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课堂简录 第一学期末市一模试卷第18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本节课从这道考题出发,对这类直线问题在椭圆、圆、双曲线中的变化规律展开探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复习和梳理“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知识点和基本解题技巧,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在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软件向学生演示方程中参数的变化对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本节课中师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层层深入探究直线与圆不同的位置关系,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图形特点,理清方程中的参数与图形变化间的联系,学生的直观想象、代数运算以及数学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热点分析求曲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或首要问题 .通过求曲线方程可以考查曲线与方程、直线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等基本知识 ;考查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方程的解析几何思想 ,以及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求曲线方程仍然成为经久不衰的高考热点 .解决这一热点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求曲线方程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 :一是求曲线方程 .已知曲线的形状与位置 (或根据动点运动的几何规律可以分析出曲线的形状与位置 )求曲线方程 ,即通常所说的“求曲线方程”问题 .对…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要点和学习要求 1.掌握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定义,它们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理解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能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圆锥曲线作为数学高考的重要考点,是考查同学们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及运算能力的绝佳载体.新课标对双曲线部分的要求为"了解其定义、图形及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故本部分的复习应以基础题、常规题为主,不宜过度拔高.ZHONGDIAN NANDIAN重点难点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如:离心率、渐近线等).%难点: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双曲线图形的关系,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的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真题再现(2011年安徽省高中数学预赛第12题)已知三点A(-1,0,),B(1,0),C(2,0),D是双曲线x2-y2=1左支上异于A的点,直线CD交双曲线右支于点E.求证:直线AD与BE的交点在直线x=1/2上.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定点、定直线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转化、化归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试题解法多样,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是一道具有研究性学习价值的好题.  相似文献   

7.
1考查要求 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及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本内容,对椭圆图形、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运用解析法研究具有某一特征的曲线方程。为以后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提供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初步掌握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能力目标:强化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观察、类比、探索、归纳及分析的能力,加深对数形结  相似文献   

9.
(本讲适合高中 )圆锥曲线中求参数范围问题 ,是解析几何与函数、不等式、方程、三角等知识交叉、渗透的综合性问题 ,具有考查综合能力的功能 ,因而成为竞赛命题的热点 .1 基础知识探求圆锥曲线中的参数范围有以下常用方法 :( 1 )数形结合法根据含参数方程表示曲线的几何特征 ,数形结合确定参数范围 .( 2 )方程法根据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构造含参数的方程 ,转化为根的分布问题求解 .( 3 )不等式法根据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构造含参数的不等式 (如定比分点性质 ,圆、椭圆、双曲线的范围 ,判别式 ,已知参数的…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方法;3.了解借助信息技术探究动点轨迹的几何画板的制作或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理解双曲线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期数7月号8月号9月号10月号11月号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举例、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不等式)小结与复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简单的线性规划曲线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方程)小结与复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小结复习栏目12月号期末复习专号包括:考点导航(分为1.考点知识归纳,2.考点题型精析);备考复习(有关这学期的综…  相似文献   

12.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简称《考纲》)中对于圆与方程要求是: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毛金海  郑新春 《考试》2003,(12):14-15
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类求以某点中点的的弦(称中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的问题,这类问题对培养学生解决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题目的能力,培养解题的规范性、思维的严密性和思维的深刻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课例是笔者参加昆明三中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教学比赛的一堂公开课。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关系又比较复杂,如何才能让学生比较轻松掌握它?高二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对直线与圆、椭圆的位置关系比较清楚,也初步掌握了双曲线定义、方程  相似文献   

16.
正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包括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对于圆锥曲线的方程,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性质和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圆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与其他相关知识的交汇等内容。下面结合2013年高考中相关考题加以例析。1.圆锥曲线的定义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揭示了各自存在的条件、性质及几何特征。一些问题利用定义法来加以求解,可避免繁琐的推理与运算。正确理解和掌握圆锥曲线方程的定义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  相似文献   

17.
直线与双曲线的公共点问题是直线与圆锥曲线公共点问题中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设置非常灵活,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本文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分析,归纳出过定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公共点问题的本质,整理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代数方法,通过联立直线和双曲线方程,消元后,研究判别式的符号来研究公共点个数,该方法运算量大,学生不易掌握;另一种方法是几何法,通过数形结合,利用直线与双曲线相切和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为临界,通过旋转直线可得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双曲线的渐近线有两个特殊性质,它使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定和直线与其它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一般判定有所不同.现将这两个特殊性质及证明叙述如下:性质1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不包括渐近线),和该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即直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所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  相似文献   

19.
高考命题趋向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和椭圆的参数方程; ②掌握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圆锥曲线方程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年高考中主要出现三种类型的试题,一是考查圆锥曲线的概念与性质;二是求曲线方程或轨迹;三是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向量、不等式、参数范围等交汇问题.而高考圆锥曲线方程基础试题多为基础题中档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研究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是代数法,即相应的方程组有无实根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还有几何法,即根据圆心与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里介绍一种判断曲线与有心二次曲线 (圆、椭圆、双曲线)位置关系的方法——三角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