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民族院校对新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入学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等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推动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在我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具体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重视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要求,1994年,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四川、河南和山东等七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试点活…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重要基础。对保山市12所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和民族学校,10所汉族聚居地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和民族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目标设置、课程、活动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工作,而汉族聚居地学校基本上缺乏明确而具体的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而言,民族团结始终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巨变的新时期,高校尤其是非民族类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并建立常态化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实证调查入手,在全面了解非民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其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展开归因探讨与对策研究,力求为非民族类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曾联合下发《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抓住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要环节,把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着重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党和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  相似文献   

8.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曾联合下发《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抓住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要环节,把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着重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党和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宣传教育、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团结教育高度重视。作为民族学校,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理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以民族学校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托,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对民族团结教育和语文科目的融合进行积极的探索。这对民族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为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对全社会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当今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对全社会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应通过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和深入民族地区宣传等途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教育是增进民族情感、促进社会稳定的活动。民族高等院校因其学生民族成分多元,一般又处于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西民族大学通过制度建设、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不仅使在校大学生了解民族差异、增进民族情感、做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实践,更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从学校入手扎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珠三角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加,基于有着不同生活学习经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并成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珠三角地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汤莹丽 《宁夏教育》2012,(11):16-17
中小学生将成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从小受到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本质上讲,民族团结教育亦是以情感为基础和核心的教育,情感教育对于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瓶颈有重要作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善于结合运用情感教育的原则、方式和方法,促使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真正内化、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教育》2001,(2):28-2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在学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既有现实意a义,又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它既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增强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以来,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科研实验来研究、探索,充分发挥我校的电教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实践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教育搞得…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1990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要求,逐步在中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了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各民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意识,在各界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水平,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应对全球化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应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关于民族和民族理论的教育,进行我们党和国家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进行我们国家的民族法律和法规的教育,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教育.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