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教育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一直是教育经济学关心的对象。教育投资收益率就是进行这种成本收益分析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曾有教育经济学家,如C.A.Andersn,M.J.Bow-man,在仔细地比较各种教育投资决策模式设计理论并详加评估后认为,教育投资收益率是教育投资决策理论的核心。目前,我国在教育投资收益率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面临着数据资料缺乏,以及其它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在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时,农村教育的“赔本”现象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教育本来既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形成一种能提高人的未来收益的资本。但是在社会发展更加依赖教育发展的今天,中国农村又如何会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赔本”现象呢?本文拟就这一现象的产生及其原因作一系列解读,认为农村教育“赔本”现象,与我国延续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以及农村教育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提及“县中模式”,相信不少教育界的同行们都会想起那种“教育集中营”式的生活。我曾先后在两所县中果过,故而对这种模式有一种深刻的体验。这种模式除了在制造居高不下的升学率方面堪称中国基础教育的“顶梁柱”之外,实在是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4.
一提及“县中模式”,相信不少教育界的同行们都会想起那种“教育集中营”式的生活。我曾先后在两所县中呆过,故而对这种模式有一种深刻的体验。这种模式除了在制造居高不下的升学率方面堪称中国基础教育的“顶梁柱”之外,实在是乏善可陈。它不仅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的一种戕害,对教师而言也称得上是一种精神与肉体上的折磨。那种“军事化管理”、“盯人式教育”、除了每月半天的“假日”之外别无休息日的疲劳战术,以及对师生一律“以考分论英雄”的评价体系,让人时时有一种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一提及“县中模式”,相信不少教育界的同行都会想起那种“教育集中营”式的生活。我曾先后在两所县中工作过,故而对这种模式有一咱深刻的体验。这种模式除了在制造居高不下的升学率方面堪称基础教育的“顶梁柱”之外,实在是乏善可陈。它不仅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的一种折磨,对老师也称得上是一种精神与肉体的折磨。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育因为它特殊的专业性,往往会陷入单纯的技能训练中。在过去的中国美术教育中一直延续着师徒相授的教学方式,强调“传移模写”、“师迹”等基本的技能训练,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扶着走路”的过程,其结果是“千人一画”,学生在其今后的作品制作中,“师授”的痕迹十分明显,而突破这种框框,开创自己独特的风格,往往是艰难的,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这种教育方法是对个人主体意识的泯灭。因此,在现代的美术教育中,更多的应提倡创造教育。说起“创造教育”,我国古代也早已有之,《学记》中就曾提出了“开而弗达”的教育思想,“开而弗…  相似文献   

7.
关注学生的教育消费性收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我国,“教育是一项对未来的投资”之类的观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教育并投资教育的理由。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然而,学生受教育,既可以在将来得到回报,又能从当下的教育中获得某种满足。仅仅将教育视为只能在将来获得收益的投资,忽视学生在教育期间的精神满足,即学生的教育消费性收益,不仅低估了教育的真正价值,而且引发了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必须给学生的教育消费性收益予以足够的关注。   一、教育的消费性收益内涵   何谓教育的消费性收益 ?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探索人力资本“经营”问题,重要的是把“人力”看成是一种可以用来增值的“资本”形态,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获得收益。因此,尝试从教育经济学视角构建人力资本“经营”理念。并设计出相应的人力资本经营模型和运行机制,是更好地对人力资本经营理念等进行探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企业职工培训的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继续教育》2005,19(1):24-26
“人力资本”的概念已为人们熟识。人们在接受人力资本概念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到培训投入也是一项颇有收益的投资。职工培训就是对员工技能进行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但这种投资并不能保证期望结果的必然出现。本文试就企业职工培训的投资问题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曾经说过:“教育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教育是事关国家未来安全的重要投资。”我同意这种观点,不管是对国家、对家庭,还是对个人而言,教育都是投资,是对明日最重要的投资。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人们才不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投资是一种复杂的投资行为。在教育投资中存在着多种主体,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是受教育者。所有教育投资收益的实现只有通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再服务于社会来完成。而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教育取决于个人对教育投资是否有需求。个人投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就主动需求而言,专业教育主动需求过高,基础教育主动需求不足。就被动需求而言,基础教育被动需求中等偏低,而专业教育则极低。要降低膨胀的中高等专业教育个人投资的主动需求,增加基础教育个人投资的主动需求,就必须改善教育个人投资的收益结构,增加货币收益比例,尽量减少就业收益。要实现这一点,又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和加大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同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关于现阶段我国中高等专业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比重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改革中逐步摸索出这种投资成本比重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一、职业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他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还说:“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方面表现出来。”同样地,奥地利哲学家布贝尔在《我与你》一书中曾指出,  相似文献   

13.
经典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假定劳动者面临的是同质的、自由流动的、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但现实生活中: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二元分割的结构制度,这就使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与经典模型有很大的差异。模型差异的背后是“利益的差异”,其来源于一级劳动力市场在收益、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稳定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是人们争相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诱因。但如何才能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在中国除了人脉关系之外,对普通的家庭来说,教育作为“能力信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突破二元结构门槛的很重要的途径。这也是我国家庭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投资热情极高的原因。而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会使家庭和个人对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这一行为结果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但也有可能导致教育投资的过度。所以,要使我国家庭或个人对教育投资回归理性与适度,消除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分割的二元制度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教育存量的增加是教育投资的结果。而教育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又取决于投资者对成本支出和收益预期的比较。如果成本大于收益,则投资不利,可能促使投资者作出不投资的决定;反之则反是。因为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对于投资行为决定有着如此直接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做人有责任感,对学习就会有责任感,对工作也会有主动性和责任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我校实施的是“三自教育”,即“自我承诺、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这种教育落实的是“责任评价”。这种评价就是“以学生参与管理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为主”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者营利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者应该营利。从理论上说,民办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性质,根据“谁投资,谁收益”的经济规律,投资教育应该有营利。从实践上说,允许投资者营利,会对民间资本产生巨大诱惑和社会示范效应,可以增加税收,促进教育公平。但是允许民办教育投资者营利,不同于“教育市场化”,它同教育的公益性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做人有责任感,对学习就会有责任感,对工作也会有主动性和责任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我校实施的是“三自教育”,即“自我承诺、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这种教育落实的是“责任评价”。这种评价就是“以学生参与管理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为主”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学费高涨、就业压力剧增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又“卷土重来”。在新形势下,以初中毕业生选择报读电大“2+2”大专为例,应用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对教育投资的收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除了教育的信号功能依然有效外,教育投资依然是一项十分值得的投资,当然要特别注意教育投资的时效性问题,同时能力是关键,学习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正大力发展并稳步推进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语言经济学强调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但目前,新疆双语教育在一些地区存在着投入产出失衡,“费时低效”的情况。适时引入语言经济学的观点,对提高新疆双语教育的收益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锦山 《成才之路》2009,(34):44-45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钱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