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董洪园  李春  苏玉林 《体育科技》2010,31(3):68-72,80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3)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一些队员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错误。应参考科学的肌肉动员顺序使技术动作合理化,提高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肌电对人体16块肌肉进行肌电测试,结合录像解析,分析高水平旋转推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表面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结果表明该阶段主要的用力肌肉为右腹外斜肌、左腿股直肌、右腿股直肌、左腿腓肠肌、右腿腓肠肌、三角肌和胸大肌。该阶段发力肌肉积分肌电贡献率的大小与该阶段的技术动作特点有密切关系。在平时训练时应注意发展主要发力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与此相关的其他肌肉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动态腹直肌训练动作对腹直肌下部锻炼效果的影响,为腹直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让受试者做屈腿卷腹、直腿卷腹、屈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健腹轮、下斜板仰卧起坐7种常用的徒手腹直肌锻炼动作,同时应用ME6000-16表面肌电仪对左侧腹直肌测出做每种腹直肌锻炼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对其信号的时域指标平均振幅AEM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腿卷腹动作AEMG标准化值最低为0.327±0.160;仰卧两头起AEMG标准化值最高为0.805±0.190。卷腹、屈腿仰卧起坐、俯身滚动健腹轮之间的AEMG标准化值也较低,且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腹直肌AEMG标准化值较高的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动作差异显著。结论:仰卧两头起,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高。仰卧两头起的刺激程度最高,俯身滚动健腹轮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长拳、太极拳冲拳动作进行肌电实验,分析长拳、太极拳完成冲拳动作时所调动的肌肉及其iemg值,得出在研究对象本身无差异情况下,不同拳术冲拳的发力对肌肉的调动情况。研究方法:在肌电实验中,以固定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美国noraxon生产的t6无线导遥测肌电对练习长拳、太极拳冲拳时的上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长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腹直肌、三角肌前束、股内侧肌、股直肌、腹外斜肌、股外侧肌、股四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竖脊肌;积分肌电显示在长拳冲拳阶段三角肌前束、肱桡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长拳冲拳过程中,腹外斜肌的肌肉贡献率最大。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肌肉活动顺序为肱桡肌、腹外斜肌、股内侧肌、竖脊肌、三角肌前束、腹直肌、股外侧肌、肱三头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积分肌电显示在太极拳冲拳阶段肱桡肌、股内侧肌的积分肌电最高;在整个太极拳冲拳过程中,腹内斜肌的机头贡献率最大。研究结论:长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较好完成技术动作,腹直肌首先放电,肌肉力量的发放大部分来源于肱桡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集中于上肢腰部和手臂。太极拳冲拳过程中,受试者未能掌握技术动作,肌肉发力顺序不符合太极拳冲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6.
对15名男子游泳选手腹直肌在仰卧起坐练习下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向心收缩过程,还是离心收缩过程,斜靠仰卧起坐姿势时,锻炼效果最好;(2)在仰卧起坐动作练习时,采用斜靠仰卧起坐动作且使用加速起(快起),减速落(慢落)的运动节奏,对腹直肌训练效果较好;(3)提出了练习仰卧起坐动作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运动员在起跳、腾空、落木3个阶段各肌肉的肌电特征与肌电参数,为体操运动员技术诊断和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测试等方法,借助NORAXON UItium EMG表面肌电采集分析系统等实验仪器对5名体操运动员完成交换腿结环跳动作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在起跳阶段左股二头肌、2侧三角肌、右股直肌和左腓肠肌的iEMG值较大、贡献率较高,是主要的做功肌群,2侧三角肌、肱桡肌用力均衡(P>0.05);(2)腾空阶段右股二头肌、右腓肠肌、左股直肌和左腓肠肌对维持空中姿势与身体稳定贡献比重较大(P<0.05),腿部肌群在此阶段占据主导作用;(3)在落木阶段左右三角肌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38%、20.63%,远高于其它肌群是主要的做功肌肉。结论:在交换腿结环跳过程中三角肌表现出极高的协调性,是维持运动员身体姿势平衡的重要因素,加强手臂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有助于运动员落木平稳和动作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8.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肌,左、右腿振幅峰值最小的都是臀大肌;(2)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有效放电时间最长的都是胫骨前肌,最短的都是臀大肌;(3)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贡献度最大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结论:(1)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重心转移和蹬冰2个阶段都出现近似的振幅峰值,两者处于共激活状态,因此在训练实践中也要同步发展股后肌群力量;(2)单步周期中,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在腿部肌肉中有效放电时间最长、做功 最大,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大,臀大肌有效放电时间最短,做功最小,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小,但在训练实践中,胫骨前肌的作用被 低估,臀大肌的作用被高估;(3)运动员左、右腿单步周期动作模式一致,但摆动期左腿更主动,蹬冰期腿部肌肉的具体协调模式不同,在实践训练中设计练习方式时要注意左、右腿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种不同深蹲模式进行肌电测试,以期探讨不同模式下动作的合理性,为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不同模式的肌电测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2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1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二头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作模式2与动作模式3相比,股内侧肌、臀大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股直肌、股外侧肌有显著性差异(P〈0.05),股二头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模式深蹲动作的股外侧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的积分肌电数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动作模式3优于其它两种动作模式。在深蹲训练中强调臀部肌肉的主动收缩,才能更好的提高下肢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体育学院院篮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试验法,对距篮框分别为4.6 m、6.25 m、6.75m时,急停跳投制动起跳起阶段腹直肌、腹外斜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4.6 m和6.25 m处制动起跳投篮阶段,腰腹部被测试肌肉的用力特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左、右侧竖脊肌起主要作用;(2)与4.6 m、6.25m处急停跳投相比,在6.75m处急停跳投时,右侧背阔肌和左、右侧腹外斜肌积分肌电值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不同距离制动起跳阶段,腰腹部被测肌肉的放电顺序均以背阔肌最先激活,腹直肌最后激活;(4)随着投篮距离的增加,腰腹部被测肌肉的参与程度和贡献率均不同,但共同点是左侧竖脊肌的贡献率最大,右侧腹直肌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和SONY高速摄像机对沈阳体育学院9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模拟滑道训练中进行同步分析。