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不那么死板.给予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为此,本文特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师应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出能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创新意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产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面践行新课改理念创新教育,其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贵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充当的是智能开发者的角色一调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信息。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4.
孔令敏 《辅导员》2010,(12):58-58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即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郗志丽 《考试周刊》2009,(20):55-55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改良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学校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主要是指具有个人价值的创新,指学生在自身的心理水平上去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言,创新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创新”。书本知识对学生而言均是“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情感教育走进英语教学的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教师创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张梅梅  李先栓 《考试周刊》2012,(64):175-176
如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是当前高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高职专业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裕权 《四川教育》2000,(11):12-13
利用创造学的原理,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称之为创造性课堂教学。而在一堂课中,遵循创新教育的思想,立足培养学生的自信,减少必修的学习内容,改革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是创造性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三个操作要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化学学科的具体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创新的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的认知系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完善创新教育的个性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丰富创新教育的行为系统,从而构建出创新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