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呈现治理结构由单一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共治转型、价值取向由公平优先向质量优先转换、招生方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并存转移、招生对象由无差异化大众向少数优异群体或特殊群体转变的演变轨迹。当前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模式四元共存表现出政府的越位和错位之嫌、高校的错位之弊以及导师的缺位之误。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模式的改革方向在于确立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创新的价值取向,建立以申请审核模式为主、多元模式并存的改革目标,构建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体系;具体路径在于调整申请审核模式、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模式的内涵,形成两种模式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批高校相继试点探索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并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招生的重要制度形式。实践研究表明: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与自治两者间存在一定逻辑自洽,自治有助于落实招生自主权,孕育良好的博士生教育生态,契合了博士生教育特点。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需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共性目标,构建符合国情校情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并充分融入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以达至“自治”。基于学理分析、比较、调研访谈等方式,认为自治是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必然选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多样化的学科选拔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需要出发,阐述了博士生招生改革缘由,分析了“申请–审核”制的优势,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应从人才选拔标准、材料审查、综合考核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以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博士生选拔途径。  相似文献   

4.
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已成为我国博士生培养的重要招生制度,如何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评价标准单一、唯论文论等问题,是博士研究生招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申请并攻读国外博士研究生实际经历以及招生并培养国内博士生的工作实践,以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为例,从招生主体、遴选条件、考核程序、信息公开四个方面分析哥廷根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具体做法及特点,为我国“申请—审核”制发展提出注重学科融合、多元化审核标准、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畅通招生信息发布等启示。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关涉高校、考生、导师三类主体,三类主体因追求效率、公平和学术自由而存在明显的价值取向差异,进而导致高校与考生间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高校与导师间追求效率与学术自由的矛盾、导师与考生间自主选才与结果公平的矛盾。高校、考生和导师各主体需发挥各自力量和作用,构建充满张力的三力制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试行的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是深化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博士生招生选拔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在简要回顾“申请考核”招生制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从报考资格、外语水平、材料审核、学科考核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项制度的实施流程,并通过分析2012年-2015年录取数据,总结了该项制度的实施成效。在借鉴国外院校博士生招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措施,以期为有关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申请考核”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重点指导博士生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规划以更好地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全链条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优化: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从国外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经验中发现.我国高校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价值取向.通过统筹考虑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来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亮 《辽宁教育研究》2014,(12):107-111
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是我国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试行过程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当下,迫切需要我们思考制度中的价值取向与程序正义。基于对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内容拷问,以公平正义的视角审视其出现的利益纠葛,从完善制度的准入制标准、合理规约导师招生权、拓宽招考监督与申诉路径及创建多元利益主体的正义程序四个方面来跨越与突破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国内博士研究生招考工作中人才的选拔实施现状与问题,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申请审核"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方式,以创新能力考查和科研潜力预测为核心改革博士生选拔办法,提升导师选才能力,强化导师自主性与自律性的平衡,完善后续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考核,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招生培养体系,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是解决当前博士生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顺应国际上博士生招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传统的统一招考模式相比,该模式在招生计划的制定、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录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要做到实施严格的招生监督制度和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进一步完善导师负责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公平性困境,设计出一套促进博士招生公平的制度,即准入制度:基于院系所的博士生招生积分制;匹配制度:同行专家外审+导师审核+招生委员会面试三级考核制;保障制度:博士生质量的监测评估制和导师负责制。认为招生单位应以基于院系所的积分制为准入前提、以三级考核匹配制为重点、以博士生质量监测评估和导师负责制为保障,促进博士生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与调整,每一阶段的高考制度既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教育事业价值判断的战略选择。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治教兴学史,党领导下的高考制度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前体现以效率为目标、采取集中管控手段的政治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体现以公平为杠杆、形成统一招生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21世纪以来体现以发展为中心、探索多元招生方式的教育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从关注工具价值到重视本体价值、从关注重点部分到重视整体布局、从关注群体发展到重视个体差异的演进逻辑,启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要抓牢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基本方向,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招生方式,破解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高考制度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博士研究生招生模式相比,“申请–考核”制有利于明确选拔标准、优化选拔方式,实现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的转变,发挥特色和优势,提高效率和质量。但切忌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应加深思考和认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发挥其制度优势。结合武汉大学2010年以来博士生招生“申 请–考核”制试点工作的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美国博士生招生主体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分析其相互作用机制,探讨申请制在生源选拔上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其对我国现阶段试行的博士生招生申请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长期未得到准确定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目标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坚持公平公正,在技术价值取向上坚持科学选才,应重构高校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高校招生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博士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主要指引,系统梳理总结了近40年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历程,对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逻辑、路径和面临的张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基础、落脚点和主线,对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招生选拔机制改革进行了论述,也探讨了“学科中心”和“实践导向”、“效率优先”和“均衡发展”、“计划依赖”和“资源驱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有感于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博士制度“四问”及改革建议》一文,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例,从博士生招生程序、课程计划、过程管理、毕业要求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并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从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实践出发,审视中外合作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出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期对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改革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申请‐考核”制是国际上博士生招生的通用方式,也是我国博士生招生改革的明确要求。本文从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的国内外现状、基本模式的思考与构建和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以期能为有关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申请‐考核”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系统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的招生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就要对不利于高层次人才选拔的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推进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厘清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的系统构成和制度缺陷,充分利用招生质量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改革完善现有的招生模式。唯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