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侧蹬腿与支撑腿表面肌电原始电压有显著差异,左右伸膝肌群(腓外、腓内)在滑行过程中放电高于其他肌群;左腿为侧蹬腿时,半腱肌在膝关节折叠成小角度时放电最为明显;双支撑阶段右腿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标准化电压在膝关节角为110~120°时达到最大值,在膝关节角大于120°之后肌肉力量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式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变化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动力性与静力性肌肉收缩时EMG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及疲劳时各指标的差异,比较不同项目运动员肌肉收缩特征对EMG参数的影响及与该项目的关系。研究方法:27名受试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赛艇运动员(组一),第二组为田径爆发性力量项目(跳跃、短跑)专选运动员(组二)。受试者以2/3Mvc做静力性持续等长收缩,动力性持续肌肉收缩则采用本人的MVC,同时记录EMG信号,分析IEMG、E/T值和MF。研究结果:持续静力性肌肉收缩时,随疲劳的发展赛艇运动员与田径运动员IEMG、E/T值均显著升高。但赛艇运动员从运动开始至80%时段一直保持平稳,此后迅速上升。静力性收缩时两组运动员随疲劳发展MF从高频向低频转移,但田径运动员频率下降速率要快于赛艇运动员。结论:赛艇运动训练促使大脑皮层动员运动单位工作更具有时间耐久性。快速、爆发式运动使疲劳时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更快,肌肉更易于疲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In white-water kayaking, the legs play a vital part in turning, stabilising and bracing actions. To date,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ed information on neuromuscular activation of the legs in an authentic white-water environment.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lower body muscle activation, using ‘in-boat’ electromyography (EMG), whilst navigating a white-water run. Ten experienced male kayakers (age 31.5?±?12.5 yr, intermediate to advanced experience) completed three successful runs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white-water course (grade 3 rapids), targeting right and left sides of the course, in a zigzag formation. Surface EMG (sEMG) outputs were generated, bilaterally, for the rectus femoris (RF), vastus lateralis, biceps femoris and gastrocnemiu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a dynamic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dMVC). Only RF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ctivation than any muscl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ody, and only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course (P?=?.004; ETA2?=?0.56). Other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uscle activation in the right and left legs during each run, nor when assessed at either the right or left side of the course (P?>?.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ntralateral symmetry in lower limb muscle activation is evident during white-water kayaking. This symmetry may provide a stable base to allow more asymmetrical upper body and trunk movements to be fully optimised. Lower body symmetry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useful in targeted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white-water kayakers.  相似文献   

15.
不同齿轮比训练时自行车运动员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利用sEMG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肌组织进行监测与机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8名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2/15、52/12与52/15齿轮比练习台骑行测试,采用芬兰Muscle Tester ME3000P8肌电图仪与MegaWin软件系统记录分析运动时的sEMG值。结果表明:同侧同部位肌组织不同齿轮比练习时IEMG/s值不同,除小腿三头肌(P<0.05)外,各部位IEMG/s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同训练条件下同部位肌组织左右腿IEMG/s个体差异明显,提示sEMG能够直观反映动力性运动中肌肉的收缩活动,不同齿轮比骑行对下肢不同部位骨骼肌刺激不同。建议:训练监控中,sEMG适合应用于运动员个体的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张立  宋高晴 《体育科学》2006,26(3):53-57
研究目的:1)研究静力和动力性肌肉运动疲劳时肌肉氧含量的变化特点厦其规律;2)了解静力性、动力性递增强度运动时EMG参数变化;3)探讨肌氧含量与EMG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肌肉疲劳时影响肌电肌氧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肌氧含量的测试:探头纵向旋转让光源和检测器的轴线平行于股外侧肌外侧头大腿测定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2)肌电的测试:采用表面肌电图的测量,得出表面电图各指标参数;3)静力负荷等长收缩:通过力量传感器测出其最大肌肉收缩所对应的MVC;4)动力性负荷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作为肌肉的动力性运动,同步记录EMG参数,并在每一级负荷朱30S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论:静力性运动时E/T值大幅度增大的时间大多出现在肌氧停止下降之后,肌氧的降低程度与肌肉疲劳程度有关。动力性运动时血乳酸值随负荷而增加,IEMG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IEMG、Oxy-Hb、BI值三者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表明肌肉疲劳时肌肉氧供和内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EMG信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了解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各主要肌群力量分布比例情况、疲劳以及用力特点。研究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主要用力肌群的表面肌电图。结果:在测功仪2 000m全力划测试中,赛艇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动作中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胫骨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竖脊肌>背阔肌>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i EMG值在比赛一开始就瞬时升高,随着比赛的进行i EMG值开始下降,到1500m处下降到最低值,而在最后冲刺阶段i EMG值达到最大值,左侧i EMG值大于右侧;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MF和MPF整体表现为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和运动疲劳的出现呈下降的趋势,在最后冲刺阶段MF和MPF都有所增加,总的来说其下降幅度较大,增加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