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执教《珍珠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充分读文,品析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课接近尾声——师:学完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我"无微不至地爱护小珍珠鸟。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鸟,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你要说些什么?请动笔写下来。(学生发挥想象,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写话。)师:我们来听一听珍珠鸟心底的话。生:谢谢你,主人,你对我太好了!我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就为你唱上一支动听的歌吧。生:多么亲切、友好的主人啊!我爱上了这个家,再也不想离开了,我要永远陪伴在主人的身边。师:充满真情的话语,表露了小珍珠鸟感恩的心。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相似文献   

2.
【案例】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珍珠鸟》师:珍珠鸟由胆小变成胆大,是什么原因?生:是因为作者对小鸟的爱。师:爱是作者对小鸟的一种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作者的哪些行为表现出来的呢?请默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师生问好后,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冯骥才"三个大字。)师:认识冯骥才吗?他是《珍珠鸟》这篇文章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这是冯骥才的照片和介绍。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珍珠鸟,同时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说一说。生:惟妙惟肖;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师:文中有一个字高度凝练地把大家的意思都概括进去了,是哪个字?生:神。师:是的,好一个"神"字!(板书:神)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神"师: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真"神"呢?是怎么写的?用了哪些特别的词语?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请默读课文1耀6自然段,画一画,圈一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生自学)  相似文献   

5.
《水》教学     
一、课前谈话,确定奇迹之得师: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海伦·凯勒》吗?这篇课文有没有告诉我们海伦学会的第一个手语单词是什么?生1:爸爸。生2:妈妈。生3:一二三四中的一。师:告诉大家,是水。海伦认识了这个字,生命的奇迹从此开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早已经认识的水字,看看从  相似文献   

6.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走进那美妙的鸟语世界。 板书课题:鸟语 二、一读课文,感受鸟语 1.你是怎么理解"鸟语"这个词的? 2.课文中有三处具体写到了鸟语,自由读课文,用"______"画出。  相似文献   

7.
韩英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其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的生字不算多,好些字小朋友平时常和它们见面,已经是老朋友了。通过课上自学,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读课文,看他能不能把生字认正确。谁想试一试?你来———(指一生读课文)师:读得不错。这个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0.
有幸听了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杨屹的一节课 ,受益匪浅 ,至今难忘。她讲的是《秋天》一课。课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情导入 ,初读课文老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好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秋天的文章。 1 .请大家打开书 ,自己来读课文 ,边读边把生字画下来。 2 .你都画出了哪些生字啊 ?学生读 ,老师用多媒体把字打出来。3.生字就像我们的新朋友 ,来 ,和你的新朋友认识认识。注意多音字“当”的读法。二、细读理解 ,感知课文的“语脉”1 .找四个学生朗读课文 ,每人一段 ,老师 :噢 ,这么棒 ,新朋友的名字都读准了。 2 .请大家再默读课文 ,边…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珍珠鸟》这篇课文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三篇课文分别是《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和《九色鹿》,都围绕"诚实守信"这一主题设计。《珍珠鸟》这篇散文是人与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不外乎一个"阅"和一个"读"的问题.怎样"阅",如何"读"呢?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思考的本质所在.我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讲授的《珍珠鸟》一课,收获不小,对课堂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认识. 一、引读悟题,读出个性感受 开课环节,薛法根老师抓住题眼,先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珍珠鸟,从外形到特点,一点点建立起学生的直观印象,然后根据细节描写,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慢慢生成个性化的感受,形成主观印象.  相似文献   

13.
陈卫兵  范里 《中国教师》2012,(12):68-71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2.体会课文中描绘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第七册《珍珠鸟》教学片断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了珍珠鸟与主人间关系逐渐亲密之后,随机出示课文插图)谁能将图画上的内容描述一下?生:珍珠鸟站在主人的肩膀上,而主人亲切地看着珍珠鸟。师:此时此刻,你仅仅想到的是主人的肩膀吗?生:主人的肩膀成了珍珠鸟温暖的床。生:主人的肩膀成了珍珠鸟温暖的被窝。生:主人的肩膀成了珍珠鸟避风的港湾。师:很有创意的表达,你们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生:港湾。生:目光。师:哦,主人对珍珠鸟的目光是多么友好,多么温暖!生:爱。师:(随机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没有主人对珍珠鸟…  相似文献   

15.
陈芬 《教师》2014,(28):111-111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很多老师在指导读写结合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那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在哪里呢?现以《珍珠鸟》教学为例,以示分析:1.初步感知,体会言之有序新课标重视语言教学,当我们留心于作者"写什么"的时候,也应该追问一声"怎么写",要审视语言形式。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再现了珍珠鸟一步一步信赖作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相处的境界,产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一、听鸟鸣引出课题,初识珍珠鸟多媒体播放鸟儿的视频及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感受珍珠鸟的美丽、可爱。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援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等三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2援认识"三问三答"这样的语言形式,感受韵律美,积累语言;运用这种句式说话,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能运用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形式练习说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书写生字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森林里的小动物举行了一场有趣的比赛。他们在比——(生)尾巴!(板书)师:在比尾巴大赛上,我们认识了很多比赛选手。今天它们排着队要出场了,这是——松鼠,松鼠的名字有点难读,谁来叫一叫它?大家一起再叫叫它吧!还有谁呢?  相似文献   

19.
<正>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吗?生:知道——《五彩池》(师板书课题)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但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于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设计思路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