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职业变迁加速、职业教育内部竞争加剧、职业培训和在线职业教育异军突起等新的市场形势。面对职业教育市场的新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从根本上把握面向市场办学的必要性,认识到面向市场办学是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内在要求,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突破口,是高职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形势下的理性选择。当前,高职院校面向市场办学还存在理念缺位、能力不足、体制束缚严重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锻造竞争能力与协同能力,寻求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管理体制变革来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愈发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应然性的被赋予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和促进就业创业的角色,成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尤以高职院校明显。文章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背景,检视并分析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和思考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需考量的因素和办学自主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评价要坚持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客观性与导向性原则、适当超前性与可持续性原则。结合国外发达国家、亚洲地区职业教育办学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实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参考我省高职院校的综合数据采集平台,最终构建了基于数据平台的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办学是各级各类学校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五项重点工作中,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位居其首。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进程中,要在把握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寻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主要路径,并以打造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等为抓手,全面落实落细。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进一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转变。本文就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从升学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办学特色从学科本位转变为职业能力本位、办学方式从“单一制”转变为“双元制”、“多元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管理等资源,搭建了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的平台,加速了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步伐。在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难点。如果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会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将发展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作为改革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存在差距。通过比较分析中外高职合作办学,从中发现我们的缺陷,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跨国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模式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模型,分析了其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和成效,针对制约高职院校职教集团良性发展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高度发展,其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外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经验及其特征,并提出了它们给予我国高职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成绩斐然,但也存在项目数量增长不及预期、区域布局过于集中、专业开设与产业发展不完全匹配、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等明显不足。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促进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进一步科学布局、统筹资源、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广西教育厅提出了中职升本人才的培养思路,为中职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这是一种新的中职继续教育方式。梧州学院作为4个试点学校之一,从研究中职升本的内涵入手,对报考梧州学院中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梧州学院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科高职办学主体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其发展的途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其他省市在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办学主体选择的经验,分析影响我省本科高职办学主体选择的因素,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辽宁省发展本科高职可以让少数专科高职升格为本科,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设本科高职专业,将现有本科二级高职院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3.
练飞 《成人教育》2019,39(9):50-55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内外部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面对这个问题,国家有意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此国家出台了较多地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政策,引导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型高校。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会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生源、经费、地位等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后的再次同质化,高职教育应该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建设以及提升办学比较优势等来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区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具有入学条件及入学年龄宽松,与大学本科教育无缝衔接的办学特色。近些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专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从大学职能、办学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深入分析美国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使校企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引校入企”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两者的结合是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引校入企”模式的内涵解读和实践运行,表明“引校入企”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共赢,可以实现学生德技兼修的全面培养,可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案例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划归职成司,从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4年制高职”已然成型。通过分析在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之争中如何强化职业类型特征,如何建构中职、专科、本科职教体系,指出从产学研结合到工学结合、从工学交替到现代学徒制、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建设职业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内在发展逻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院校在"走出去"进行海外办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地位,其办学目的:一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二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三是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需矛盾。在面对本科院校海外办学竞争压力大,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时间短等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出校企联合和"政行校企"多方联合申办海外大学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办学路径。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合力办学,集中优势,彰显特色,拓展了我国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是指在社会环境中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它主要包括政府支持、企业支持、校际支持、环境支持四个方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遭遇瓶颈,鲜有突破性成就。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有利于各高职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职能。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存在支持政策不健全、企业参与度不足、与本科院校同质化等问题。为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需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企业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高职院校需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促进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技职院校的专科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中,普遍实施实务专题来代替毕业论文。大陆也有个别高职学院引入了实务专题教育模式,但大陆本科人才培养中还没有相关的借鉴改革。有必要在大陆高职专升本教育中率先实施实务专题,以引导高职专升本教育的职业性定位,提高高职专升本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减轻教师负担并发挥学生优势。  相似文献   

20.
栾鸾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16-18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从目前大连市高职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全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要认真分析大连市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方面建议:在政府引导下组建职教集团;创新办学机制;建立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中职院校间的相互联动等,以期促进大连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