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器舞臆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是研究体育史、舞蹈史重要的资料。但剑器舞的内容如何?舞时究竟手持何物,历来是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体育文史》1985年第一期刊登了郑树荣同志的文章《公孙大娘何曾舞剑》,提出了重新探讨剑器舞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学术问题,现在还没发现新的史料能够说明剑器舞的内容。现将现代学者的不同看法摘抄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杜工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之作。唐人吟杜诗因时代相近,对诗中名物器具无甚疑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为杜诗作注者尤多,因去唐甚远,不免产生一些疑惑。就公孙氏持何物而舞说法便有三种:一为“舞剑”说。如清宋翔凤《过庭录·卷十六·剑器》持此说:“考郑嵎《津阳门》诗:‘都庐寻橦  相似文献   

3.
一、古代的笔墨官司 唐代诗人社甫(712—77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以下简称《剑器行》)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杰作。可是,什么是“剑器”呢?有的说“剑器即剑”,有的说“剑器非剑”。出现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歧见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助史籍对"公孙大娘舞剑器"进行考述,结论:一、唐代"剑器"、"剑器浑脱"和"西河剑器",都属十八调四十大曲中的舞曲,有"中吕宫"和"黄钟宫"两调,还有与之相匹配的词、令。二、唐代舞"剑器"有独舞和队舞,独舞时"以袖为容,蹋足为节",徒手而舞 队舞则带"器仗",但与"剑"无关。三、将"舞剑器"与"舞剑"或"剑舞"混为一谈,多出现在晚唐之后的各种作品,常见于书论类。四、宋之后的"舞剑器"、"舞浑脱"已经变为持剑而舞。  相似文献   

5.
一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长年以来为人们所争诵不已,尤其难得的是此诗还为今人研究当时的教坊舞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然而遗憾的是杜公在诗中没有进一步说明这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舞蹈,“神龙见首不见尾”。特别至后来,由于年代久隔,加以有关这方面资料的阙佚、“剑器”舞本身内容的演化等诸因,更是引起了后人对此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公孙大娘所舞“剑器”辅具为何,乃是一个被时空固结的人文“化石”,真相只有一个,不会因为后人的歧异观点或坚持己见而改变,千古以来之所以众说纷纭,乃是没有绝对性的佐证资料可供判定之故。对广大读者来说,谅各自有其心证。本文研究目的是期待有更具决定性的考古证物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7.
于学岭 《新体育》2011,(12):12-12
国庆节前夕,老友刘朴先生来京公干时,将其最近完成的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行草书法作品赠送于我。想我道行浅薄,征得其同意后赠送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8.
剑器源流考     
剑器究竟是指何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往往望文生义地认为剑器就是指剑。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剑器的起源和发展给以论证得出:剑器并非单纯的指剑,在不同的年代和场合,剑器是不同的表演道具,而在特定场合下,就是某类表演用的武器的统称,并非指人们所演练的剑术。  相似文献   

9.
王志远 《武当》2005,(11):27-28
剑术之解《说文解字》曰:“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手段之谓。由此可见,所谓剑术就是手执剑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故概言之,剑术者,剑法也,剑道也。其三要素为剑器、剑法及完成剑  相似文献   

10.
近年看到不少中国武术史的文章,谈到古代剑术史的时候,把我国唐代诗人杜甫作的《观公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面的“舞剑器”解作“舞剑”。这是值得探讨辨正的。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杜甫写在这首诗前面的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  相似文献   

11.
翻开史册,你会发现在古今中外的文人才士之中,有许多和武艺结下姻缘。我国唐代伟大“诗圣”——杜甫在他的“诗史”中,也为反映我国古代武艺盛况,留下了极其光辉的诗篇。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一诗中,对剑术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他在诗的序言中说:“大历二年(七六七年)十月十九日,夔州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跋;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七一五年)余尚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一千五六百年前的唐代,宫廷的教坊乐舞,就分为"健舞"和"软舞"两种。舞姿矫健刚劲的"健舞",如《阿辽》、《胡旋》、《剑器》等,就是现代劲舞的鼻祖了。再往前上溯一千年,即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表现当年周武王战胜商纣王的乐舞,就该算作现代劲舞鼻祖的鼻祖了。日月演进,斗转星移。20世纪80年代,一部美国电影《霹雳舞》使得国内众多青少年对这种国外的“现代”劲舞如醉如痴,他们疯狂的学习、借鉴这种曾作为街舞前身的舞蹈,一股霹雳舞热席卷整个中国。这股热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劲舞的这一尴尬局面。本期…  相似文献   

13.
吴奉天 《武当》2008,(6):39-40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千年过去,公孙大娘那高深莫测的神奇剑术还有传人吗?不久前,笔者在南充市滨江大道的阳光广场上看到了这样的身影。一位黑衣男子,手持长剑,在苍茫的暮色中迎风起舞,其剑法翻转拧裹如金蛇狂舞,时而柔缓飘逸似行云流水,时而奔放激越如迅雷闪电,令人叹为观止。待其小憩之际,我便近前细看,原来竟是久负盛名的游明生先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看到不少中国武术史的文章,谈到古代剑术的时候,把我国唐代诗人杜甫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面的“舞剑器”解作“舞剑”,这是值得探讨的。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杜甫写在这首诗前面的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问其所师,曰‘余  相似文献   

15.
剑之由来最古,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史记·黄帝本纪》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云:“昔葛天庐之山发而出金,同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黄帝与蚩尤都是距今四千六百余年之人物,故可由此推知,剑之出世极为远古,历史悠久,后人称剑为“短兵之祖”,确可当之无愧。剑以其携带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速,  相似文献   

16.
剑舞是一种以剑为道具的舞蹈,其起源颇早,最初应为楚地祀神的舞蹈,为神巫通灵所凭。其后变为军中之舞,兼具格斗动作的演练与娱乐性的表演。一直至汉代,军中仍流行此类剑舞。而随着社会上“百戏”的兴起,剑舞动作的实战性大大减弱,而表演性则获得提高,出现了杂技类的剑舞。唐代时,随着胡乐在中华的流行,融合了武术与杂技,以技巧性为特征的剑舞得到空前发展,并与乐曲相配,形成了配乐表演的套路。随着剑舞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也开始由单人舞向多人舞,由展示剑术向敷演故事演化,形成了类似于后代舞台剧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7.
沙明熙 《武当》2009,(5):13-14
李景林是武当丹派第十代宗师,精武当剑法,技超群伦,被誉为“剑仙”。据李公大徒弟、先师杨奎山(林甫)说:当年先生(李景林)练剑时,主宰太极,步行八卦,身与剑合,剑与神合,龙飞风舞,于无剑处,处处都是剑。  相似文献   

18.
【剑】是短兵器的一种。它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始源于商殷以前,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御寇且以御兽,其功用可刺可割。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剑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连韩信、冯谖贫不能食,然而随身仍有一剑。此时名剑且多而佳,著名的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尤其龙泉剑,今仍盛产于浙山龙泉县,畅销中外。图12是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剑,此剑藏于故宫,至今仍很锋利,它证明了我国在制造和使用剑器上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邱郁 《精武》2006,(10):48-49
《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明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道家独树一帜。《庄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是反映道家思想的主要著作之一。《说剑》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目,由于其内容与庄子思想不相干,一般学者以为不是庄子之作,而是纵横家所撰。但其中关于剑的论述,确为我们了解战国剑术及相关问题开阔了视野。文章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三层次”论的理论视角,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剑文化的演变和庄子的考证入手,通过《庄子·说剑篇》所透视出来的武术文化视角,从而对武术文化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