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显性课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论述了构建一个完善、科学、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构建原则入手,从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和强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田旭红 《科教文汇》2012,(23):80-81,83
隐性课程是课程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隐性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调规划,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体育隐性课程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体育课程的影响方式,我们可将其划分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这不利于体育课程整体功效的发挥,不利于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此,本文就体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着眼点,以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实现教育功能的两种不同呈现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试从分析高职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路径,从而创设隐性思政教育平台,创新隐性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提高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任超  殷隽 《科教文汇》2010,(1):24-25
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自强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张博 《今日科苑》2009,(24):198-198
面对当今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性地、成熟地对待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涵义,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成为一种必然。其课程的实施要考虑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趣特点,以生动多彩的方式来触及他们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在重视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创设艮好的隐性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7.
周小兰  李贞  张体勤 《科研管理》2018,39(3):90-100
成就目标导向作为成就动机的认知倾向,既是个体性格的稳定特质,同时存在不稳定的情境性特征。具备不同成就目标导向的个体由于动机认知结构的差异,对外呈现出不同的显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而组织绩效考核取向作为普遍性的情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51家企业的678个样本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发现:掌握目标导向与成绩趋近目标导向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掌握目标导向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绩效考核取向的提升,两种目标导向的主效应会逐渐减弱,反之则增强;成绩回避目标导向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绩效考核取向的提升,成绩回避目标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负向关系有所减弱,反之则增强,这类个体的显性知识共享意愿不受绩效考核取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缪秋芹 《科教文汇》2011,(2):139-139,145
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隐性课程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当代对人性日益彰显、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日益关怀的情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隐性课程在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开发和利用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26)
化学实验类课程在理工科院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实践性和社会应用性很强,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型思维人才有重要意义。老师和同学们体验了实验课程的虚拟仿真线上教学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但是也有因为缺少动手实操而产生的遗憾。因此当下的实验课将摈弃"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思政与实验课程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实验类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知识的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金仙女 《科教文汇》2009,(23):28-29
随着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高校留学生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部分高校已经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到全校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以大力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因此在留学生教育发展中,开发适合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课程问题也受到关注。在开发了显性课程的基础上,要把开发隐性课程的策略应用到实际留学生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1.
杨莎 《科教文汇》2020,(13):53-54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选择。目前针对“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高校按照文科、理科、艺术类实施分类教学,专门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分类教学极少。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要求指向性更明确,内容层次要求更高,实践性更强,因而探索构建师范类专业“思政课”课程育人体系,为教育传承培养合格的人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郭瑶月 《科教文汇》2020,(11):55-56
艺术院校因其独特的专业构成,在教育教学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也应该注重针对性和专业性,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诸多共性中,意识形态性是最为显著和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通过意识形态共通性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大学一方面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要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完人",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担。大学通识教育的普及和开展是完成这一历史性目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例,分析将"体验"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是推动思政课堂"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对机械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较高要求。课程思政要求发挥大学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探索如何创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大学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要求的机械专业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类专业教师结合教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多维度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该文基于“食品工艺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映射点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从而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课相辅相成、同向而行。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管理学课程的试点教育中,采用嵌入性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需加强学校的顶层引领,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与修改,尤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学生、督导、领导为评价主体的内闭环评价体系以及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外闭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胡颖飞 《科教文汇》2021,(12):72-73,78
专业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素养强的青年学生的重要抓手。该文以半导体物理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分别剖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方法。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培养思想政治表现良好、道德品质高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高水平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未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固定、思想政治教师总体水平较低三方面问题,为此,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开展思想政治课程,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师整体素养与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刘芝庭 《科教文汇》2021,(13):59-60
近年来,我国数字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全媒体传播平台逐步建立,我国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也随之变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是各类新闻信息的接收者,还是未来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我国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应有更敏锐的判断力、更笃定的人生价值观和更积极的进取精神。因此,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但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课程思政理念由此而生。想要培养爱国敬业、道德素质高的广播电视行业优秀人才,高校广播电视学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专业课程,通过修订现有教学目标、深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开设第二课堂等途径,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有着重大意义。而“航空维修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必须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该文分析了“航空维修工程”课程思政的现状,探寻授课要点与思政的融入点,利用实例分析,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从而真正地使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实现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