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这一理念已在国际上达成广泛共识。饲料质量安全关系到饲料产业的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认识并杜绝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隐患,大力推广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新工艺等以确保饲料安全。  相似文献   

2.
潘渺然  宋汉民 《科技通报》1990,6(6):343-346
本文从调查一个国营农场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饲料不足和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需与农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适应;做到开发利用饲料资源增加饲料总供给量,与开展科学饲养减少饲料总消耗量相结合;从宏观上协调好口粮、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关系,是保证我省饲料基本自给的对策。扩种饲料作物,广辟饲料资源,改良畜禽品种和结构,是解决我省饲料原料不足的主要途径。建立饲料生产基地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是缓和我省饲料紧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明哲 《资源科学》1981,3(1):80-82
我国畜牧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不足,因此,现阶段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问题就是扩大饲料来源的问题。 农业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愈来愈重要于天然饲料。农业所能提供的饲料的多少,也就是农业作为饲料基地作用的大小,决定于多方面的因素,最显著的是农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西藏昌都地区畜牧业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晓菲 《资源科学》1999,21(3):38-42
本文应用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西藏昌都地区畜牧业经济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因素中牲畜出栏数量对畜牧业产值影响最大;畜牧业生产与种植业、林业生产相脱节;个人对畜牧业投资能力差,地区对畜牧业潜力大。从各种畜产品产量与畜牧业产值的度来看,肉类产量对畜牧业产值贡献率最大;奶类中牛奶产量与畜牧业产值关系最为密切;牛犊皮与猾皮产量与畜牧业产值关系最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该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汪自强 《科技通报》1990,6(6):322-325
浙江省饲料粮消费量30年来平均每年增加0.75亿kg,目前缺口较大,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配、混合饲料中饲料粮90%靠外省调入。发展饲料生产,要重视早粮,发展间套作,利用冬闲田多种大麦,发展玉米,扩种黑麦草;要建立饲料粮基地,并开发利用菜籽饼、棉籽饼等蛋白质饲料资源;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扩大家禽饲养比例,发展配、混合饲料饲养,提高饲料利用、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科技开发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国内饲料用粮约占总产粮的1/3~1/4。国外饲料成本占畜牧业生产成本的70%,我国则在80%以上。近几年,国外许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生产的全价饲料几乎覆盖了全国东西南北。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饲料生产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一是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我国已经很不景气的饲料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昌都地区畜牧业资源较丰富,但畜牧业生产基础差、结构不合理、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应立足本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和优势,唱好“高原绿色食品”这个主调;搞好“草场有偿承包责任制”和“牧区配套建设”两项基础性工作;做到“结构调整与产品市场、区域规划与产业化经营、科技兴牧与更新观念”三个结合;推进“饲草饲料、良种繁育、动物保健、科技兴牧”四大工程,逐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立足区内及周边市场,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高速畜牧业内部结构,即稳定存栏;提高良种化程度和能繁母畜比例;突出发展以牦牛为特色的高原草地畜牧业;大力发展城郊、农区商品畜禽业;适度发展肉羊业;限制和减少马属等非生产畜,并构筑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信息开放体系。坚持走“质量、效益、外向”型畜牧业之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选祥 《科技通报》1990,6(6):358-359
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宁波市肉、禽、蛋供应量逐年增长,全市人均占有肉类、禽蛋量,1985年为12.08 kg和5.91kg,1988年提高到15.34kg和7.90kg。要满足实际需求,肉、禽、蛋、奶类供应还需增加一倍,这就要求进一步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发展了,饲料需要量就得增加。而宁波市的饲料自给率低,1988年全市生产配合饲料20万吨,只占所需饲料总置54.341万吨的36.8%,饲料原料有65%依靠外省、市提供。1988年市人均占有粮仅378 kg,发展畜牧业受到饲料的制约,大量外购又受资金、交通限制,因此一定要发展本地的旱粮作物,尤其是大麦。大麦营养价值高,一直是宁波市的主要饲料作物。但近年来,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降,大麦作饲料比例不到10%。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09,(4):77-77
丽江市畜牧兽医站是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市级唯一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服务机构,是《动物防疫法》的执法主体。 丽江市畜牧兽医站致力于全市畜牧业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和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推广、咨询与培训服务,为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全市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动物疫病的预防、治疗、控制、扑灭工作,承担兽药、饲料质量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为全市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外,也促进了现代兽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一味地应用西药以及先进设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应用到现代兽医学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更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可以对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些不足进行有效弥补。本文分析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承担着城乡居民肉食生产,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拉动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皮革等行业,增加就业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畜牧业比重,因此积极发展畜牧业势在必行。在全面调查云南省畜牧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云南省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爱民  李飞 《资源科学》1998,20(5):52-55
