化范畴,但两者仍然有诸多差别。本文以历年来郑州地区特别是郑韩故城墓葬发掘资料为基础上对郑、韩文化进行一番比较,以区分郑、韩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李宛蔚 《文教资料》2008,(4):143-144
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二战以后,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新的背景下,两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相互借鉴,吸收对方有益之处,本文就二战后中日两国的高等教育立法上如立法概况、立法体制、特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期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郑州地区为东周郑、韩两国统治的核心地区,特别是新郑郑韩故城被郑、韩两国相继定为国都达550年之久.因此,郑州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郑、韩文化.长久以来,学者都把郑、韩两国的文化面貌当做一体归入中原文化范畴,但两者仍然有诸多差别.本文以历年来郑州地区特别是郑韩故城墓葬发掘资料为基础上对郑、韩文化进行一番比较,以区分郑、韩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韩国的基础教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初冬时节,我随中国湖北省政府教育考察团访问了日本、韩国。通过短暂的考察,我对日本、韩国的基础教育有了亲身的感受和直接的了解。 一、日、韩两国教育的基本概况 1.教育体制。 (1)学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学制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另有二年制的专科教育。各类学校基本上都是每学年三个学期,每年4月份入学,3月份毕业。日本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制度。韩国的学制基本同日本一样,没有大的差别。也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教育管理体制。日本的教育实行分级办学、  相似文献   

15.
中日高等职业教育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着重介绍了中日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就两国高职教育的管理体系、办学形式、师资、课程设置、学生、考核方式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二战后,日本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形成了日本社区教育十分重视立法化、教育设施完善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特点。日本社区教育正在为日本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形态和普及教育:中国日本比较研究蔡宝来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前七十年的时间,日本不仅在教育上取得了连欧美国家都为之咋舌的成绩,而且在经济上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政府几十年始终如一地坚持推行以普及义务教育为目的教育战略,使整个国...  相似文献   

1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教育,尤其是日本教育研究颇丰。教育科学规划的“六·五”、“七·五”、“八·五”项目中,日本教育研究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国内研究日本教育的人数也最为壮观。之所以选择日本教育作为我国比较教育界研究的重点,乃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人口众多、资源贫乏是两国的共同特征。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日本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不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再发展教育,而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以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日本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月,我随鄂尔多斯市教育考察团一行20人对德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期间访问了德国联邦教育委员会和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参观考察了波恩、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工作,感受很深,收获颇多。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两国之问在教育管理理念上呈现着不同的特点,并由此带来两国在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高。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业发展后对其上游各产业的拉动能力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且中国教育业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中间需求率略高于日本,两国的教育业都是以提供生活性教育服务为主的产业。中国教育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远高于日本,因此中国将教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是合理的。中日两国教育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业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