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法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基本劳动技能训练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在初中以下学校开设的“劳动技术创造课”进行的。目前,这门课在法国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并取得了与其它传统学科并驾齐驱的地位,同样被看成是一门“高尚的”学科。首先谈谈“劳动技术创造课”的由来。法国为了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曾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劳动课”。这门课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上讲,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实践证明,劳动促进了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是我们深刻认识素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根本出发点。人的脑和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使人类获得了生存与发展,把资源变成了财富,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论现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都把教育同物质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共产党行动纲领的内容。他们还在许多著作中对这个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说明这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战略措施。毛泽东等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来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就指出:“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见  相似文献   

4.
"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劳动教育提出的期望。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现状,急需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短板,其核心是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需要政策引导,评价推进;需要整合教育体系,实现全覆盖;需要扭转家庭劳动教育缺失的局面,获得其对劳动教育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社会一刻也离不开劳动。要使学生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锻炼成长,劳动教育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把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是培养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还是培养懂技术、爱劳动的建设者,这是新旧教育的根本区别,劳动教育是中学生一门必修课,无论升学或者直接参加生产劳动,都必须接受劳动教育。九十年代是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没有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就不可能把祖国建设好。因此,劳动教育是关系到祖国的进步和未来的大事,是使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首先,从劳动教育与德、智、体诸方面的关系看,搞好劳动教育是一个突破口。德、智、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德育是首位,是方向,是根本,但也离不开其它几育,否则,就成为空洞的说教。没有科学文化和劳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指针,也是国家两个文明建设对民族素质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一)、突出德育,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坚持把德育摆在首位。这是青少年一代发展方向的保证。要把德育…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能够对社会主义发展以及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正确的劳动教育能够使其获得劳动精神、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对生产技术知识有着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能够熟练的应用及掌握劳动和生活技能,对于幸福感的育人活动能够促进青少年在劳动创造中勇敢追求。通过对新时代下,高中劳动教育在县城中的整体教育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为高中生的后续劳动教育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一直很重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这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世纪的青年大学生对我党的认识和认同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把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共产党、认同共产党,激励认同共产党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加入进来.对青年大学生政党认同的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思政课教师应该有的政治敏感性和党性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政治觉悟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教师、医生和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是不一样的。一类是跟物质生产相关,一类跟人相关。而教师和医生,尽管都与人打交道,但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现在还增加了关注人的心理。医生在工作时,不会把为什么这么治病告诉你。作为教师,他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个生命的发展。这几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必要性、实施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及方法,都作了非常深刻的论述。这是马克思教育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原理。本文拟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作用问题,谈点学习体会。马克思立足于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高度,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十项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具体而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对社会生产和培养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对少年儿童加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一项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生产劳动;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现实生活。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与社会的广阔空间去。一方面,我们注重劳动课教育,把十二本教材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劳动等内容分层系统化;另一方面,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校对其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进行阶段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处于劳动的“被动、主动、经常、创造”这四种层次中的哪一层,要求学生把在校学会的劳动知识技能拿到家庭和社会实践,并把在家中学会的劳动技能拿到学校进行展示交流。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劳动”对他们是一个模糊的概  相似文献   

12.
简论社会主义劳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劳动观。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尊重劳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社会主义劳动观在今天有着突出的时代意义,全社会要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环境,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劳动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在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高中毕业生约有1/4升入大学,3/4走向社会劳动就业。这说明,普通高中一方面要做好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打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既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有个性特长、素质较好的熟练劳动者。这是普通高中的社会使命,即社会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这些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围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较高要求,是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应该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制定学校具体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有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是认识问题。一些教师,或领导者,把劳动教育看成是软任务中的“软任务”。甚至在一些农村学校,也有不少人认为,农村学生经常参加劳动,学校再进行劳动教育已没必要。这些学校迫于大纲要求,劳动课虽然排上了课表,但并不把劳动当回事,只在学校有活可干时才安排学生干,没活可干时就让学生上自习。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发轫之时,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应立足学校教育的平台,传承借鉴成功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走出创新之路。学校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关乎青少年未来的人生幸福,关乎国家高质量发展。本文比较中、美、日三国劳动教育的发展进程,分析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可以借鉴的经验,创新劳动教育教师培养方式,探索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助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都非常关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作用的问题。因为各国都意识到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把教育与生产劳动技术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技术的相互作用列为重要的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书指出,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为了使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为了不断使教育结构、计划及内容适应正在变化的经济、文化、社会情况和劳动条件,为了所有的儿童和青年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以及实现个  相似文献   

17.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创新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来,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科学劳动观本身已揭示了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必然要求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劳动与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是有区别的,首先是劳动的对象不同.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培养、塑造人,既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是一个创造过程,这与物质生产过程的机械加工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师每一次教育的成功,都不是原有工作的重复,而是他劳动过程中新的创造.同时,教师的劳动又是一门艺术.无论学生精神面貌的改观还是体质的增强,都要依靠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艺术创造.可见教师的创造力和适应力在教师的劳动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劳动不仅是个体创造生活世界的实践手段,还是个体显现人的类本质、实现自我发展的实践途径。因而,劳动教育具有人之何以为“人”、人之以何成“人”的价值导向与综合育人作用。“职业人”是个体社会化的应然归宿与身份确证,劳动教育对职业启蒙的意蕴投射实为生活世界中实践导向的内在要求与社会需要。劳动教育应当回归人的身体意蕴,把握其真;应当转向人的工具意蕴,发扬其善;应当激活人的创造意蕴,实现其美,从而促使个体成为拥有完整主体生命、能过德性生活、能创造美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20.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事物(产品)”或“开辟新天地(境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创新”与“创造”等同使用。而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