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笔者以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2.
“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学本有别于师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学本有别于教本,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学本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体系,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致力于“学本课堂”的模式构建,探索出一套“渐进式”学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什么样的生活!”不错,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一个语文课改实验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呢?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怎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怎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的情感要靠教师传递给学生,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课堂上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任振斌 《学周刊C版》2011,(8):169-169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而“人文性”基点就在于一个“情”字。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可能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更不可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刘清 《教师》2011,(29):40-41
让学生说,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标志之一,是学生发挥主体性地位的具体体现。数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说,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合理设计基本知识复习,给学生说的机会;读题,增强理解,增强自主审题意识;在分析环节设计“说”的机会,暴露问题,促进思考;难点探讨,课堂小结,让“说”与“思”尽情交织。  相似文献   

6.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阳光课堂具有阳光温暖之关爱性,主要体现为微笑赏识,民主平等;具有阳光气息之自然性,主要体现为返璞归真,尊重规律;具有阳光缤纷之多样性,主要体现为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具有阳光普照之整体性,主要体现为和谐愉悦,整体提升。“阳光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阳光课堂”是智慧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高效互动,学生学得主动,课堂生动活泼。用微笑、信任、赏识、智慧课堂奏出阳光的旋律。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目标,其改革实践围绕着“还“字做文章,即“还”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把有生命的知识当成无生命的一系列抽象的符号和孤立的结论“传授”给亟待开发与体现生命价值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意识;重演绎,轻发现;重传授,轻感悟;重抽象,轻实验;重智商,轻情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误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给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带来了崭新的观念和全新的做法。我们脑海里闪烁着“建构、互动、多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体验”等诸多新课程理念,为了体现这些理念,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幕场景:课堂中教师为了体现角色转变,该指导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讲;为了体现尊重学生而惧怕指出学生的错误;为了体现合作交流,学生就简单几人一组,给一点时间,学生乱哄哄一阵说;为了体现多元,学生的答案一律都有道理,都对;为了体现问题意识,不管什么情况下都提,造成问题泛滥;为了追求课堂热烈的气氛,甚至有的老师提醒学生课堂上就像在自由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  相似文献   

10.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置师生于课文、作者、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给学生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变“教”为“导”,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让学生放眼广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质疑;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这是新课程“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以这个要求为指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我校领导注重了“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的建设,提出了课堂教学“15+30”的要求,课堂改革全面展开。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还课堂给学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经过实践.我觉得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倡导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等理念,给语文教育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课改理念为广大师生普遍接受,但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语文老师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为能歌善舞的演员;课堂活动过多、教学方法过于灵活而使课堂难以控制;学生能自由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却不能实实在在触摸文本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考试中也没能体现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从原来一个“旧”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新”的极端。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如何处理好“新”“旧”的转换,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教法呢?笔…  相似文献   

15.
何玉海 《中国德育》2012,(15):35-39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改变传统课堂形式,体现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彰显“教育服务观”,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颠覆了传统课堂模式。它给人的启示是,要打造高效课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贯彻“教育服务观”,以“学”定“教”,对传统课堂进行彻底革命,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因时、因地、因情适时改进,确立“...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中,师生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的表演,能给当今电脑操控下的课堂带来一些温暖和感触。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亲身参与,使整个生物课堂真正“舞”动起来,展现出生物课堂的灵气和活力。在几年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笔者努力去探索课堂中肢体语言及表演方式的运用策略,并从中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一、通过肢体语言体现教学目标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设置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提出新方向。生物课堂中运用肢体语言及表演更能体现“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7.
季宏  林应宏 《教师》2015,(9):66
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说”的勇气;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兴趣;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给学生一个“金话筒”,让学生想说,会说.  相似文献   

18.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就像给一颗种子什么样的土壤;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有效的“行知”课堂正是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的方式之一。那么“行知”课堂的有效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把握一个参考值:“行”的比例;控制课堂中的两个“行”:身“行”与心“行”;确立判断“行知”课堂有效的三个标准。从课前的预设计、课堂的展开、课后的检测三管齐下才能真正保证“行知”课堂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唐芬芝 《教师》2012,(31):110-110
“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巧妙放手,恰到好处的课堂“留白”.留给他们思维驰骋的空间,促使他们用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去演绎精彩的“补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