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明惠 《红领巾》2004,(4):118-120
民间文学是生成儿童文学的土壤.在儿童文学独立之前,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历代儿童天然的欣赏客体.儿童文学最早的创造者,就是从民间文学作品中得到启示,创造了独具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的,民间文学是滋养儿童文学的源泉.在对民间文学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对民间文学创作方法的汲取与创新中,儿童文学茁壮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后世作家创作和改编文学提供了大量经典素材。具备启蒙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在产生方式上有渊源联系,民间童话、文学童话与早期神话思维一脉相承。民间故事的儿童文学化改编具有先天优势,民间故事富于幻想、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的特点,迎合了儿童好奇的天性,适应儿童智力和思维发展的状况,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改编也是一种创意写作,儿童文学作家改编民间故事不仅要尽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延续民间故事自己的生命,更需要确立儿童读者意识,与儿童平等地沟通交流;做到审美与教育并重,体现儿童文学的爱、美、善;注意筛选与鉴别,为民间故事注入新型、健康、全面的价值观,真正实现儿童文学的现代化改编。  相似文献   

3.
中外著名作家、神童作家童年时的文学活动实践,证明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能力的形成,如想象力、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兴趣等有独特培养作用.因此,探讨民间文学与少年儿童文学的关系对儿童文学能力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关系的探讨,认为民间文学可以作为儿童文学的母体,这对开发、利用民间文学资源,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晓云 《时代教育》2007,(9Z):47-47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和幼儿童话一样,都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来。童话是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寓言则不然。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与小教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基础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民间文学要得到真正的传承必须依赖于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一起走上实践之路.因此,在实践理念下把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整合起来就尤为必要.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儿童视野出发,为民间文学写导读;二是把民间文学改编为儿童文学;三是在儿童文学课程开展感受民间文学魅力的专题活动.  相似文献   

7.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是文学之渊薮,中国的作家文学源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源远流长,题材广泛.民间文学的二度创作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文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民间文学的二度创作应遵循其艺术规律,同时要积极吸收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取长补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民间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正最初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仅仅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爱好。渐渐地,在寻找创作素材、进行文学构思的过程中,我把目光真正投向了身边的儿童,在审视与研究中,我发现了儿童文学创作对于我从事教育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文学创作赋予我儿童情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是对儿童世界的肯定和张扬,儿童情趣会让儿童文学更加生动多彩,也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标志之一。经过调查,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会  相似文献   

10.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人类文学研究需从新的视角进行分类,第一是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角度,第二是文学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角度,这是人类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两种基本模式,可以将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一网打尽。上述两种分类角度为各类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审美尺度的确认找到了科学依据,也为各类文学(尤其是易受歧视的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合法性找到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儿童视角”的文学,即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且是一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文学.这个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但若仅止于此,就不全面了.以这种片面的看法指导儿童文学创作会有损于儿童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宗法制度的统治下,儿童一向被看作是大人的“附  相似文献   

12.
最初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仅又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爱好。渐渐也,在寻找创作素材、进行文学构象的过程中,我把目光真正投向了身边的儿童,在审视与研究中,我殳现了儿童文学创作对于我从事安育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统一的整体.民间文学的产生对作家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家文学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民间文学还为作家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作家创作时运用的体裁,许多都是直接脱胎于远古时代的歌谣和民间传说等;民间语言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各种口语、谚语、歇后语成为作家创作时丰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是读者意识最强的文学样式。儿童文学的读者研究是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儿童文学的读者群是一种双重结构,由儿童读者、成人读者构成。儿童读者有两个基本特征:他们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具有年龄阶段性。成人读者包含两种类型:主动的读者和被动的读者。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结构一方面使儿童文学变得更加难以创作,一方面又可以使这一创作获得活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生命在于它是否与社会生活同轨,适应人们生活要求和艺术情趣的就能强健地生存发展下来.反之则淘汰于滚滚历史长河之中,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了。文人文学如此,流传于民间的人们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也如此,目下,人们对民间文学颇有另眼,甚者认为它是“下贱的文学”、“原始的艺术”,终将消亡。我不以为然,下面就此谈谈浅见:一、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形,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它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流传不断,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巨大艺术生命力.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但它们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的。在文学史上我们不难看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几度融合。从民间采来的《国风》成为我国诗的总源头,在它的基础上产生了“离骚体”;东汉流传的诗,至六朝以后.多采用乐府民歌古题,风格亦近似民歌;唐宋词、最早起源于可以歌唱的民间歌曲,许多词的名称及风格颇受民歌影响;到元代,“书会文人”在勾栏瓦肆创作的元杂剧(元曲)影响一代文坛,其实曲也与北方各民族民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书写具有“体制化”与“反体制化”的多质性。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视域中,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叙事既受到五四儿童本位观的理论助力,又不曾脱离自左翼儿童文学开创的“革命范式”。从元概念出发,新中国儿童文学存在表征“一体化”思想与确立自身“主体性”的矛盾。一方面,新中国儿童文学利用“体制化”的身体书写传达政治性与革命性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反体制化”的身体书写彰显了儿童文学“为儿童”与“为文学”的本体内涵。具体而论,身体话语呈现出“自属”与“他属”两种性质,其实质是新中国儿童文学“写儿童”与“为儿童”两种创作观念的混杂与统一。负载过于沉重的政治意识形态会阻滞文学性与艺术性的自然发展,身体书写是儿童文学调和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协商载体,进而缓解了儿童与成人“不对位”的代际矛盾。  相似文献   

18.
《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它既填补了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一个方面的空白,全面展示了重庆儿童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又是重庆文学、当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有意味的收获,特别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贡献了厚重的创获。同时《重庆儿童文学史》也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9.
现当代儿童文学以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依据,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我国的儿童文学直到上世纪末,其创作和出版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三个层次的中国儿童文学读物的创作和出版呈现出了活跃、驳杂和丰富的景象。本文通过了对我国现当代儿童文学重要性和标准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儿童文学,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起步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相似的历程,历史都不长。但是,这不等于说二十世纪以前,中日两国都不存在儿童文学,其实它的存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只不过是没有从成人文学和民间文学中独立出来而已。 要是从渊源上看,中日两国的儿童文学,各自都有悠久的文学传统和丰硕的成果,各具自成体系的特色。但在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彼此并非孤立、隔绝、封闭的。相反倒是有着—个漫长的相互交流和融汇的过程。探索一下这个过程,总结一下经验,对两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我深信这对走共同繁荣之路,为下一代造福,都有重大意义,也可为世界儿童文学作出应有的贡献。文学的繁荣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文学的内部因素与文学的外部因素推动与汇合的结果,儿童文学也不例外。中日两国儿童文学在历史上有过哪些交流?相互借鉴的横向交流中作用如何?有无规律可循?本文拟通过中日两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思考,试图探索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只是以我目前的学识水平,要想科学地评价中国文学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影响和日本儿童文学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都是力所不及的。因为这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还要做十分细致的分析工作。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只能勾划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