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江西的特种教育,本是国民党用来对苏区进行"文化围剿"的利器.抗战军兴后,在"抗战救亡"这一时代主题的感召下,特种教育的工作重心由"文化剿共"转变为"抗战救国",这一时期的特种教育对民众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政治动员,为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特种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还教育于民众本刊评论员“还教育于民众”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毛泽东教育观的核心内容。现在我们已步入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教育于民众”在政治上早已解决,但“还教育于民众”的目标还没有得到彻底实现。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民众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教育素有“教民”传统,重视社会教化是传统教育的特有功能,与近代民众教育既有本质性的区别,又有自然的内在联系。系统梳理从古代社会教化到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了解古代不同阶段社会教化的状况和近代民众教育发展的基本类型,从施教目的、制度、内容、方式和效果入手,揭示出“民众”历史地位的变化,乃是从古代社会教化向近代民众教育转变的核心,也是近代民众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蒸先生是我国名的教育家、爱国人士,民众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他认为:民众教育即是针对失学青年与成年人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众的最低公民自治能力。民众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应以积极的态度与牺牲精神,结合民众生活,“活用机会”地开展。民众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及未来的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俞庆棠论民众社会教育内容 俞庆棠认为“广义的社会教育就是全民教育,以社会全体民众为对象”,“现在的民众教育,也可以说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民众教育的事业,有学校式的,就称为民众学校教育。社会式的,就称为民众社会教育。总之,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本文就其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的法国成人教育李文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成人教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如下:一、民众教育。二战后法国在恢复它的成人教育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发展民众教育。在法国,民众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人格的发展,并提高广大民众的生产技...  相似文献   

7.
张蓉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0):95-95
绪言部分,简介民众教育思潮,界定民众教育的概念,介绍学术界对民众教育思潮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桂系以教育归化取代军事镇压手段来协调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突破了传统的民族政策理念,确保了以"民族同化协进"为中心的民族政策的顺利实施;特种师资训练所成为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推进器,特师学生成为连接政府与特族社会的桥梁;较成功地塑造了少数民族民众的现代民族国家公民观念,也打破了历史形成的民族之隔阂状态,开启了政府与特族亲善之窗口。新桂系特种教育的实施对于协调民族关系和增进民族团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全国普遍创建和谐社区;创建和谐社区的关键之一,在于着力推进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社区教育。为此,社区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激励民众自主学习,并为民众学习提供真诚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江咏 《文教资料》2014,(14):119-120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爱国志士仁人呼吁“民族再造”,民众学校由此兴起。本文叙述了浙江沿海地区民众教育的兴起及发展过程。并对民众教育演变为国民党全日制民众思想的工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如何进行抗日民族战争,在建立统一战线、经济军事援助,维护党内团结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和帮助。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基本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无产阶级,在甲午战争时期得到发展,到辛亥革命时期,特别是在“一战”时期得以迅速壮大,且随着工人运动的展开,斗争水平的提高,无产阶级由一个自在的阶级发展为有政治觉悟的自为阶级,它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并认识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腐化现象产生的根源,总结党在这一时期反腐化斗争的措施与经验,对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坚持抗战,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了一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国共产党对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作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结合实际时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内容作了新的解释和有益改造,同时就如何开展这一运动在党内党外都作出了明确部署,使得这场运动在抗日根据地得以积极、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思想下极力强调组织联合,变为新型的坚持从独立自主要求出发的多样化团结方式,从思想、方式和行动等方面自由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与联合。究其原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理性回归,也有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转型与变化的调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其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推动党的建设及抗战胜利进程。中共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种途径,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政治认同感,将纪念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相结合,在探索纪念活动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建设有所涉猎。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成为主导中国政局的两大政党。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中间党派迅速崛起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间党派与国共的关系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影响重大。在此期间,通过时局的变化,中间党派逐步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对中共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逐渐认同的过程,政策上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8.
1933年的张垣抗战,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以前,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将军冯玉祥共同筹划和组织的一次抗日活动。在王明第三次“左”倾路线的统治时期,中共在地方工作的同志,能认准形势,和冯玉祥先生及其影响下的爱国将干结成一条局部的国共合作性质的统一战线,促使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建立和张垣抗战的展开。但也同样由于中共党内“左”睡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解体和夫败。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围绕党的路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任务与军队建设统一,提高政治干部队伍素质;在实践上组织动员、确保部队改编,鼓动宣传、增强杀敌信心,开展政治文化教育、搞好文艺宣传。战略防御阶段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论大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国土地革命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北洋军阀的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必须要服从于统一战线。实践证明,减租减息是当时最适合的土地政策,但共产国际却要求中国共产党开展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革命。这既超越了当时的中国实际,也为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所难以胜任。而且开展土地革命会造成国共合作破裂,从而导致大革命失败。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明显犯了“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