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电子文件鉴定的特殊性与传统纸质文件的鉴定不同,电子文件在其鉴定的过程中有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首先电子文件鉴定具有双重性.在传统的纸质文件鉴定过程中,纸质文件信息与载体是紧密结合、难以分离的.因此,鉴别其真伪一般较侧重于价值鉴定.而电子文件鉴定则不同,由于电子文件的信息和载体具有易分离、载体易损坏的特点,其载体的物理性能远比纸质文件载体脆弱,导致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也易流失改变.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电子文件就成了文件大家族中新的一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子文件呈几何级数增长,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正逐步迈进“无纸”办公的新时代。从文件学理论上来说,电子文件的本质跟传统的纸质文件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在人类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上的需要而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律效力的信息记录。然而电子文件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物。具有对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的依赖性、载体的非直读性、结构的复杂性、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信息的共享性以及不安全性、易更改性等特征,导致难以确认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其证据也难以保障。笔者认为,电子文件虽然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在本质上它与传统文件是一样的,其法律证据效力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3.
文件栽体由纸质栽体转变为电子载体后,对文件产生了相当影响,这就是电子文件的特点问题.档案界部分学者认为,电子文件的这些特点导致电子文件完全不同于纸质文件,似乎电子文件特点伤及了电子文件的本质.但笔者指出,电子文件的这些特点并没有伤及电子文件的本质,拥有众多特点的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在本质上仍是一致的.我们应当承认,不变的才是本质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文件的出现,学术界对电子文件种种特征进行了众多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其中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是否可分离性特征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二是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从客观上讲这两类观点都有其逻辑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从更合理和更科学的角度看,即辨证的、发展的看,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构建的网络中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硬盘、光盘等介质,并依赖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阅读、处理,可在互联网上传送利用的文件。一、电子文件的特征1.独立性。传统文件是信息与载体的统一。而电子文件信息的存储不具有固定的物理载体,可以根据需要从一个存储载体转换到另一个载体,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文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韩静 《兰台内外》2010,(4):25-25
一、对电子文件存储载体的安全技术保护 目前,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主要有磁带、硬盘、软盘、光盘等。由于电子文件存储载体相对纸质文件而言,稳定性较差,加上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不可读、修改、盗窃、丢失甚至被销毁的危险。因此,加大对电子文件存储载体的安全技术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在体制上、机制上发展的必然,是信息社会中党务、政务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化条件下文件和档案的一种新型载体,是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目前技术应用的情况下,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又具有一城市些很明显的难点.本文就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影响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机构内部因素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浅谈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由于电子档案便于存储、复制、传递,给档案管理和利用带来诸多便利。电子档案又具有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信息内容的易改性、载体的不稳定性等特性。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或者人为有意无意地删除及病毒、黑客的侵袭,管理不善,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子文件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电子文件的概念与特征 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电子文件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电子文件归档的双套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方莹芬 《浙江档案》2000,(11):30-31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的信息记录、存储、传输等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文件的出现,学术界对电子文件种种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其中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否具有可分离性特征成为了焦点之一。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其二、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是不可分离的。客观上讲这两种观点都有其逻辑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从更合理和更科学的角度看,却又有值得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文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如何确保以可用性为基础的信息安全,是近年来档案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数字信息特点的视角看待电子文件的特性,主要包括其信息非直读性、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信息易变性、设备依赖性等,使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可用性(以下简称电子文件可用性)与传统档案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勇 《档案》2008,(4):11-14
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生成和处理,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的存储信息。因此,电子文件安全问题,不仅涉及电子文件载体的安全,而且也涉及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影响电子文件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试就电子文件安全防护作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协舟 《档案时空》2003,(10):18-19
一、电子文件的产生对传统理论的冲击电子文件产生于20世纪中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伴生物。虽然产生时间不长,却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传统的档案理论及档案管理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电子文件主要有如下特点: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信息的易传递性、信息的可变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信息的可操作性、载体性质的不稳定性等。这些特点使得电子文件成为与传统文件完全不同的一种文件形式。电子档案的降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挑战”,也是“必须跨越的颠峰”。既然如此,以下的许多问题则成为我们现在难以…  相似文献   

15.
刘立 《北京档案》2002,(4):16-17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也随之产生.电子文件的某些性质与纸质文件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电子文件的数字化信息形态、对设备及标准的依赖性、文件载体的非直读性、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的易更改性等等,这些特性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不好区分电子文件的原件与复制件;技术发展和更新过快,造成电子文件长久保管的困难;网络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问题;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的技术难题很多;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不好确定;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尚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16.
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技术的伴生物。我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明确,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在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文件的生成。文章从管理、利用两个方面对电子文件的特性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的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其信息与载体具有可分离性、易改性,其存储位置可以从一个载体转换到另一个载体上。电子文件在起草阶段或做其他处理时有改动方便的优点,但同时也造成了电子文件在传递或更换到其他载体时,存在着被改动而不被觉察的可能性。那么什么是“原始性”的电子文件呢?我们应该这样认识:对于一份电子文件,只要它的内容是真实地反映企业或个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原始记录,由原作者撰写或制作出来,此后从未修改过,我们就应该承认它是原始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电子档案开始形成,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文件也成为信息化时代档案的重要存在形式。然而,由于电子文件本身的易更改性、共享性等特性,以及电子文件的载体损坏、系统升级等原因,有些脆弱的电子文件正在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消失。作为社会的"记忆",人类的核心战略资源,电子文件必须被长期保存。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不论国内、国外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都  相似文献   

20.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其主要来源于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数据录入员、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等。而电子档案是由电子文件转换而来的,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的总和。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办公无纸化不断发展和延伸,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应运而生,这就给档案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也给档案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针对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笔者略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