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学术界一种十分恶劣的现象,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泛滥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净化学术环境的需要,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文章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入手,对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做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育花 《编辑学报》2017,29(1):60-63
通过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8.0版)的作者来稿信息、未发表相似文献以及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检测结果,介绍鉴别来稿学术不端的方法,并分析了如何避免误判.  相似文献   

3.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校师生学术活动和学术不端检测现状的基础上,以图书馆为文献检测中心,拓宽文献检测范围,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核和评价程序,保存学术信用记录,建立学术诚信数据库,在学术制度和学术组织的保障下,构建预防和处罚并重的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并结合高校学术不端检测的现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我国现有的学术不端现象及产生原因;针对期刊编辑,为进一步减少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提出几种网络检测学术稿件的方法及其他应对策略,使不端文献在编辑过程得到较好的抑制,这对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医学期刊修回稿再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编辑学报》2013,25(2):146-147
对高文字重合度的刊发文章的初投稿、刊发稿的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和稿件内容进行比对,对本刊稿件和疑似源文献投稿时间和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刊期和编修过程是影响刊发文章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建议编辑对修回的稿件再次进行刊发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  相似文献   

7.
吴娟 《今传媒》2012,(7):109-110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应用给编辑部工作甚至于整个学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AMLC的应用给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清理及预防了相当一批的学术不端行为,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AMLC这类检测系统的使用体会,总结出这类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以及在这种新环境下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编辑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韬 《黑龙江档案》2011,(1):114-115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道德失准、学术行为失范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具有存在主观恶意,以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为目的的特点。比较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  相似文献   

9.
利用CNKI的数据挖掘和知识服务功能,通过对国内学术不端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类型、发文年度、学科类别、学者和学术机构、学科热点、出版来源六大方面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国内学术不端问题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发明与使用,给学术期刊的审稿把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当今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避免和遏制学术不端,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文献检测无疑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种有效手段的充分利用,促使学术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崔洁 《编辑学报》2010,22(2):153-155
为充分发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的作用,有效提高期刊编辑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建议在使用AMLC初审稿件时,将A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的角度审视全文,具体分析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及其程度,在使用AMLC时遵守保密原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  &# 《出版与印刷》2015,(3):7-10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单位快速检测论文学术独立性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8年开发完成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1、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2、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3等三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免费提供给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社科期刊出版单位和高校使用。与此同时,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也先后开通了相似功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孔艳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3,25(5):422-425
学术不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但情况千差万别。我国近年来的学术不端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及期刊等方面综述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治理学术不端的现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坚守学术良心入手,修改版权合同,让作者提供"稿件专投承诺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定期通报制度和个人学术诚信制度,由学术期刊建立遏制学术不端的"第三类法庭"等主张。  相似文献   

14.
朱玲瑞  李福果 《编辑学报》2020,32(4):435-438
以《半导体光电》为例,在统计分析其近10年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类型、数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网络首发、搜索引擎、同行评议等手段对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行为进行防范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互联网数据和手段的有效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显著减少,发表周期大幅缩短,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6.
AMLC检测医学论文的特点及期刊的应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成功开发和免费推广,为学术期刊抵制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但在多种学术不端行为中,AMLC仅能检测一稿多投(或多发)、重复或抄袭、不正当署名等.本文检测了178篇来稿和2期共55篇已发表论文,发现约有40%的医学论文存在或多或少的文字重复现象,其中重复文字比>30%者达16.7%.分析发现,医学论文"方法"和"讨论"部分重复文字较多、AMLC对数字和符号不敏感等,也发现了一些较易重复的论文或项目.提出了AMLC的一些改良建议和期刊编辑部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述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帮助和便利,以及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可能遇到抄袭和剽窃、伪造和篡改、一稿多投、不当署名、论文注水等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出版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反对学术不端的政策,并加强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道德教育,进而针对学术出版中发现的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学术道德教育,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单纯借助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判断,识别难度大。本文总结了科技期刊初审阶段包括作者信息不实、署名不当和基金项目标注不实/不当3个方面的特征和表现类型,并结合文献和《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从科技期刊严把初审关、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以及监管部门立法监督和惩处学术不端3个防范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术界发生多起学术不端现象,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学术不端的研究成果,廓清了学术不端定义及其内涵,对学术不端学术行为进行了分类,深究了学术不端的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