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考场上或身边没有工具书时,解读文言文中的词义常常须要“猜读”。但“猜读”不是“瞎蒙”,而是有根据的推断。猜读也是平时训练学生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列举常用的三种猜读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要在明确考查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文言常识的识记积累,增强教师三年备考的意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复习课的效率,抓住文言文阅读三轮阶段性复习的目标、任务,传授方法,规范答题等策略,如此就会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在历届的考试当中,文言文失分比例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基础差、阅读方法欠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足够量的实词、虚词、句式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更新阅读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像阅读现代文一样,把它读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4.
<正>高考传记类文言文材料,一般选取的是一段完整的文章,有标题,有故事,有始终。因此,阅读文言文,要养成整体阅读的良好习惯。所谓整体阅读,就是面对一篇文言文,首先要通读一遍材料,而不是像有些投机取巧者那样,先看题干问什么,再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功利性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它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性,不可能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极易造成断章取义的后果,即使答案碰巧对上号了,也只能是盲目的。因此,我认为,阅读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整体阅读,要做到"三看"。一看题目,弄清主人公是谁;二看全文记叙了几件事,主人公  相似文献   

5.
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占了一定的比重。从每年考生的复习与答卷情况看,大多是投入多,收效少,得分率低,所以文言文阅读就成了考生们“头疼”的问题。考生如何才能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取得好成绩呢?笔者在对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研究中发现,高考文言文的应试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效率。一、着眼整体,实施整体阅读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文言文也不例外,整个出题思路完全遵循整体阅读的思维模式。以9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  相似文献   

6.
高考做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培养整体意识、结构意识、审题意识.这样,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中快速、高效地完成试题。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集中在与语法和词义上。学好文言文,关键要在阅读上下功夫。三步阅读法就是学习文言文中的一种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吕辞 《语文天地》2016,(4):78-79
学习文言文需要整体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意思。因为只有整体感知后,了解了文言文所写的大致内容,才能知道主题是什么。理解词语、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然而不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单独的字句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诵读与感知、拓展与传承。一、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很精彩。它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此,中学生需要阅读一些文言文,了解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同时,课外文言文阅读也是中考的一个必考题型。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概括起来无非三种:释字、译句、谈启示。三个题型中,启示类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文言阅读中难度较大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文言阅读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剖析,有助于总结命题规律,探寻复习对策。三年来,这一板块的命题,选材呈现多元化,设题整体保持平稳,主观题测试比重加大,特色新题颇具启示性,答题强调得分“点”和语境意识。有了这样的解析,在复习策略上就可以有的放矢,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湖南卷《放鹤亭记》的出现标志着高考文言文在选材上的新突破,从而改变了史传类选段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改变了人们对“浅易文言文”这一概念的浅易理解,获得了广泛好评。这类文言散文正以强劲的势头逐步蔓延开来,2005年高考以文言散文为选段的有好几个省市,这是社会的认同。这里有必要梳理文言散文的阅读方法,为做好文言散文鉴赏题作准备。一、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散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即便是一个选段,出题者都是从文章相对独立的部分节选出来的。没有整体阅读意识,就会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也就没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意。许多…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一个总要求,分为两方面内容。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 B 级,即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这方面要求包括以下三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  相似文献   

13.
处境不利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可以反映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文言文文本是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大规模测评,对S市2510名处境不利学生的文言文文本阅读能力进行监测,运用量化、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生在整体把握、理解欣赏能力要素上的表现。结果表明,处境不利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较好,但文言断句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思维开放度和灵活性的不足制约了处境不利学生实现"阅读抗逆"的可能性;处境不利差生的整体把握、理解欣赏能力都十分薄弱,存在阅读困难。为促进教育公平在学科层面的落实,语文教师应高度关注处境不利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灵活断句;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提高其思维的开放度、灵活性;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夯实基础;创设互动情境,增强文言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语文高考试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领悟文本的"内核"。纵观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都是必考题目,这三种文本从不同层面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文化积淀,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情况是学生"鄙夷"文言文,畏惧诗歌,而又看不懂现代文,对于这三种文本,都能够较好完成的学生实在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这三种文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通过某些特定的内容,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领悟文本主旨时,都需要从文本的语言挖掘思想、形象、情感的深刻内  相似文献   

15.
考点导航文言文的整体阅读,除了要有较扎实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武特点等基础知识,能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翻译文中句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整体阅读意识,即从全文整体意思的高度来观照某个实词,或者虚词,或者某个文句,乃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反之,就词论词等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意识,一定不能准  相似文献   

16.
通观三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和各题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般考生的文言文阅读成绩都明显地高于现代文阅读成绩。今年某省的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抽取四十个考场的一千份试卷,作了成绩分段统计,其中第九题文言文阅读成绩中间段占43.4%(这一题满分为17分,10分以上为中间段),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和分析,而无论是词语、句子,还是段落、篇章,其理解和分析,都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多次反复的一个过程。文言文与现代文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语言。理解词语、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可以说是文言文阅读的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综合阅读题的考查目的 ,是在于通过对词语的理解 ,对语句的分析 ,对文意的概括 ,去检测考生是否正确把握了文意 ,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并能对其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对其技巧进行合理的鉴赏。很明显 ,着重考查的是整体阅读能力。因此 ,解答文言文综合阅读题 ,除了要掌握各种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 ,注意掌握整体阅读的规律是很重要的。一、完整领会文章的内容 ,力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种整体理解能力 ,要正确地把握文意 ,既要微观上从字词入手 ,落实词语含义、语法结构、修辞运用和文化文学常识 ,…  相似文献   

19.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趋势: 一是从选材上看,阅读材料呈现五种形式:课内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古诗;课内文言文+古诗;课外文言文+古诗.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课内文言文七年级教材涉及较少,大多选自八、九年级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尤其是几篇带"记"的文言散文;其次则是带"说"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所选的则以人物典故或传记为主;古诗词赏析则是课内课外并重. 三是从赋分上看,大致在9~26分之间.  相似文献   

20.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后,不少考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文学类文本阅读,但收效甚微。从考生备考方法上来看,主要是平时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意识模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考生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上应强化三种意识。一、选材意识。高三阶段时间紧,复习内容多,文学类文本阅读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