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基础是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增强农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其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更新观念,首先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入手,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培育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割裂开,甚至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商品经济是高文化的经济,要发展经济就要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3.
梁先霞 《今日科苑》2007,(18):12-12,13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相融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逐渐加大。在农民收入增长格局发生巨变的今天,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当前,要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应切实加强少取多予的农业保护、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行之有效的工业反哺、因地制宜的农民合作和社会福利支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一重大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要完善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建设新农村时期,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特别是兴建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只有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的生产用水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不断发展,最终完成新农村建设事业。本文将从阐述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入手,分析当前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事业献一份力。  相似文献   

6.
刘洋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1-1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时常德市发展文体生态园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7.
何有学 《华夏星火》2003,(12):24-2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加快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正确地评价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廖建文 《科协论坛》2007,(12):10-12
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切实提高农村的科技普及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生活等硬实力建设,也包括乡风、民主等软实力建设,实现新农村硬实力建设目标的重点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安全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杨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让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专业生产水平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产生和具体运作已在生产中延长、加粗了产业化链条,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农民自身思想文化状况等是制约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需要优化农村教育结构,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实施科技培训,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搭建平台;大力加强农村科技的推广,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为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一年中,赤峰市元宝山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进步,重点产业基  相似文献   

13.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  相似文献   

14.
着重阐述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核心的问题是要让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样做的前提是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有效的办法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只有乡镇企业发展了,才有可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才有经济实力推进现代化城镇建设和发展教育事业,以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而农村经济又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只有发展了农村经济,才能不断促进农民增收。笔者科学分析当地农村经济现状,提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6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目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探索研究农民增收的路子,力求使农业、农村经济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协调向前发展就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8.
蒋政 《内江科技》2000,(2):17-18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货币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一、我市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有农业人口349万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度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巳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全炳昭教授一直致力于畜牧兽医专业方面的教学、临床和研究工作,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夕亮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66-66,10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因此,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