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呼吸是人的一种自然生活的本能,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生理运动。平时,人们呼吸是用不着进行什么训练。更用不着研究什么呼吸方法。呼吸除了维持生命外,还有一种功能,那就是成为人们发声和歌唱的动力。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气动则声发”的说法,科学地、生动地说明了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由于声乐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普遍教学存在欠科学性,出现了声乐教学初学者找感觉难的现象,本文从初学者的角度,在如何提高学生对歌唱声音的鉴赏以及对歌唱发声技巧的认识方面做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无声琢磨的学习方法是声乐初学者的最佳选择;声音的积累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要求;歌唱的自然口型与内外口的区分对优美音色的产生,轻松的发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舌体的自然放松与吐词受力的技巧和与歌唱优美音色有着十分密切的作用;歌唱管状的形成是歌唱呼吸的表现形态,是优美音色的支柱。这些都能给初学者提供歌唱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包括语言、歌唱、创作、舞台等方面的表演。作为音乐的重要内容,声乐能够提高公众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对学习声乐者而言,学习声乐包含学习声乐基础和声乐技巧的过程。本研究分别分析了声乐基础训练和声乐技巧训练,并对在歌唱训练过程中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演唱中,要唱好一首歌,咬字是关键,要做到用“心”念字,被动用“气”念字,掌握正确的科学歌唱发声方法,实现“字正腔圆”,完美歌唱。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有关艺术歌唱发声理论与发声技术知识、实现其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而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先从解决学生在接受训练过程中,正确理解和通过自身体验,切实地感受打开喉咙、运用正确的喉位发声,从而获得能够进行艺术歌唱的能力,是为构成初始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之所以这样认为:事实上,无论人们从任何角度解释人的歌唱发声现象。没有喉咙与声带的积极参与,实现人的歌唱愿望的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通过实践、试图探求利用特殊的符合于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规律的,以便人的喉咙与声带在参与艺术歌唱发声  相似文献   

6.
歌唱与心理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歌唱总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进行,心理又总是对歌唱发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歌唱是在心理支配下的生理运动。因此,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创造成功歌唱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所有的声乐学习者都面临着克服心理紧张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人的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演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针对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对如何克服演唱紧张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学习声乐,要通过呼吸、打开喉咙、放松下巴以及声音的高位安放来获得优美的声音。学习声乐是掌握歌唱方法的精髓,不是为声音而炫技的歌唱,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歌唱者要想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和充分表达出音乐情感方式,就必须有良好的歌唱心理,因为心理状态对声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情绪、性格对学习和歌唱表演有直接影响。在分析心理对歌唱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歌唱心理对一个人的演唱和教师的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歌唱的水平、教学的效果,决定它们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加强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是极其微妙的,艺术学科中的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思维理解,自我控制调节而发声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它既需抽象思维,也需形象思维.更特殊的是想象创造的形象再创造为歌唱的声音形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心理状态是由众多的心理因素组成的,包括人的感觉和情绪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声乐事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心理因素始终贯穿在声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在歌唱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歌唱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有许多人为如何教好、学好它一直在不停地摸索,其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歌唱方法.而人们往往总认为自己的方法最为科学.但是,实际上为什么有的人唱出来的声音比较流畅悦耳,而有的人却唱得比较难听呢?这固然与个人的嗓音条件如音质,音色乃至个人的文化修养有关,但并不能排除歌唱方法这一因素的作用.有了好的方法,即使嗓音条件不是最佳的,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反之,尽管嗓音条件是很好的,而方法不科学,就有可能毁掉一个人的声乐前程.因此歌唱方法的正确就特别重要.以下就我在声乐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纠正的方法,略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3.
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既要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训练,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歌唱的自我意识以及良好的心态,是提高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曲库中的瑰宝。由于其独特的发音规则使得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歌唱的语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综合师范院校等都将其列为声乐专业学习的必唱曲目。它对于科学发声技巧的建立、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等有着中、外任何时期的作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从语言、声音、音乐素养的角度研究分析,探索其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是听、唱、想、练、说、演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长期的、刻苦的、科学的方法训练而成。而这个学习声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更是增强自信的一个过程。伊.卡.那查连柯就曾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之一”。歌唱中各种心理状态:如:感觉、表象、注意、知觉、记忆、创造想象、形象思维、意志、等等始终贯穿于歌唱者的演唱中。这些心理活动直接支配、影响着歌唱者演唱、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心态。所以建立良好自信心和健康的心态是克服歌唱中各种不良心态好药方,是歌唱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歌唱实际上是一种简单而又正常的人类文化活动.大多数人都可能随便用声音哼出一个调子,发出好听的声音,这便是歌唱.通常,人们认为学习声乐是需要付出许多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具备音乐方面天赋才能的人来讲,确实如此.对于有些具备一定天赋才能的人来说,学习声乐事实上可以变成十分简单的事.我从来相信这样的法则,即在声乐表演艺术中,那些不具备天赋条件的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也不会获得专业艺术歌唱事业上的成功.因为,在表演艺术中,实现能够参加未来专业活动的希望必需是应该建立在歌者天赋的条件基础上.这个基础包涵了声音条件、音质、音色、辨识乐音音高的听觉感应能力,还有足够产生一定音量的发声能力等,这些条件的构成是不能靠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及强度来获得的.对于那些没有天赋条件仅寄希望于后天努力而实现其愿望的,所得与付出将永远不会成正比.当然,在学习歌唱艺术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会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和乐趣,但勉强能唱同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歌唱家之间却存在一个相对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声乐艺术实践也在不断的衍变。“民族唱法”就是当今我国声乐乐坛盛行的一 种演唱艺术流派。虽然对于这种演唱方法的称谓或界定还存在不同看法,但这种演唱方法却客观存在于我国的歌唱艺术实践中。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国,各种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一首歌曲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如何克服歌唱紧张在声乐教学中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特殊师范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学生面临着诸如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时好高骛远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不强,音乐修养缺失。如何才能改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歌唱本身着手,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声乐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师声乐课堂教学情感表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的高师专乐教学中,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即只注重学生嗓音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声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声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