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至今,微博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文化焦点,微博文学也引得广泛关注。和其他形式的网络文学相比,微博文学的语言个性化更强,但大多数学者将其指归于后现代主义,贴上平面化、碎片化等负面标签,忽略了其更为积极的一面。实则微博语言个性化的背后隐藏着语言思维的革命性,微博文学在解构传统文学之际也正在建构着新的文学范式。从语言方面入手,围绕解构和建构两对范畴力求客观公正地揭示出微博文学"微"言背后的"大"义。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这种读应是学生自己读懂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的,那种浅尝辄止的“挖井式”阅读模式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意识到阅读是帮助学生汲取大量文学养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丰富个人生活的有效载体。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好阅读教学,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孩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语专业课之一的美国文学目前既没有文学批评课程也没有理论课程,许多学校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课时,老师往往会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因此在美国文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形成自助、自主的学习风格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剖析海德格尔的阐释性范式理论和美国文学中的个性化来入手,揭示美国文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从而为培养更具竞争力的英语专业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海德格尔阐释性范式理论海德…  相似文献   

5.
宋代儒学复兴运动强调"道"的本源作用,以重构道统文学的统治地位为矢的.宋初复兴儒学的"道统"运动,扛着尊韩之旗帜,旨在摒除晚唐五代柔弱浮靡诗风的流弊,强调为文的经世致用的教化功能.在"文"与"道"之关系上,突出"义理"、"心性"的探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忽略"文"的作用,矫枉过正,其理论渐趋沦为枯淡乏味的说教.苏轼脱离道统文学观之桎梏,认为文学有其独特价值,其"因文求道"论是对道统文学观的反拨与矫正,使文学回归于个性化创作道路.苏轼对文学的个性化认识具有突破儒家狭隘范围的意义,对于引导宋诗的个性化回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散文一直占据文学体裁的重要地位,也是中小学生阅读的主要文本。狭义上的散文则是近现代引用了西方文学体裁的分类,指的是除去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体。探究其本质,散文是一种重在去抒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思、结构自由灵活、题材广泛多样的一种文体。那么散文的阅读,就不仅是对于信息的获取,考试答案的求得,而在于学生和作者的情思对话、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设法国文学课的目的和初衷在于提高学生的法语语言能力,并通过法国文学作品的学习来提高学生对于法国文化的认识,从而能够从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法语语言的规律和内涵。大数据理念是指将海量的数据进行整合,然后通过分析之后对使用者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和个性化的服务。显然大数据理念对于提高法国文学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数据理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大数据理念之于法国文学课教学的价值入手,通过对当前高校法国文学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大数据理念的法国文学课优化策略,需注重学生文学偏好以及法语基础资料的收集,丰富教学手段并提高法国文学课教学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本科院校文学学科人才的定位及培养模式,应该由社会需求和院校、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本文在社会需求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一般本科院校文学学科人才的定位,并设计了该定位之下,文学学科人才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结构体系的样式,阐明了这种素质结构的培养,实现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9.
赵亚婷 《文教资料》2014,(36):127-130
从文学改编到电影向来是电影创作中的一大难题,而同时将文学作品搬上大荧幕又是许多导演乐此不疲的事。因而,如何实现这"惊险的一跃"是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的事。而张艺谋改编自余华《活着》的同名电影可以说在这"惊险的一跃"做出了优美的姿势,本文将从大众化与个性化两个方面来对电影《活着》的改编进行解读,以期为影视文学改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与写作能力"这一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加强阅读实践,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二、立足理解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评判能力;三、整合训练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四、优化教学策略,在作文训练中张扬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1.
本科院校文学学科人才的定位及培养模式,应该由社会需求和院校、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本文在社会需求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一般本科院校文学学科人才的定位,并设计了该定位之下,文学学科人才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结构体系的样式,阐明了这种素质结构的培养、实现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2.
T·S·艾略特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先锋作家,被誉为新批评之父。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创新性地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为无序时代的文学树立了新的秩序意识,对之后文学研究走进文本、注重文本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写作中的固定句式,宛若句子之楷模,便于材料的组织,便于视觉的彰显,便于语义的表达。基于写作实用,重点在于对那些结构稳定、个性突显、形象鲜明的句式的熟稔和运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写作个性化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太康之英"陆机在其《文赋》中首次从文学本体角度,提出"诗缘情"的创作理念,并且与其理论相对应,冲破儒家传统的"诗言志"规范,在诗歌创作上抒发了个人独特的忧生悲情,开创个性化抒情新风气,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说过,“每一个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也指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文学色彩浓烈的课文,学生的感受肯定会因人而异,在头脑中树立起来的形象就肯定会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同时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转向。中国文艺理论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文艺学方面的发展直接影响文学教学的指向,并且对解决目前新课程改革之下文学教学所产生的困惑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译者自身的主观风格必然会强加于原作,从而使译作带有译者个性化的痕迹,而由翻译个性化而产生的个性化的翻译直接导致翻译标准和原则的难以确立,也是旧作新译和一文多译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及社会历史批评视角对《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进行解读,以此为例指出中学语文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心智的成长,选择合理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学欣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中发现部分理工科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比较低,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感悟不到作品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本文从引导学生以文学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四个方面讨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邹玉 《小学生》2013,(1):39-39
作文是每个不同个性的人产生出来的精神火花,是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它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应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并尊重个性的认识和原始表达,开发每个人的文学潜能和语言天赋。在作文教学中,我从低年级写日记入手,为个性化作文打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