在南方红壤拓陵区传统种植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水旱轮作,旱地间作等方式,发展玉米生产,建立“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复合结构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促进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白长生  安志云 《科技通报》1990,6(6):347-348
杭州市尽管饲料生产以平均每年12.66%的速度递增,仍满足不了畜禽生产发展的需要。杭州市生产的配混合饲料的主要原料有70%~80%依赖外地调入。开发饲料生产,首先要发展粮食生产,这是解决饲料不足的关键;其次要重视节粮型禽畜(牛、羊、兔、鸡、鸭、鹅)的发展;第三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酿造厂残渣、屠宰场下脚料、各种饼粕和作物秸秆,以及牧草资源等;第四要重视鸡粪的再利用;第五是发展早粮生产,如增加春粮种植面积,种植田塍豆,开发低丘缓坡地的粮食生产,实行林粮、果粮间套作等;第六要努力生产全价最佳饲料,以节约饲料。  相似文献   

14.
黄文秀 《资源科学》1990,12(5):59-63
一、畜牧业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家畜,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大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生产的比重逐渐增加,其地位和意义越来越重要。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千方百计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畜牧业,增加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减少粮食的消耗。据统计,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肉类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晓平  李秉龙  隋艳颖 《资源科学》2010,32(8):1592-1600
中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地了解全国各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全国各地区自2003年-2007年以来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生产结构的区域化特征明显。通过对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后发现,各地区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其社会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更深层次的解释是由于市场分割、各地区消费习惯差异以及生产者和政府目标收益的不一致引发的区域之间对其自身优势利用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由于造成畜牧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也是轻重有别,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畜牧业发展分属综合优势区、竞争优势区、结构优势区、优势缺乏区这4个不同的区域类型。最后,在基于资源禀赋与粮食安全的视域下,进一步指出我国区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特征以及畜禽生产条件进行优势区域布局,继续加大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草食畜的生产比重,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地了解全国各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全国各地区自2003年-2007年以来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生产结构的区域化特征明显。通过对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后发现,各地区生产结构及其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其社会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更深层次的解释是由于市场分割、各地区消费习惯差异以及生产者和政府目标收益的不一致引发的区域之间对其自身优势利用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由于造成畜牧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也是轻重有别,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畜牧业发展分属综合优势区、竞争优势区、结构优势区、优势缺乏区这4个不同的区域类型。最后,在基于资源禀赋与粮食安全的视域下,进一步指出我国区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根据各地区资源环境特征以及畜禽生产条件进行优势区域布局,继续加大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草食畜的生产比重,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畜牧业势在必行,人们要吃的肉、蛋、奶全靠玉米为主体的饲料进行转化。因此,玉米要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加速转化,发挥区域生产优势"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8.
王煜 《青海科技》2002,9(3):42-43
我省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牛、羊、鸡、猪、马门类齐全,地方品种多.拥有高原之舟的牦牛、"紫羔皮"的黑藏羊、"西宁毛"的白藏羊、沙漠之舟的骆驼等一批著名地方畜禽品种;广阔的草原和饲草饲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建新 《科技通报》1990,6(6):336-339
本省的饲料工业起步晚、发展快,已初具规模,但数量、质量还满足不了需要,管理体系上也不尽完善。饲料资源上,省产饲料以稻谷为主,且多为农民直接饲喂利用,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依赖外省购入,供应紧张,本省菜籽饼、棉籽饼和鱼粉等蛋白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率不高;秸秆和牧草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很低,发展草食动物有条件。要解决浙江省的饲料问题,应从重视配合饲料生产以提高现有饲料转化效率、充分开发各种饲料资源、宏观调整种植结构等方而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菌糠饲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生产仿用菌的方法,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发酵菌糠饲料或添加剂,为食用菌栽培和我国畜牧业及家庭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