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中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要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无论缺失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偏缺哪一方面都会使学生片面发展。既然教育是以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就应该注重“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音符”在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在幼儿教学中,是指美丽而有节奏的旋律。我们试图弹奏这些“绿色音符”来诗话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着浓浓的惬意、深深的情感。一、惬意课堂流淌人文情感1.课堂流淌着人文美。课堂上,教师要发挥独特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文蕴涵去滋养、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感受着教学的人性美,受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熏染。如在组织中班活动《太阳的朋友》时,首先以情入境:师:今天…  相似文献   

4.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呼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二者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或彼消此长,而是一种“化学反应式”的有机结合。整合的目的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为一体,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科学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科学拥有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首先,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规划人文教育课程;其二,促进科学教育的人文化;其三,完善“三个课堂,一个载体”,促进人文教育的生活化、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张艳云 《成才之路》2009,(13):44-44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观平天文以察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人类的教育要与天地协调,符合人的本性。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认为“人文”是一种使个人的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从本质上说,人文教育是指弘扬人性、重塑人的尊严,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当代人文教育是应理性主义的科学教育而生,试图呼吁把人从机器文明中解放出来,还人以人本身。联合国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圆桌会义报告指出:“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提高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当前迫切需要回到具有关心特征的早期时代的价值观。”在物欲膨胀,人的精神萎缩的今天,反思教育,解悟“人”字,就显得更加必需了。  相似文献   

6.
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是人文性的固有之意。《辞海》对“人文”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出《易·贲》: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是教化天下的,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包含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毋庸讳言,思想性是教化天下的主要内容,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核心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必然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实现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变革,需要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物化”领域向“人文”领域拓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本质。  相似文献   

8.
我们强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重视教育的人文性,而这种人文性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创造文明的环境、文明的学校和文明的教育过程中,才能使这种人文精神在学生的身上得到体现,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大体包含着两种教育:其一是科技教育;其二是人文教育。中南大学校长胡冬煦在2002年陕西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会上指出:“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技知识为主,培养科学精神,以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并提高其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则是以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培养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完整的教育应当是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最大限度地完善人的生命,使人性的光…  相似文献   

10.
维柯的思想传入我国已有时日,影响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维柯从“认识你自己”这一前提出发,肯定人文教育的整体性关照,高扬精神在人文教育中的神圣力量.维柯集前人思想之大成,以智慧、雄辩、审慎为其人文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目实现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完善的过程.维柯提出人文教育的次序应遵循人的能力自然发生的序列.维柯重视人文教育的社会本性,重视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但是却不能把人过度“世俗化”.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维柯认为还应有进一步的超越.他的人文教育旨在使人去愚增慧,通过德性教育和智慧教育去塑造人,是对知识教育的一种超越.现代社会新巧技术盲目堆积状态下人之理性过度膨胀所导致的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旨归相背离,维柯人文教育思想对此无疑是一剂清醒剂.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含义相对较宽 ,人性教育意旨较深。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人性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现实中的人文教育则有“人文教育”的异化现象。人性教育不满足于人文知识一般性的授受 ,强调扌契渗于人性、人情的深层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 ,使人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经过现代诠释、转换的“良知”、“良能”是构筑“人性圆周”的“圆心点”。对人文知识的人性还原 ,对文化规定的人性反省 ,对自我抉择的人性提升 ,是人文教育须重视的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12.
新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新疆文化特点,从法律政策保障、加大教育投入、转变社会传统观念等视角,探讨促进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以期推动新疆文化发展,形成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女性受教育程度更高—人文社会更加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规定的数学教育的目的,更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人文数学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用数学的精神、原则、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陶冶和人格塑造,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教化人格的作用。教育者可从创设特色人文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三个方面实现人文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在数学教学中有机的结合,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中学人文课程无疑应以人文精神教育为目的。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掌握事物规律之后,方能求得有序、和谐、正义和美。由于科学知识的思维前提是人与世界的二分,所以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确立"人"的观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形成"人的世界"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最高目的,强调生命创造体的主体地位。从教育目标、培养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可以看出人文教育是近代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国教育中较为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抓住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来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身心发展保障的课程,已成为人文素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尊重人格主体性与差异性的前提下,运用心理学理论、团体辅导、心理剧等方式将心理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推动高职院校进步都不可或缺,少了人文精神的滋养,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对人文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人文素质表现欠佳,校园人文精神积淀不厚。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办学目标的急功近利,制约了院校人文教育方面的投入。纠正办学观念上的偏颇,着眼长远,动员院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重视人文教育,提升人文品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引领地方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对人性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马克思提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马斯洛的人性论是以“似本能”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克思-马斯洛的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社会属性,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人性差异,激发其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人的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类本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统一,并通过对工人异化劳动的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人学之思想。深入探讨和研究马克思的科学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