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寂与闲寂——也论日本中世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玄”、“空寂”(わび)和“闲寂”(きび)是日本中世审美意识的主流,其审美的感性向度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传统,并影响着日本近现代艺术的世俗化进程。文章着重探讨三个问题:1.“空寂”和“闲寂”的感性特征;2.“幽玄”、“空寂”关的自然和宗教因素;3.“闲寂”关的感性向度及其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被诗人赋予了多样的意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被诗人赋予了多样的意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前人有爱情和比兴 即以美人比史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话。事实上,在《闲情赋》的一开始,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生出了一个个胆新奇的幻想,这就是著名的“十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赋的绝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荡以思虑”,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而“终归闲正”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课文悟读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因而才能在“月色入户”之时“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  相似文献   

6.
闲暇德育本质问题是整个闲暇德育理论体系的立论之本,立足于闲暇德育的普遍联系,将闲暇德育与非闲暇德育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闲暇德育的独特本质,是本文认识闲暇德育本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闲暇德育主张以闲化德、以闲寓德、以闲育德,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休闲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选择题设计     
1.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按《上海闲话》的作者姚公鹤的说法,这是一种“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下列各项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8.
关于休闲,《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休闲——(可耕地)闲着,一季或一年不种作物。由这个解释我们只能看到它重点强调的是“闲着”。为了有更清晰的理解,我们不妨再看一下对“休”与“闲”的解释。“休”有停止的含义,“休”也有休息的含义,“休”还有欢乐的含义。正是由于“休”有欢乐的含义,所以人们往往把休闲与娱乐放在一起连用。“闲”的本意是没有事情。“闲”还有两个引伸意,其一是“有空”,其二是“没有活动”。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把休闲更为清晰地描述为:在不进行正常工作的空闲时间里,尽可能快乐地休息。 …  相似文献   

9.
优美、幽玄美、闲寂美与古寂美是日本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四种典型的审美意识.优美既来自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也融合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思想,是日本审美意识的基础.幽玄美以优美为基础,融合了佛教的生死观,以“余情”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闲寂美与古寂美在质素简约、古朴清寂、闲趣雅致上是高度契合的,但闲寂美主要用以概括茶道的美学特征,古寂美主要用以概括松尾芭蕉俳谐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生存现象,闲言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众人所熟悉。日常生活或是熟视无睹地浸泡在泛泛而谈之中无知无识,或是陷入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而无所不知。不过,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闲言现象也早已“自有公论”。只不过,认真讲来这公论没有找准这一现象的基础。以至于它本身多半也是一种闲言。海德格尔所进行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根基上澄清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在生存论分析的基础上,他指明闲言为一种奠基于平均领会的起封闭作用的话语形式。日常此在就是在这种话语形式中道出自己及其世界的。作为此在的展开状态,闲言在生存论意义上不是消极的,更不可能被彻底根除,这种无根基的话语只在下定决心的缄默中被揭露和收回。在此在分析的领域里,闲言现象的存在论意义源始地如其本身地被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原是散文名家峻青《雄关赋》中的引语。这两句诗中“两京”究竟是指何地?遍查辞书,钩沉索隐,对“两京”有几种解释。第一种意见是:古代指西京长安(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和东京洛阳《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第二种意见是宋代的开封和河南府。第三种意见:元代的大都(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和上都开平(故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然而,“两京”这么多组,究竟哪一组是引语中所含的“两个京城”呢?愚以为:以上数对“两京”都不是引语所指。其原因有二:一是就地理位置来说,山…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有个文人,就是现在的写手,叫张潮,他出了一本集子,名为《幽梦影》,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在于是!”  相似文献   

13.
闭bi闲xian间xian间JlonJlan这几个字都有“门’牌包着,“门”,古文字画作①。闭,本应是②的样子,表示门关上,牛不得进的意思。由于传写错误,把③写成了④,篆文作⑤,又进一步错讹成“才”。《说文》:“图门也。”泛指关闭。例如《大铁捶传》:“子灿见窗户皆闭。”今有封闭、闭关等词。闲:古文字作⑤,表示门的中间可以通过木头之类的东西,意思是门的中间有空隙、有空档。引申为有空余时间或物品没派上用场等意思。例如《治平篇》就有“隙地未尽辟,闲厚未尽居”和“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的句子。“等闲”一词,在《琵琶行冲…  相似文献   

14.
陈丹青说阿城的作品有一种“冷闲风”,这在《溜索》中也有所体现。从冷笔闲描的环境、冷趣闲心的群像、冷话闲说的表达、冷眼闲观的视角等方面可以感受到文章冷中有暖、闲中见深的妙处,在细节的品析中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及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所谓“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所建构的意义。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是一种人文关注、人性关爱,是理解的宽容。换句话说,课堂教学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吸取文本的人文内涵、体味其思想感情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与元九书》)“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闲吟》)一旦“诗魔”着身,必将吟诗成癖。所谓“诗魔”,是指写诗入迷,如癫如痴之人。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之句.教材注释说“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虾蟆”就是“蛤蟆”,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京城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地名呢?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境界     
读书乃是人生一大乐事,于茶余饭后,闲日暇时,信手拈来,随意翻翻,是一种消遣方式;更多时候,读书,需有一种“物我合一、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张涛 《老年教育》2010,(6):25-25
有位禅师说得好,“闲到心闲始是闲,心不闲时居更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唯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林间扫石安棋局”,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所以他们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事务,政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