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因为有节奏而动听,一堂课就像一出戏一段音乐一样.要有使人平心静气的舒缓场面,也要有使人紧张振奋的高潮。就是这种平缓与高潮的交替出现,才能扣人心弦。产生快慢、张弛、疏密不同节奏。课堂中,如果整个45分钟都是一板一眼、四平八稳、慢条斯理的舒缓气氛.学生必然感到索然寡味、无精打采,就会产生惰性,降低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整节课都是激情洋溢、精神振奋。学生也会因过度疲劳而思维抑制,教学效果也将适得其反。造成课堂教学节奏失调或缺乏课堂教学节奏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节奏为音乐之要素,乐曲的表现要讲求节奏美。课堂教学也有特定的节奏,也应讲究节奏美。课堂教学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的变化上。如果教师能利用教学形式的变化来把握好教学节奏,并让它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激情,学生学习就会轻松、愉快,并产生美感。下面,结合平时教学,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把握好节奏。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与旋律的完美融合能创造出动人的乐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音乐节奏训练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与示范为主,并结合学生的体验与学习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器乐教学使学生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音乐的魅力,并从中掌握乐理知识。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立足于情感这一载体,在教学中融入情感色彩,去引领学生、陶冶学生,使他们在不同的情感经历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情感的体验能力也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课题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和沟通来开展实践研究,进行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寄托,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 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 意识是很强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欣赏 水平,使幼儿体验到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的美;同时使幼儿 的节奏感、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去 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的美,提高他们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我们利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7.
浸染     
课堂教学节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动律的变化状态。一堂课假如能像一段美妙的音乐,教学节奏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跌宕起伏,既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勃勃,提高课堂教学;又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深受感染,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要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8.
音乐能表达情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通过大脑感应可唤起听者相应的情绪体验.激发内心积极的情感得以释放、消极的情感得到宣泄:音乐还能吸引和转移人的注意力,改变或抑制现有的负面情绪.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倾听音乐.借助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和谐、平衡.达到调适心理的作用。旋律优美、缓慢、悠扬的音乐可以安定情绪: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天生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10.
音乐能表达情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通过大脑感应可唤起听者相应的情绪体验,激发内心积极的情感得以释放、消极的情感得到宣泄;音乐还能吸引和转移人的注意力,改变或抑制现有的负面情绪,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倾听音乐,借助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调节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和谐、平衡,达到调适心理的作用。旋律优美、缓慢、悠扬的音乐可以安定情绪;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1.
王玉群 《教师》2014,(34):92-92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节奏训练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生潜在的节奏感,让他们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佳怡 《教师博览》2022,(33):79-80
众所周知,音乐是由节奏、旋律与和声三大主要元素构成的,其中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有效的节奏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还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步发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音乐感受。只有当音乐中的关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起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优化课堂教学节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讲究课堂节奏 ,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和智能的活动 ,也是情感的抒发和交流 ,它不是平板单调的 ,而是波澜起伏的。不同的课堂节奏 ,有着不同的韵味 ,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 ,带来的自然是不同的课堂效果。我们看到 ,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 ,课堂节奏缓慢平板、无起伏波澜 ,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 ,教师滔滔 ,学生昏昏 ;放羊式的满堂问教学 ,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 ,课堂气氛要么热闹 (不是活跃 ) ,要么沉寂 (学生并未积极思维 ) ,教师情急 ,学生心慌。笔…  相似文献   

15.
稿源采珠     
要提高少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单调乏味的节奏训l练,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注意正确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节奏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节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抒发和交流的过程,它不是平板单调的,而是波澜起伏的。不同的课堂节奏,有着不同的韵味,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自然是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合理掌握和适当调节教学节奏,对准确、有效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般而言,主要把握好以下四要义。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孩子成才道路上的起点,它是孩子从事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并能使孩子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小学生心灵纯洁,感受能力敏锐。在21世纪社会飞跃发展的条件下,教师与学生生活场域的不同和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学习和生活,从节奏到质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小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内容多样,  相似文献   

18.
“节奏”原本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节奏过快,易使学生紧张、疲劳,造成认知困境;过慢则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适当的课堂教学节奏应该是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它不仅能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共振”,调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还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信息技术课有一些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会影…  相似文献   

19.
以音乐节奏感为教学抓手,通过教会他们把握音乐节奏,体悟音乐所蕴含的特有旋律,以达到更好地欣赏音乐,抓住音乐的灵魂,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对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训练。多种感官参与,体验音乐节奏;巧妙运用乐器,强化节奏感悟;设计音乐游戏,引领身心体验。  相似文献   

20.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节奏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课堂教学内容、语言、活动形式、结构安排、时间分配等都是影响课堂情感节奏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课堂教学情感节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堂教学情感节奏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感、喜好等心理机制,使课堂教学产生持久的、强大的磁力。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情感节奏的优化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又不能忽视微观的协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